词条 | 界首窑《白蛇传》人物彩绘陶罐 |
释义 | 安徽界首所产陶器以低温釉陶最为著名。所谓低温釉,烧制温度一般在900摄氏度以下,多见于民窑。界首釉陶最早发现于唐代民窑遗址中,主要生产以工艺三彩陶刻画为装饰的瓶、坛、罐等日用器皿;成型后施化妆土,刻画剔地,点缀绿釉,施以透明釉,烧成后呈赭红、绿、米黄三色的花纹;形制厚重,刻花饱满,形成具有独特民俗意味和地域特点的三彩风格。它巧妙地汲取了民间版画艺术的传统手法,线条遒劲、整齐、明朗。纹饰多以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山水花草为题材。 我有幸收藏一件清末《白蛇传》人物界首彩陶罐,罐高13.5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为19.2厘米,器身满釉无剥损,罐口无磕,器身无冲,如此完美品相,在界首人物彩陶中极为难得。罐身刻画的是《白蛇传》的人物故事,一条白蛇缠绕在梁柱之上,许仙、法海等人分列两侧,神态各异,其间盛开着一朵硕大无朋的鲜花。相对于人物形象和表现的手法来说,罐身上的刻诗和民谣特别耐人寻味,其中民谣为:天上星多月不明,世上人多心不平;山上花多开不尽,河里鱼多水不清。另一首为七言诗:已有千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河楼中吹玉笛,姜城五月乐梅花。其实,这首七言诗是源自于李白 《题北谢碑诗》,李白当年在流放途中登上黄鹤楼,惆怅孤独,悲吟“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此可鉴,千客实为迁客,姜城实为江城,乐梅花实为落梅花。界首彩陶乃百年前民间艺人绘制烧造,在题诗刻字中发生错谬在所难免,已在界首陶器中多有发现,也许这便是民间彩陶的特色吧,尤其是那随意而自然的釉色,美丽而生动,宛若唐三彩的千年魅力。 〖武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