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解剖学
释义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解剖学 jiěpōuxué

[anatomy] 研究动物或植物的结构的一支形态学分支名称:解剖学的革新

主题词或关键词:生命科学 解剖学

栏目关键词:科普知识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按研究方法分:

(1)大体解剖学:①系统解剖学②局部解剖学

(2)显微解剖学

(3)特种解剖学

2、按研究观点分:

(1)描述解剖学

(2)功能解剖学

(3)进化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和人类体制学

(4)发育解剖学:胚胎学和年龄解剖学

3、按应用目的分:

(1)医用解剖学

(2)艺用解剖学

内容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埃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生物学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研究。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人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解剖学内容包含不同的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器官,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大体解剖学是在整体观察和解剖过程中,用肉眼对人体器官进行研究。细胞解剖学则是借助于特殊设备如显微镜和特殊技术观察细胞及细胞内结构。

细胞

通常认为细胞是人体的最小单位,它是由许多更小的具有自身功能的结构组成。尽管人类细胞大小不等,但所有的细胞均很小。即使是最大的细胞如受精卵,也是肉眼所不能见到的。

人的细胞由一层膜把其内容包聚在一起。但这层膜不单纯是一个囊袋,它上面有许多能识别不同细胞的受体,这些受体也可以和机体产生的物质和摄入体内的药物发生反应,选择性地允许这些物质或药物进入或离开细胞。受体反应常常改变和控制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成分

细胞膜内有两种主要成分:

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膜。细胞中含有一些消耗和转换能量的结构,以及执行细胞功能的结构;细胞核内含有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控制细胞分裂及繁殖的结构。

基本资料

身体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每一类细胞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有些细胞如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自由移动,互不影响。另外一些细胞如肌肉细胞,则相互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些细胞如皮肤细胞,分裂和繁殖很快;而神经细胞则完全不能繁殖。有一些细胞,特别是腺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激素或酶这样一些复杂的物质。例如乳腺细胞分泌乳汁,胰腺细胞产生胰岛素,肺泡壁细胞产生粘液,口腔中的细胞产生唾液。有些细胞则和物质的分泌无关,例如肌肉细胞和心肌细胞主要功能是收缩,神经细胞传导电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之间建立信息联系。

细胞内部结构

细胞内部结构:虽然有不同类型的细胞,但大多数细胞有着相同的成分。细胞由细胞核和细胞浆两部分组成,外面有一层细胞膜。细胞膜调控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控制蛋白质的产生。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和核仁,染色体是细胞的遗传物质,核仁则产生核糖体。细胞浆由细胞液和细胞器构成,细胞器可以看成是细胞的器官。内质网在细胞内传送运输物质。核糖体产生蛋白质,储存在高尔基体中。线粒体产生能量,供细胞活动需要。溶酶体内含有许多酶,这些酶能分解进入细胞的颗粒。例如,血液中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细菌,然后这些细菌被溶酶体中的酶分解。中心粒参与细胞分裂。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是细胞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的场所。

躯干内部结构

- 组织和器官

一些相关的细胞连结在一起,称为组织。一种组织中的细胞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为完成特定功能而协同工作。取组织标本(组织活检),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各种类型的细胞。

结缔组织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状组织,结缔组织把机体中的结构连结在一起,并起支持作用。结缔组织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器官中,皮肤、韧带和肌肉的大部分都由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及其细胞的特征,随它在体内的位置不同而异。

身体的功能通过器官表达。每一个器官是一种执行特殊功能的结构,例如心脏、肺、肝、眼睛和胃。一个器官由几种类型的组织构成,因此也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例如,心脏含有心肌组织、纤维组织和特异细胞,心肌收缩可以泵血,纤维组织构成心脏瓣膜,特异细胞则维持心搏的频率和周期。眼睛含有多种细胞,如肌细胞,司瞳孔的开闭,透明细胞(clear cells)构成晶状体和角膜,还有产生房水的细胞,感光细胞,以及传导冲动到脑的神经细胞。甚至像胆囊这样结构非常简单的器官,也含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胆囊上皮细胞可以抵抗胆汁的刺激,胆囊壁上的肌肉细胞可以收缩排出胆汁,构成胆囊纤维外壁的细胞则保持胆囊完整。

- 器官系统

一个器官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但它也作为群体中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称为器官系统。器官系统是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组织单位,通常疾病根据器官系统分类,治疗计划也是建立在器官系统基础上。这本书大部分也是围绕着器官系统这一概念来组织编写的。

举例说明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器官系统,它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血管系统主司泵血和使血液在身体内循环不息。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肛门,行使接受、消化食物及排除废物之功能。这个系统不仅仅包括胃、小肠、大肠,还包括相关的器官,如胰腺、肝脏和胆囊,前者主要是运送食物,而后者是产生消化酶、清除毒素和储存消化过程所必需的物质。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韧带、肌腱和关节,其功能是支持和运动身体。

当然,器官系统不是孤立地行使功能。例如,饱餐之后,消化系统要执行其功能,需要更多的血液,因此就需要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帮助。消化系统的血管扩张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通知其增加工作。消化系统通过神经冲动及释放进入血液中的化学物质直接刺激心脏,心脏泵出更多的血液,大脑饥饿感减轻,有饱的感觉,不愿剧烈运动。

器官和器官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非常重要。信息联系使机体按整个身体的需要调节每一个器官的功能。休息时,心率减慢,当器官需要更多血液时,心脏工作加强,心率加快。当体内液体太多时,肾脏排出更多的尿,而当机体脱水时,则应保存更多的水分。

通过信息联系,身体保持自身的平衡——称之为体内平衡或内环境稳定。通过体内平衡,器官既不会功能低下,也不会功能亢进,而且每个器官的活动都有利于促进其他器官的功能。

维持体内平衡的信息联系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或通过化学刺激产生。调节机体功能的复杂信息网,主要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这部分神经系统功能不受个体思维的影响,也不表现出正在行使功能的明显征象。起信息联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介质。由一个器官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其他器官的介质,称为激素。在神经系统各部分之间传递信息的介质叫神经介质。

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介质,叫做肾上腺素激素。当一个人突然紧张或恐惧时,大脑立即发出信息到肾上腺,使其迅速分泌肾上腺素。很快,这种激素使整个机体进入警惕状态,一种作好战斗准备或逃避的反应。此时,心跳加快且有力,眼睛瞪大,以便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呼吸加快,消化系统的活动减弱,以便让更多的血液供应肌肉。这种反应迅速而强烈。

其他的化学联系不那么引人注意,但同样是有效的。例如,当机体脱水需要更多水分时,通过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血容量减少,颈动脉上的感受器感知血容量减少,通过神经将冲动传到大脑底部的垂体,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这种激素使肾脏生成的尿量减少,保留更多水分。同时,大脑产生渴感,刺激饮水。

机体还有一群器官——内分泌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调节其他器官功能的激素。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控制机体的代谢率;胰腺产生胰岛素,控制糖的利用;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许多器官,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内外屏障

要界定什么是体外,什么是体内,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身体有许多表面。皮肤,准确地说是一个器官系统,它是一个很明显的表面,形成了一道防止许多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虽然耳道是由薄薄的皮肤覆盖,但通常认为它是在体内,因为耳道深陷入头部。消化系统是一根长管道,开始于口腔,弯曲盘绕通过身体,终止于肛门。食物通过消化道时被吸收,那么食物在体内还是在体外?事实上,营养物质和液体在它们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并非真正在体内。

空气通过鼻和喉进入气管,然后进入肺内的支气管,这个气道的哪部分是体内和体外的分界线?肺内的氧气在它们进入血液之前,对机体并不是有用的。要进入血液,氧气必须通过肺内一层薄薄的细胞。这层细胞就构成了屏障,阻止伴随空气进入肺内的病毒和细菌,比如阻止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进入体内。除非这些微生物穿过细胞进入血液,否则它们不会致病。因为肺有许多保护机制,比如抗感染的抗体,把破坏的碎片清扫出体外的纤毛,所以大多数的感染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

机体的表面不仅分隔体内、体外,而且也保持器官结构在正常位置,使它们适合行使功能。例如,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内部器官并不浸泡在血液中。假如血液漏出血管,进入身体的其他部分(出血),不仅造成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发生障碍,而且可能导致严重损伤。例如,很小量的脑出血即可引起脑组织破坏,因为受颅骨的限制,颅腔中,没有可扩张的空间。另一方面,相同量的血液流入腹腔并不引起组织破坏。

唾液在口腔内有重要作用,但是假如吸入肺内,则可能引起严重损伤。胃分泌的胃酸,极少造成胃的损伤,然而假如胃酸返流,则可能损伤食管,假如胃液漏出胃壁,亦可能损伤其他器官。粪便是食物未消化的部分,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假如通过肠壁漏进腹腔,能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解剖学和疾病

人体结构非常精巧,大多数器官都有大量的储备能力,即使受到损伤,仍能正常运行。例如, 肝脏要破坏2/3以上,才能出现严重损害,切除一个叶肺,只要其他肺功能正常,人也能存活。有一些器官只要很小的损伤就能导致功能失常。如脑卒中时,损伤了少量的脑组织,患者就可能不能说话,肢体不能活动,也不能保持平衡。心脏病发作,损害心脏组织,可能只轻微损害心脏的泵血能力,也可能导致死亡。

疾病影响解剖,解剖的改变能引起疾病。组织异常增生,例如癌症,能够直接破坏正常组织或压迫正常组织,引起破坏。又如阻断组织的供血,可造成组织坏死(梗死)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脑梗死)。

缘由

因为解剖学和疾病之间关系密切,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赖手段。首次重大突破是X线的发现,使医生能看到身体内部结构,不需经外科手术就能检查内部器官。另一个重要进展是计算机体层摄影(CT),这种技术是X线与计算机的结合。CT扫描产生身体内部结构详细的二维图像。

产生内部结构图像的其他方法还包括超声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其原理是利用原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其方法是将有放射活性的化学物质注入体内进行检查。与外科手术相比,这些检查都是无创性的,而外科手术则是有创性的。

现代解剖学的相关著作

1.《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是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两部西方解剖学著作。已过时但经典解剖著作。

2.《格氏解剖学(第39版)》自1858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解剖学著作。经过39次修订、再版,其内容不单纯讲述人体宏观结构的大体解剖学,还涉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内容,特别是结合解剖学知识介绍了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外科手术,大大拓宽了解剖学的理论内涵和应用范畴。很适合研究者

3.《奈特人体图集》非常卓越的解剖学画家,他画的图简洁逼真易懂又不失真实,很适合初学者。

《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古代解剖学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当时中医学的理论知识。《灵枢.胃肠篇》讲道: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经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上文中的“小肠”应为西医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应为西医的回肠、结肠上段,“广肠”应为西医的乙状结肠、直肠。但是上文“小肠”、“回肠”、“广肠”之间的分界线说得比较含糊,无法用西医解剖术语精确表述,各段长度数据仅供参考。而且其中的“丈”、“尺”、“寸”等单位合现在公制长度单位多少还有待分析。不过人们发现这些疑问可以暂时跳过,可以从消化道各段长度比例入手另辟蹊径。

成人食道长度与下消化道长度(胃以下到肛门)的比值是固定的,根据现代解剖学数据,成人食道长约25cm,下消化道长925cm,二者比例是1:37。而《灵枢》中食道长1尺6寸(“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下消化道长5丈5尺8寸(“小肠……长三丈二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肠……长二尺八寸”),二者比例是1:35。多么的接近!这说明《灵枢》中的数据是经过实测的,而且是准确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如果按食道长1尺6寸合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5.6cm,;而如果用下消化道长5丈6尺8寸合9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6.29cm。而南京博物馆所藏出土于安阳的商代骨尺长度为16.95cm。考虑到解剖学个体差异以及远古时代度量衡的精确度,再加上从西周到现代55种“尺”没有一种小于22.7cm,可以肯定,《灵枢.胃肠篇》里的长度是商朝的原始数据,而且以后没再重新测量过!

发展

简介

大家知道,殷商时代医学有所发展,甲骨文中有多种疾病的记载。而且当时人殉、人祭之风盛行,奠基、丧葬、祭祀杀人最多一次超过2000,而且砍头、断肢、剖腹……手段极为残忍,而殉难者的遗体大多随意弃置,奴隶的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与牲畜无异。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尸体进行解剖研究不会有任何舆论阻力,甚至不排除有活体解剖的可能性。《灵枢.胃肠篇》中的数据很可能就是这样得到的。

后期

商朝晚期到西周,人殉、人祭的规模逐渐减少,尤其是周公改制后更是大大减少,春秋时期凡用人殉人祭者都受到谴责,甚至人俑都遭非议,孔子就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评论。另外暴尸现象也不为社会所容,收葬无主尸体是政府的职责。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解剖尸体的机会大大减少了。战国以后的封建社会,解剖尸体除了仵作偶尔能干干,其他人胆敢妄动必遭严惩,甚至被凌迟处死。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解剖尸体几乎不可能。清朝的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里有关解剖学的见解均来源于观察被野狗所噬食的荒野弃尸,野狗咬破的可以看看,但是只要自己一动手,性质就变了。西方医学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或许是医学的悲哀,或许是社会的进步?一句话真难说清楚啊!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前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积累知识而发展起来的。解剖学的知识可从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籍中见到,这些知识也仅是当初在祭祀、狩猎屠宰和战争负伤时偶然观察获得。当时搜集有关人体结构的知识的主要动机是以研究和治疗人体疾病为目的,后来才发展为专门的学科。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200-300年)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皇帝内经》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的记载,秦汉时代如《汉书·王莽传》记载,对死囚的尸体进行实地解剖,并进行记录。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不但擅长医术,而且对人体结构有较深的了解,能用麻醉剂施行外科手术。晋代针灸大为发展。王叔和著《脉经》和皇甫谧著《甲乙经》有许多内脏度量衡的记载。宋代王唯一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宋代宋慈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清代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医书中错误进行订正,尤其对内脏的记载甚详。但是,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缚,解剖学的研究未能得到较快的发展,人体解剖学在近代大大落后于欧美,1930年我国出版了较早的一本解剖图谱。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真确记载,是从古代希腊名医希波可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开始的。他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却把神经和肌腱混淆起来。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是动物学的创始人,他把神经和肌腱区别开来,指出心是血液循环的中枢,血液自心流入血管。但他把动物解剖所得的结果移用于人体。盖仑(Galenus,130-200)是古罗马的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写了许多关于医学和解剖学的著作,指出血管里保存的血液,而不是空气,发现脊神经是按区域分布的。但他研究的材料只限于动物。在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的时代绝对禁止解剖认得尸体,以致使解剖学上的一些错误见解达千余年之久。15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科学和学术上开始了独立研究和创作的新时代,人体解剖学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具有科学家和艺术家之称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510),也曾解剖过尸体,并留下了人体解剖后的草图,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比利时的医生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他是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巨著,创立并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7世纪哈维(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马尔丕基(M. Malpighi,1628-1694)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的沟通,并进一步研究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19世纪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为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扎果尔斯基(1764-1846)提出功能决定器官形态的见解。他们对解剖学的发展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进人二十世纪,医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解剖学研究的深入,随着胸外科、肝外科等各种内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对器官内血管和管道等的形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脑辅助的X-线断层图(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和超声断层图的应用,也对断面解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血管缝合手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开展,乃有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建立。人体解剖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近数十年来,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进行,更由于生物力学等边缘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解剖学等形态学的研究也有引向综合性学科的趋势,那种纯形态学研究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一些新兴技术如示踪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形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这个古老的学科唤发出青春的异彩,尤其是神经解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