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解析中国
释义

双语新闻访谈《解析中国》

栏目简介

《解析中国》(Digest China) 是中国第一档双语新闻访谈栏目,由国家英文报纸 《中国日报》于2011年8月在其网站上推出。栏目由冯欣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解析中国》强调新闻的价值观、视频的精致制作、无语言障碍的沟通,向中外观众“解析中国”。

《解析中国》以访谈形式解析中国时下的热点话题与新闻事件,旨在让国内外观众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能对当前一个热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不同于其他同类访谈节目,《解析中国》的节目形式灵活多样,包括视频短片、动画短片、主持人解说、演播室访谈、街访,或电话连线等多个元素;访谈语言也不限,取决于嘉宾的语言能力,所有内容都配有双语字幕,达到无障碍交流。节目依托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的国际传播平台,将中国的时事摆在国际的视角上来讲,无论从主持人、嘉宾还是节目的语言、风格,做到既本土又国际化。

制片人/主持人

《解析中国》制片人/支持人冯欣是一名全媒体记者,曾在中国、英国、美国等地做过记者、主持人;获2009年美国中西部职业记者协会网络深度报道一等奖 、电视深度报道二等奖;全美大学职业新闻荣誉协会终身会员;独立摄制、发行70分钟纪录片《中国人的美国梦》;出版文集《春城·黑国·玉米地》。冯欣于2011年8月创立了《解析中国》。

《解析中国》

基本信息

作者:童乙伦(作者)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21日)

丛书名: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文库

平装: 36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43219755

条形码: 9787543219755

商品尺寸: 20.6 x 13.8 x 2.2 cm

商品重量: 399 g

内容简介

《解析中国》是纯粹的制度改革理论研究,方法是通过将博弈论大师宾默尔(K. Binmore)创立的讨价还价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J. Buchanan)意义上的功利主义思想相结合,致力于一种既涉及经济又关联政治的分析,考察社会制度是如何在人们社会行为的广义交易——讨价还价博弈——过程中发生、形成的。《解析中国》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因,恰恰是该书所讨论的讨价还价制度机制,因为讨价还价制度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包含了民主政治的本质逻辑。

《解析中国》是中国的经济理论界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渐进式制度改革或者说社会改良的第一次尝试。这种渐进改革和社会改良,正是塑造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伟大历史洪流,《解析中国》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解析中国》将中国的制度改革过程理解为无数个动态的、演化的二人讨价还价博弈,这两个博弈方可以是政府改革主导者和民众利益相关参与者,可以是改革决策中两个利益群体的代理人,可以是改革中持不同政见的双方等等。正是各种实体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构成了中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渐进改革的宏大画卷。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是《解析中国》的主要创新点。

编辑推荐

由童乙伦编著的《解析中国》是中国的经济理论界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渐进式制度改革或者说社会改良的第一次尝试。这种渐进改革和社会改良,正是塑造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伟大历史洪流,《解析中国》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解析中国》将中国的制度改革过程理解为无数个动态的、演化的二人讨价还价博弈,这两个博弈方可以是政府改革主导者和民众利益相关参与者,可以是改革决策中两个利益群体的代理人,可以是改革中持不同政见的双方等等。正是各种实体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构成了中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渐进改革的宏大画卷。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是《解析中国》的主要创新点。

目录

l 制度改革的理论语境

1.1 制度改革的交易性质

1.2 制度改革的分类限定

1.3 制度改革的均衡分类

1.4 本书逻辑结构和安排

2 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性质

2.1 新古典经济学的制度失缺

2.2 交易费用概念的不当替代

2.3 社会选择理论的范式错用

3 讨价还价理论的社会科学价值

3.1 交易的合作本质

3.2 广义交易的社会效率

3.3 广义交易的公平(正义)价值

3.4 讨价还价的“合作程序”

3.5结论

4 讨价还价博弈

4.1 交易的核、竞争性均衡和讨价还价四要素

4.2 纳什讨价还价问题

4.3 鲁宾斯坦子博弈精炼的讨价还价均衡

4.4 宾默尔的“纳什讨价还价程序

第4章 附录:讨价还价博弈的基本解

5 一种制度理论的经济表达

5.1 制度表达的一般特征

5.2 制度表达的性质和原则

5.3 基于二维社会指数的制度表达

5.4 基于功利主义制度表达的制度分类

6 一般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情境

6.1 制度改革的完全信息特征

6.2 制度改革的二人博弈性质

6.3 制度改革的不对称博弈性质

6.4 制度改革的非暴力假设

第6章 附录:一般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博弈定义

7 中国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情境

7.1 基于相同意识形态的制度改革

7.2 中国制度改革的政治内涵

7.3 中国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7章 附录:中国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博弈定义

8 中国制度改革的讨价还价均衡

8.1 公理化的一般制度改革均衡

8.2 基于“纳什讨价还价程序”的制度改革均衡

8.3 基于“非对称”的制度改革均衡

8.4 基于二维社会指数的制度改革讨价还价解

9 中国讨价还价制度改革的理论价值

9.1 基于讨价还价妥协的中国改革实践分类

9.2 讨价还价妥协的效率公平关系

9.3 中国讨价还价制度改革的效率价值

9.4 中国讨价还价制度改革的公平价值

第9章 附录:制度改革必要性命题

10 二人讨价还价制度改革的逻辑缺陷

10.1 非暴力文化的困境

10.2 二人博弈的代理人成本

10.3 制度改革的不完全信息解

11 中国制度改革的自然主义理解

11.1 休谟语境下的制度概念

11.2 讨价还价机制与实事求是原则

11.3 最后的话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