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解缙
释义

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人物简介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代著名学问家。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上“万言书”批评朝政,被罢官八年之久。

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不久,又被排挤出朝。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解缙贬广西,降为布政使司参议,在广西逗留约两年。解缙之所以被贬广西,有这样的说法;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次子高煦,为人专横,因打仗有功,暗中运动争立为太子。成祖宠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成祖默然不语。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张虎彪图,命廷臣应制作诗。解缙见图,立即写了一首呈上。诗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成祖见诗,知解缙借端讽谏,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张立皇长子高炽为太子,此事终于定了下来。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

解缙(xiè jìn ),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乐五年二月任内阁首辅(1402年-1407年)。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明成祖非常生气,将他逮捕下狱。他在狱中被关了五年,一次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成祖见了解缙的名字,问道:“解缙还在吗?”稍露怜惜之意。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密令用酒灌醉他,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时为永乐十三年(1415年),年仅四十七岁。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深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亦得太祖赞许。

明成祖时,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奉诏主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告成,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因立太子事,为汉王高煦所恶谗,永乐五年(1407)以“洩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贬为广西参议,又为李至刚所构陷,改贬交趾。永乐八年(1410),因私见太子,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下狱五年,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于是纪纲用酒将他灌醉,全身赤裸,冻死於雪地。妻子宗族徙辽东,仁宗即位後诏归其妻子宗族。後諡文毅。宪宗成化元年(1465)复其官赠朝议大夫。解缙善书法,尤善狂草,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著有《文毅集》。

太平十策

臣闻有尧舜三代之君,而法尧舜三代之治,则超过唐宋。而太平千万世者,理道之必然也。钦惟皇帝陛下,德侔天地,诚尧舜三代之君。而今之治,尚未及唐宋,此臣所以日夜有望于陛下也。况臣蒙陛下之恩至深至臻,刻骨铭心,思所以补报。因思当今之急务,王政之大端,不过十事而已。一曰参井田均田之法,二曰兼封建郡县之制,三曰正管名,四曰兴礼乐,五曰审辅导之官,六曰新学校之政,七曰省繁冗,八曰薄税敛,九曰务农,十曰讲武。谨条陈以献,名曰太平十策。惟陛下悯其愚忠,少加采览焉。

一曰参井田均田之法。本无难事,但以为江南地狭田少。不可井治沟洫,劳民而不易成。且一时动摇,令民失业,故历代纷纭,莫知迁从。唐太宗固有意矣,而无其臣;周世宗亦有志矣而无其时。则太平万世之法,固有待于今日也。为今之计,唯行井田参田之法而行之,不以拘于方里。而井劳民动众,设沟治途,而事事合古也。宜令户部会今天下丁口若干,田亩若干,令民二百丁为一里,里同巷,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中为堂,右为塾,左为庠。推其父老年高德厚一人处于中堂,朝夕告谒,而取正焉;择有文行一人居于右塾,民年八岁者入焉,教以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一人居于左庠,民年十五者入焉,教以诗书礼乐修己治人之方,毋敢纵逸。每丁受田若干亩,庐舍、邑居、池井、畜牧、山林、蔬果之地若干亩,树艺各随其土之所宜。一里之人,各治其私田若干亩,而共耕公田若干亩,山林畜牧之地亦如之。民年二十受田,老免及身后还田,卖买田地则有重刑。朝而毕出,各事其事,暮而毕入,习学左庠;后为中堂,妇人相聚以治女工。有地狭人稠,土地硗瘠之乡,有司资以舟车,给其衣食,徙之江淮之间,闲旷之地。孰不怀然以相从哉?如此贫富何患其不均?讼词何患其不息?天下何患不治?太平万世理有必然也。先将古人井田均田小宗之法,及小学、朱子家礼、颜氏家训、吕氏乡约、女教,及今义门郑氏学范等书,类聚考订,刊行天下,长幼习读,有亲族异产者务要即时同居共爨。如有不遵,迁于化外。

二曰兼封建郡县之制。夫众建诸侯而少其地。此万世不易之论。周家以是长久天下之所共知也。世儒议论纷纭,不足稽考。为今之计,异姓不可封也,惟诸王所封之地,宜以一县令主治之。循古者诸侯之制,择贤以辅。惟世子袭爵,其庶子十岁以上者,则于水陆都会山川要害之处别封以一县,择贤能之人辅之。如此,则岁有封建不过五六。十年之间,州县将尽为侯国,而天下诸侯皆陛下子孙矣,岂不万年磐石之固哉。惟帝子封王,王之嫡子袭王爵,庶子定封侯,九年考其贤者封王,次贤者封公,其有过降为伯、子、男,封地广狭并同。有无子者,他国庶子继立,务要亲疏足昭穆,得其至当。先将古者侯国制度考定成书,刊行天下通知。先给一本诸王。古人削地之法不可行。尽削地益地,后致强弱不同。

三曰正官名。今之六部,即古之六官。而尚书之官,本汉朝内臣,如尚衣尚宝之类,而以为六卿,名实不相符矣。侍郎之名,亦自不通,宜改从古。

四曰兴礼乐。今天下祭祀无乐,宜详定颁行天下。古者庶人皆通音乐。今天下和平,宜令百姓并习音乐。宜令天下访求精晓音律、通究礼典者,条陈画图以进。天下生员,每间日习礼乐,如出杨画图晓示之后,无能通晓者,或选乐生往教,或令自求师。如是,数年之后,今大常乐舞生及教坊司,皆可罢斥矣。禁天下胡琴羌笛,应俗乐,禁庶人不可圜社。京城及天下官路,宜分为五级,广若干步。中为御道,高于地若干丈。其左,官员儒士行路,农商行路;其右,工人行路,妇人行路。使四民不收之人,无自出焉。古人男女异路,亦此意也。并以槛墙隔之,墙高及肩,于上印刻禁戒,不许俎越。其士农工商之人异其衣冠,使四民不收之人无容其身。士缁布冠乌纱,深衣漆为之骨,簮履篾以白,皮布任用,黑质白绿,其常服许戴今之头巾及大明帽、圆领衫、丝条皂靴等。生员并用,农工商贾不许。农台笠,棕草任用,上衣稍长,下及于膝,布裳履篾以布,布草任用,以皂啻台笠以竹,直领衫,履篾白布,布草任用以白。

五曰审辅导之官。夫辅导诸王宜择方正之士以佐王,王必敬而礼之,朝夕谘访。今后凡王府官,宜审试之。教世子之法,及前后左右之官,今皆未备,宜先令搜求古法,及贾谊之策而行之。

六曰新学较之政。每县学生员三十人。每岁春秋二季,县之儒士试于学,试中曰后士,始入县学。县设公宴迎师至其家,县官亲送。二年各县之生员试于府,以八月试,中曰选士,始入府学,宴迎之礼亦如之。三年乡试、会试、殿试如今制,始曰进士。每岁府学贡十人于国学,曰贡士。试中,县官传接名至其家。府县滥取,并有重罚,间制科取士,不用大臣保举,余从宋制,宜少取数名,并赐进士及第,前进士及三甲者许应。宜令天下投进诗书著述官为刊行令福,建各处书坊。今国学见在书板,文渊阁见在书籍,参考有无,尽行刊完,于京城及大胜港等处,官开书局,就于局前立牌,刻详书目及纸墨二本,令民买贩,关津免税。每水陆通会州县,立书坊一所,制度如前法帖本,亦宜求善本类聚刻石一木。

七曰省繁冗。州县地方名户大小不均,宜均平之。官员繁冗不足为治。州县繁要去处,止用正官一员、首领官一员。僻远去处,止用一员,若所用得,一人为之有余矣。各处卷宗,长幅大卷常有遗失。今后每年一县将簿十二本赴京用给勘合,回县书写案卷,其各衙门行移状辞等项。删去繁文,止用小纸勘合一张,广狭随文多少,务要与簿相等。立卷随即粘上于簿,岁终六本解赴京六本收本处。后堂设案六双橱六,衙吏当官前写办文书,一置一柜,于公厅专收文簿,朝则官启之,暮则官封之。如事多,未一年而卷簿满者许奏添一也。各宜立铸钞库,伪造钞者滋多刑之不绝,宜于钞上置半印勘合流泒字号,一贯一号,两贯同号,真伪可辨矣。

八曰薄税敛。宜令天下钱钞金银彀帛金银使用,啻贾之利有盈亏.都会之地有兴庙。今税有定额,民必受害。宜令各处税课随时多少,从实征收;或令百姓各人户上,先行补纳,官收税钱,至冬均给还之,则众轻易举,官民俱利,百姓无巡揽赋咸之困矣。

九曰务农。农者天下之本,而食者民之天。故蓄积多而备先具。兵荒岁旱,诚不足忧也。及今丰岁,正宜于天下要害之处,每岁积粮若干,民乐近输,而国受长久之利,计之善者也。每一里设田峻一人,以今之耆宿为之,专一巡察,以警勤惰。以农桑集要等书教之。先将农桑集要、齐民要术及树艺水利等书,类聚考订,颁行天下,令各家通晓。义仓之法,宜悉讲求。即今天下民自建立。则虽有水旱,不足忧矣。

十曰讲武。宜依唐宋旧制开武举,昔郭子仪之徒亦出于是也。古今通患,郡县无城,器械不完,籴粮不备,妖贼长助所在风靡。今太平之世,正宜于各处州县皆立城池,令民冬月修筑,就各处立武学。各处夜则击析守城。各处生员尤当讲兵书、习武事,文武并用,久长之术也。军器木石草糓,宜于武学之后各置仓库,每岁成造,时时简视,务要坚良。武举凖科举之制国学,宜高大其制,环之以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早则升堂,一揖退而会食。各处其所听,其自相讲贯学门之内,听其自然,止禁其戏言戏动,无故而出学。四时之季,试有不善,责令改之。不改降之下等;再不改免冠责之;三不改加刑焉;四不改屏之远方;三年而不悔,投之四裔,终身不齿。将武经之属考校而使之习。武举定式,宜参唐宋制一大将凯还宴于学宫,凡武举之子,皆令入学。可用则受之以职,其不才则罢黜之。

十策谨如前。万一可采,伏望内降手敕,付大臣施行,臣复切念。前者妄论迁谋,干渎圣听,战兢累日,以待斧钺之诛。陛下怜之不已,赦其罪戾,臣愈感恩浸入心骨,知陛下既以臣为亲臣矣!臣固不敢自同于众人也。若此陈献非云报国以见臣一介愚蒙,拳拳之忠耳。至臣之许国天长地久,皆建功立效之时。惟陛下幸垂怜之!

总纂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轶事

一门三进士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已是一位18岁的翩翩少年,这年他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

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一甲3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

明朝甫立,朱元璋对首科会试十分关注。因为就在开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颗大星出现于天空东井壁,颜色赤黄,闪闪有光,朝东北方向行进,渐渐变浊而隐没。朝廷专司观星宿的钦天监进奏说:“是为文士效用之占。” 崇信阴阳术数的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会考取士,就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不禁喜言道:“国之昌盛,必有祥瑞!朕必能抡选英才,为国所用。”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为国选才,不拘一格,殿试前调阅了一二甲策论,见解缙文笔雄健,立论新颖,切中时弊,殿试中又见他才华出众,欲力排众议钦点其为状元,但有权臣进言道:“首开科甲,为国抡元,当取吉祥以顺民心。解缙字大绅,点为状元,‘缙’、‘绅’俱‘解’,于国不吉。”朱元璋闻言默然无声,念及国祚,便忍痛割爱舍却解缙,钦点取名较吉祥的“任亨泰”为状元。

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京城(今南京市),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登岛赋诗

明朝著名大臣、大学士解缙于永乐五年(1407年)曾登上特呈岛,赋七言律诗《题特呈山温通阁》一首,诗曰:

峰濯沧溟应斗魁,波澜绕翠浪头排。火烟光起盐田熟,海月初升渔艇回。

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地灵福气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描绘了特呈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把特呈岛重点生产项目煮盐和捕鱼跃然纸上,给特呈岛留下珍贵的史料。诗中“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二句,解缙曾作题联,盖有印章和永乐五年日期,书赠麻斜侯王庙,后人临摹雕刻在木块,悬挂在庙堂正门两旁。解缙何缘为偏僻的渔岛及庙宇赋诗题联,源于解缙一段坎坷的经历。

永乐五年(1407)解缙回京奏事,沿雷州、广州驿道返京,当时必须经过平乐渡。湛江现存最早一部《雷州府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历1615年编纂)有载:“平乐渡,东西十里,二十一都,原有官舟,编夫”,“平乐步……吴川等海至此泊舟”。解缙平生敬慕英雄,早已知悉元代有抗击海盗名将罗郭佐,四代五人剿匪相继战死,史称罗五节,其纪念庙宇“侯王庙”就在平乐渡附近,自然顺路凭吊英烈,赠联抒怀。庙堂正对面是特呈岛,“峰濯沧溟”,“波澜绕翠”,令风流倜傥的解缙浓意盎然,登岛写下七律,并把侯王庙题联融入诗中。解缙只活了46岁,遗下诗作不算很多,小小特呈能触动解缙赋诗,留下名人遗篇,实在难得可贵。

细说解缙

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别看只有四十七岁,解缙却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永乐三朝。朱元璋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的宏大类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屡次上疏,针泛弊政,弹劾奸佞小人,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还是初入仕时,解缙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太祖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病逝,缙进京吊丧。时惠帝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帝听信诲言,贬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永乐元年(1403)成祖朱棣登基,擢解缙为翰林待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这时,成祖对解缙很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永乐二年(1404)解缙被摧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皇帝的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不合礼仪之事,他还是要反对的。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两人相视而笑。最后同意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高煦深恨解缙。高煦自以为有战功,又深得朱棣宠爱,常存夺嫡之心。见此情形,解缙上疏劝阻说:“启争也,不可。”朱棣认为这是离间他们的父子关系,对缙很有意见。永乐四年,成祖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漠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解缙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菅人命,深为解缙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那时,解缙才47岁。解缙被害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主切好就说,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单给他,命他“疏其短长”解缙一一写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情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薄书之才,理偿之心。”祖将奏疏交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又询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情况,解缙即刻回答说:“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奏疏给首辅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迁、韩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正统元年(1436)八月,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毒、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纂。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左右,“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成祖《永乐大典》序言)辑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医学、工技、农艺、志乘等各类著作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的韵目排列次序。这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现在留存下来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后人对他一生的评价是:“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邹元标《解春雨学士旧墓》。

对联趣事

其一

明代解缙才调宏达,尤善诙谐。据说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解缙接过画像,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像诗:

贼、贼、贼,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就意味着成了仙,相传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阁起程的。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难怪道士读罢,由惊怒转为惊喜,千谢万谢而去。

其二

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后起兵自称“靖难”,夺取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据说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为立太子事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解缙正奉旨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永乐皇帝朱棣的赏识。朱棣于是就此事密召解缙,解缙进得宫来,就立太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立子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归附,若弃长立次,必兴争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长子,对此说不感兴趣,心中仍存犹豫。

正在这时,内宫太监送来一幅名为《彪虎图》的画:一只白额回首望身后幼虎,情状甚为亲呢。解缙见此图,当即吟诗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棣听了,知道解缙是借着题诗婉转进谏,颇受启示,当即决定立长子高炽为皇太子,即后来的仁宗。

其三

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其四

鸡冠花属苋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质花序有如雄鸡之冠而得名。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一语刚落,只见皇帝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其五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其六

明代才子解缙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事前,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

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给将对联补写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其七

解缙幼时去河里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河边的老树上,这时县令来了,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若对得出来衣服便给你,对不出来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着老树说:“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昂首,脱口而出:“万里长江作浴盆!”县令大异,遂还衣于缙。

其八

毛泽东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缙。

传说他有一次上街,时值春雨连绵,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见了失笑。他随口吟诗回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杀一群牛。”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巧对,例如他19岁考中江西解元后,出游到一道观,口渴求饮,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个上联试他:“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个“解”字不同音,下联也要如此,难度很大。解缙却不费工夫属对道:“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这三个“乐”字也不同音。

其九

话说李尚书得了解缙这么个好女婿,自然满心欢喜。有一天,皇帝下诏书要李尚书进贡公鸡蛋,李尚书魂都吓掉了,世上那有公鸡蛋呀,这不难为他吗?急得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夫人说:“你不是说解缙聪明吗,何不叫他来想想办法。”李尚书说:“他有啥办法能弄到公鸡蛋。”夫人还是派家人把解缙叫了过来,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他。解缙听了后说:“这点小事不要紧,不要急,赶快叫老丈人起来吃饭,不要急坏身体。老丈人问他有啥办法。他说:“你备好官船,挂上旗子,写上官衔,我替你去进贡。”李尚书说:“没公鸡蛋你怎去进贡,这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欺君之罪呀。”解缙说:“天机不可泄漏,到时就会见分晓。”

到了京城,皇帝听说进贡公鸡蛋的来了,忙叫宣进殿来。皇帝一看是个伢崽,就问他是谁,来做什么?解缙答道:“小民叫解缙,是代李尚书来进贡的。”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么人。”解缙回答:“是我岳父。”皇帝说:“你岳父为什么不亲自来。”解缙说:“我岳父在家生小孩,不能来。”皇帝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解缙忙说:“是呀!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皇帝一听,有道理,进贡公鸡蛋一事就不提了。并且把解缙留在宫里,封了他一个学士官衔。

其十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史文载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略曰:

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

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说苑》出于刘向,多战国纵横之论;《韵府》出元之阴氏,抄辑秽芜,略无可采。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又今《六经》残缺。《礼记》出于汉儒,踳驳尤甚,宜及时删改。访求审乐之儒,大备百王之典,作乐书一经以惠万世。尊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皋陶、伊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说、箕子于太学。孔子则自天子达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而以颜、曾、子思、孟子配。自闵子以下,各祭于其乡。鲁之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以王爵,以颜路、曾昽、孔鲤配。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岂不盛哉!若夫祀天宜复扫地之规,尊祖宜备七庙之制。奉天不宜为筵宴之所,文渊未备夫馆阁之隆。太常非俗乐之可肄,官妓非人道之所为。禁绝倡优,易置寺阉。执戟陛墀,皆为吉士;虎贲趣马,悉用俊良。除山泽之禁税,蠲务镇之征商。木辂朴居,而土木之工勿起;布垦荒田,而四裔之地勿贪。释、老之壮者驱之,俾复于人伦;经咒之妄者火之,俾绝其欺诳。绝鬼巫,破淫祀,省冗官,减细县。痛惩法外之威刑,永革京城之工役。流十年而听复,杖八十以无加。妇女非帷薄不修,毋令逮系;大臣有过恶当诛,不宜加辱。治历明时,授民作事,但申播植之宜,何用建除之谬。所宜著者,日月之行,星辰之次。仰观俯察,事合逆顺。七政之齐,正此类也。

近年以来,台纲不肃。以刑名轻重为能事,以问囚多寡为勋劳,甚非所以励清要、长风采也。御史纠弹,皆承密旨。每闻上有赦宥,则必故为执持。意谓如此,则上恩愈重。此皆小人趋媚效劳之细术,陛下何不肝胆而镜照之哉?陛下进人不择贤否,授职不量重轻。建不为君用之法,所谓取之尽锱铢;置朋奸倚法之条,所谓用之如泥沙。监生进士,经明行修,而多屈于下僚;孝廉人材,冥蹈瞽趋,而或布于朝省。椎埋嚚悍之夫,阘茸下愚之辈。朝捐刀镊,暮拥冠裳。左弃筐箧,右绾组符。是故贤者羞为之等列,庸人悉习其风流。以贪婪苟免为得计,以廉洁受刑为饰辞。出于吏部者无贤否之分,入于刑部者无枉直之判。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古者善恶,乡邻必记。今虽有申明旌善之举,而无党庠乡学之规。互知之法虽严,训告之方未备。臣欲求古人治家之礼,睦邻之法,若古蓝田吕氏之《乡约》,今义门郑氏之家范,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劝,旌之复之,为民表率。将见作新于变,至于比屋可封不难矣。

陛下天资至高,合于道微。神怪妄诞,臣知陛下洞瞩之矣。然犹不免所谓神道设教者,臣谓不必然也。一统之舆图已定矣,一时之人心已服矣,一切之奸雄已慴矣。天无变灾,民无患害。圣躬康宁,圣子圣孙继继绳绳。所谓得真符者矣。何必兴师以取宝为名,谕众以神仙为征应也哉。

臣观地有盛衰,物有盈虚,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是使其或盈也,奸黠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于补纳。夏税一也,而茶椒有粮,果丝有税。既税于所产之地,又税于所过之津,何其夺民之利至于如此之密也!且多贫下之家,不免抛荒之咎。今日之土地,无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征聚,有前日之税粮。或卖产以供税,产去而税存;或赔办以当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轻重无别。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欲拯困而革其弊,莫若行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积之以渐,至有九年之食无难者。

臣闻仲尼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近世狃于晏安,堕名城,销锋镝,禁兵讳武,以为太平。一旦有不测之虞,连城望风而靡。及今宜敕有司整葺,宽之以岁月,守之以里胥,额设弓手,兼教民兵。开武举以收天下之英雄,广乡校以延天下之俊乂。古时多有书院学田,贡士有庄,义田有族,皆宜兴复而广益之。

夫罪人不孥,罚弗及嗣。连坐起于秦法,孥戮本于伪书。今之为善者妻子未必蒙荣,有过者里胥必陷其罪。况律以人伦为重,而有给配妇女之条,听之于不义,则又何取夫节义哉。此风化之所由也。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尚书、侍郎,内侍也,而以加于六卿;郎中、员外,内职也,而以名于六属。御史词臣,所以居宠台阁;郡守县令,不应回避乡邦。同寅协恭,相倡以礼。而今内外百司捶楚属官,甚于奴隶。是使柔懦之徒,荡无廉耻,进退奔趋,肌肤不保。甚非所以长孝行、励节义也。臣以为自今非犯罪恶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催科督厉,小有过差,蒲鞭示辱,亦足惩矣。

臣但知罄竭愚衷,急于陈献,略无次序,惟陛下幸垂鉴焉。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

缙尝入兵部索皁隶,语嫚。尚书沈溍以闻。帝曰:“缙以冗散自恣耶。”命改为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得罪死,缙代郎中王国用草疏白其冤。又为同官夏长文草疏,劾都御史袁泰。泰深衔之。时近臣父皆得入觐。缙父开至,帝谓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归八年,太祖崩,缙入临京师。有司劾缙违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谪河州卫吏。时礼部侍郎董伦方为惠帝所信任,缙因寓书于伦曰:“缙率易狂愚,无所避忌,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冉阝哈术来归,钦承顾问,谓宜待之有礼,稍忤机权,其徒必贰。此类非一,颇皆亿中。又尝为王国用草谏书,言韩国事,为詹徽所疾,欲中以危法。伏蒙圣恩,申之慰谕,重以镪赐,令以十年著述,冠带来廷。《元史》舛误,承命改修,及踵成《宋书》,删定《礼经》,凡例皆已留中。奉亲之暇,杜门纂述,渐有次第,洊将八载。宾天之讣忽闻,痛切欲绝。母丧在殡,未遑安厝。家有九十之亲,倚门望思,皆不暇恋。冀一拜山陵,陨泪九土。何图诖误,蒙恩远行。扬、粤之人,不耐寒暑,复多疾病。俯仰奔趋,伍于吏卒,诚不堪忍。昼夜涕泣,恒惧不测。负平生之心,抱万古之痛。是以数鸣知感。冀还京师,得望天颜,或遂南还,父子相见,即更生之日也。”伦乃荐缙,召为翰林待诏。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寻进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及《列女传》。书成,赐银币。永乐二年,皇太子立,进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左右,朕嘉尔勤慎,时言之宫中。恒情,慎初易,保终难,愿共勉焉。”因各赐五品服,命七人命妇朝皇后于柔仪殿,后劳赐备至。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一日,帝御奉天门,谕六科诸臣直言,因顾缙等曰:“王、魏之风,世不多有。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其年秋,胡俨出为祭酒,缙等六人从容献纳。帝尝虚己以听。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皆下狱。汝玉、贯、纮、引高、得抃皆瘐死。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方缙居翰林时,内官张兴恃宠笞人左顺门外,缙叱之,兴敛手退。帝尝书廷臣名,命缙各疏其短长。缙言:“蹇义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俊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确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戆直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簿书之才,驵侩之心。”帝以付太子,太子因问尹昌隆、王汝玉。缙对曰:“昌隆君子而量不弘。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

缙初与胡广同侍成祖宴。帝曰:“尔二人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缙有子,广可以女妻之。”广顿首曰:“臣妻方娠,未卜男女。”帝笑曰:“定女矣。”已而果生女,遂约婚。缙败,子祯亮徙辽东,广欲离婚。女截耳誓曰:“薄命之婚,皇上主之,大人面承之,有死无二。”及赦还,卒归祯亮。

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缙兄纶,洪武中亦官御史。性刚直。后改应天教授。子祯期,以书名。

诗作选摘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游七星岩偶成】

早饭行春桂水东,野花榕叶露重重。七星岩窟髯灯火,百转萦回径路通。

右溜滴涂成物象,古泽深处有蚊龙。却归为恐衣沾湿,洞口云深日正中。

就日门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钓船轻。漓江倒影山如画,榕树交柯翠平城。

村店午时鸡乱叫,游人陌上酒初醒。殊方异俗同熙皞,欲进讴谣合颂声。

度水穿林访隐君,七星岩畔鹤成群。犹疑仙李遗未实,几见蟠桃结绛云。

石乳悬崖金烂烂,瀑泉瞪洞雪纷纷。流莺满树春风啭,共坐高吟把酒闻。

桂水东边度石桥,酒旗村巷见渔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庙频繁祀帝尧。

附郭有山皆积石,仙岩无路不通霄。日长衣乡观民俗,行乐光辉荷圣朝。

永乐戊子五月十一日为文弼书廌识。

庐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

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

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

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

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

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

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

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蒙蒙。

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藤县即事

绣水东流古郁江,古藤城郭镇南邦。

山云桥渡飞虹并,江月楼空乳燕双。

晴日莺花红绵帐,春风烟树碧油幢。

吹箫唤起蛟龙舞,金鸭焚香倒玉缸。

窦家寨

窦家寨前朝雨晴,思罗江内水初生。

杨梅果熟春将暮,豆蔻花开鸠乱鸣。

解缙墓

解缙死后,初葬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距今县城北4公里处)。嘉靖年间,当时的知县罗黄裳因担心河岸坍塌危及解缙墓,遂下令将解缙墓迁移至县城东门外的东山亭。如今,这个地方为江西吉水县气象局的大院一隅。很荒凉的在那里,墓碑上的字迹已斑驳不清。解缙墓南北长500米,庄严肃穆,墓前有名人石刻,及石门、石人、石马、石羊、石犼等众多的石像。

正面碑石上是楷体书写的“解文毅公之墓”六个字,没有起文也没有落款。碑石上面是“明右春坊大学士”一行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太平十策纾民意 永乐大典惠斯文”。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28日公布解缙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电视剧 《大明奇才》

基本资料

片名:《大明奇才》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集数:30集

总编剧、制片人:刘建华

总编剧:郜海镭

总导演:龚艺群

摄像:诸会林

美术:冯志平

制片主任:邓建仁

主要演员

毛乐饰解缙

舒畅饰曹贞

王冰饰吴光

陶飞霏饰徐翠莲

高兰村饰曹萱

刘文治饰朱元璋

薛中锐饰李善长

孙宁饰朱棣

剧情介绍

大明奇才解缙,以其超人的才华和胆识,幽默而机智地为众多忠臣义士解脱困危,为广大黎民百姓伸张正义,为昏君佞臣设置障碍,为江山社稷消祸除灾。在生死回旋之中,解缙居然能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代宰相位)。大明王朝永乐年间,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率3千多文人墨客,历时4年,完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浩瀚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乐大典》全书2万2千8百17卷,历经沧桑,幸存之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列为国宝!文明与愚昧的对峙,进步与落后的冲突,忠臣与佞臣的较量,幽默与荒唐的碰撞,撞击出一段诙谐凝重的历史,演绎出一部引人入胜的好戏!

明朝科举乡试开考在即,当朝尚书曹萱奉旨到各地征选镇国之宝回到老家,借为国征宝之机,大肆中饱私囊,各地官吏敢怒不敢言。与此同时,曹萱以权谋私,买通刘主考官,使其子曹宝在乡试中高中新科解元,众人为之哗然。素有“神童”之誉“奇才”之称的解缙愤怒地撕下榜文,冒着生命危险,与刘主考当众辩卷,并以其聪慧的幽默和超人的机敏,辩得刘主考哑口无言。历经千难万险,解缙辩卷得胜,被补录为乡试新科解元,而曹宝则被除名。解缙载誉归乡,未婚妻翠莲更是乐得心花怒放。曹萱之女曹贞闻知解缙将与翠莲完婚,芳心欲裂,以诗言志,寄托胸中的哀怨。曹萱担心自己为儿子曹宝乡试作弊之事败露,便过河拆桥,把刘主考官秘密毒害!

解缙与同乡吴光(曹萱之外甥)结伴离乡,同赴京城南京会试,历经遭遇水盗抢劫、街头卖艺、被人追杀等众多劫难,解缙与吴光,双双同被录为二甲进士。曹贞不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留下遗书,负气离家,曹萱率众家丁四处寻找,只在河边找到两只绣花鞋。

曹萱征宝不力,朱元璋下旨限三月之内复命,若无珍品,按律究考!曹萱得到吴光秘报,即刻命校尉收缴稀世珍宝,翠莲之父徐茂祥因此丧身。朱元璋为安抚鬼神,请来假冒高僧的奸细觉义主坛打醮。觉义兴风作浪,以看星象图为名,挑唆朱元璋将李善长处死。在无赖狗崽的告发下,朱元璋以藏匿叛逆胡惟庸之孙的罪名,处死了李善长的胞弟李存义。此时,恰逢李善长寿诞,驸马李琪自边关回府替父亲祝寿,不料却因此招惹出家破人亡的灾祸。解缙与王国用大人商讨营救驸马李琪性命时,却意外与曹贞不其而遇。假高僧觉义与宫妃也在密谋加快处死李琪,为颠覆明朝扫清障碍。解缙不顾个人安危,巧妙安排曹贞和老艺人进宫,为朱元璋唱凤阳花鼓,以此谏君。朱元璋心生悔悟,欲释放李琪等人,冯统领却编造谎言,置李琪于死地。千钧一发之际,解缙冒死面圣,亮出觉义与宫妃叛乱的证据,朱元璋半信半疑。冯统领在宫妃的软硬兼施之下,提前将李琪押赴刑场。觉义与宫妃悄悄乘船离京,却被解缙缜密安排的艄公抓获。朱元璋下旨飞马刑场,救下驸马李琪,并将觉义等人斩首。曹萱带着从徐茂祥家抢来的一对玉筒,携子曹宝返京,旨在为曹宝向皇上讨封“献宝状元”。

朱元璋对解缙所书《大庖西封事》倍加赞赏,并将原本只给皇帝一人阅读的封事公之于众,解缙因此名声大噪,官升吏部都察院御史大夫;解缙却也因此招来奸臣曹萱的更加不满。解缙的出众表现,引起曹萱、詹微及吴光等人的妒忌,朱元璋听信谗言,将才华横溢的解缙放逐回乡。解缙不得不放下学士身份,教书糊口.京城,曹萱却在策划将其女曹婉册封皇太孙妃!曹萱夫妇到青原庵祈求平安,路过禅房,意外发现解缙与曹贞在此会面,大闹禅房。母亲去世,皇帝驾崩!解缙权衡再三,毅然决定去京都奔国丧。曹萱将解缙所撰的祭文调包成一张白纸!新皇朱允炆大怒,要将解缙斩首祭灵,满腹经纶的解缙却出口成章,令众人称奇。燕王朱棣不满侄子朱允炆要其就地举哀的诏书,他率领“靖难军”,浩浩荡荡逼近京城南京。曹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已是贵妃娘娘的女儿曹婉,向朱允文吹枕边风,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将解缙贬为陕西河州卫知事。解缙为民作主,历经经周折,将贪官兰文睾与恶霸钟祥材被双双押到断头台。国丈曹萱生怕解缙顺藤摸瓜查到自己头上,竟然力举解缙速回他管辖的翰林院任职,目的是将解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曹萱培植亲信翰林学士黎牢生,暗中监视解缙的一言一行。黎牢生别有用心,使解缙招来杀身之祸!解缙凭着自己的机智与才华,终于化险为夷。兔死狗烹,黎牢生被曹萱杀人灭口。为救四位替朱允炆解梦的大臣,解缙为自己先写好生祭文,冒死撕揭皇榜,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皇上的病,保住了四位大臣的性命。燕王朱棣兵临城下,贪生怕死的朱允炆离京前,竟然将传国玉玺托付给乱世奸雄曹萱,解缙得知这一情况,异常震惊,运用自己的大智慧,与乱臣贼子斗智斗勇,化解了一场国难。

朱棣登基,重组内阁,解缙擢升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二王子朱高煦自持随父皇征战有功,宴请内阁重臣,软硬兼施,要求重臣拥护册封他为储。解缙向皇上力主册封朱棣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被朱棣采纳。朱高煦得知原委,对解缙恨得咬牙切齿。吴光利令智昏,居然充当汉王朱高煦谋害解缙的帮凶!吴光以窝藏钦犯曹萱之女曹贞的罪名,向皇上朱棣告密.宫殿之上,曹贞怒斥吴光的卑鄙行径,并以头撞柱,用清洁的鲜血洗净吴光泼在解缙身上的污水。解缙被委任《永乐大典》主撰修之职,与副主撰修吴光共事。吴光表面上对解缙毕恭毕敬,暗中却与汉王高煦勾结,设置陷阱,引解缙上圈套,幸亏解缙机智,才躲过一劫又一劫。朱棣颁发圣旨:吴光罪大恶极,凌迟处死!汉王朱高煦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即刻离京赴云南就藩!其他奸臣也受到了相应的严惩。

《永乐大典》献礼庆典之际,朱棣对解缙厚赏嘉封。中秋之夜,解缙对月当歌,令朱棣龙颜大悦,发出“才子!可谓夺天手段也”的浩叹,解缙藉此留下大明奇才的美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