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结节性硬化症 |
释义 | Bourneville-Pringle病又称结节性硬化症,主要表现颜面部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不足及眼部视网膜等处的病变。亦可有颅骨钙化,或合并心、肾、骨等部位的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简要介绍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本病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是源于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本病常侵犯多个脏器及组织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癫痫持续状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临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及智能减退为临床特征。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散发病例亦不少见。据文献报告,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患病率为5/10万男女之比约2∶1~3∶1 主要病因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常见散发病例。基因定位于9q34或16p13.3为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TSC1和TSC2;基因产物分别为Hamartin(错构瘤?)和tuberin(马铃薯球蛋白)均调节细胞生长。 发病机制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广泛发生于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和室管膜下,常伴钙质沉积可出现异位症及血管增生等。脑部的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有很多硬实的结节,白质内有异位细胞团,脑室壁内亦有小结节皮质结节的数目为1~40个不等,以额叶为最多,但也可发生于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和脊髓结节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可超过3cm而表现为巨脑回畸形。 组织学检查结节由非常致密的细胶元纤维组成,内含形态异常的胶质细胞以及正常或不典型的神经元。结节内可有钙盐沉积或发生囊性变正常的皮质结构常发生紊乱。脑室室管膜下的小结节突入室内,呈闪亮白色,质地坚硬,形成所谓的“烛泪”征有时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引起脑积水白质内的异位细胞核团也是由于胶质细胞和变形的神经节细胞所组成,神经纤维较少主要分布在脑室壁和大脑皮质之间 脑部病损一般无恶性变的可能。皮肤的皮脂腺瘤是由过度增生的皮脂腺,结缔组织和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 本病常可伴有视网膜胶质瘤,心脏和肾脏肿瘤或畸形。尚发现有甲状腺胸腺、乳腺胃肠、肝脾、胰腺、肾上腺卵巢、膀胱和子宫等器官的肿瘤。 临床表现因本病常侵犯多个脏器及组织、并且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受累故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但以癫痫发作面部皮脂腺瘤和智力障碍为最常见。有的病人可仅有三症之一,亦有完全无症状而于病理检查时发现者。1.皮肤症状皮肤损害最常见常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约90%的病人有皮脂腺瘤,通常在2~5岁时发现,分布于双颊及下颌部前额、眼睑鼻部均可见,对称散发为淡红色或红褐色坚硬蜡状丘疹,按之可褪色大小可由针尖至蚕豆大。皮脂腺瘤偶尔在出生时即已存在至青春期因生长迅速而更为显著85%患者可见色素脱失斑为叶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白斑,躯干及上下肢均可出现在紫外线下看得更为明显。20%的患者可见有绿色颗粒状皮斑多见于腰及下背部的皮肤,局部增厚而粗糙略高出皮肤,是灰褐色直径自几毫米至5~6cm指(趾)甲下纤维瘤发生于青春期自甲沟长出,有时为本病惟一的皮肤损害此外牛奶咖啡色素斑皮肤纤维瘤等均可见到。 2.神经系统症状癫痫发作及智力低下是本病的特征。癫痫发作可在疾病的早期皮肤损害或颅内钙化之前几年即已出现癫痫可表现为任何发作形式。起初可能表现为婴儿痉挛症,以后转变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有些病人可仅有癫痫发作而无其他临床表现60%~7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减退常在2~3岁即出现,甚至更早有智能障碍者几乎均有癫痫发作,智力正常者则约70%有癫痫发作发生癫痫年龄早者更易出现智能减退极少数病人仅表现为智能减退而无癫痫发作。亦有表现为人格和行为异常、情绪紊乱和精神异常者。偶尚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症状少数病人因室管膜下小结节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脑积水及颅内高压表现。3.其他表现本病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肿瘤,如骨肿瘤肺囊性纤维肿瘤,心横纹肌瘤、口腔纤维瘤或乳头状瘤等;视网膜晶体瘤亦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位于眼球的后极呈黄白或灰黄色而略带闪光,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稍隆起而不规则边缘呈齿轮状,大小为视盘的一半至两倍并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晶状体瘤通常不引起症状仅偶尔导致失明其他尚可见有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眼部表现。此外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发生视盘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疾病描述结节性硬化症又称Bourneville病,以面部皮肤血管痣、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发病率为1/10万,患病率为5/10万,男女之比约2:1。 症状体征皮肤损害特征性症状是口鼻三角区对称蝶性分布皮脂腺瘤,呈淡红或红褐色针尖至蚕豆大小的坚硬蜡样丘疹,约90%出现于4岁前,随年龄增长丘疹逐渐增大,青春期后可融合成片,可发生在前额,很少累及上唇。85%的患者出生后就有3个以上1mm长树叶形色素脱失斑,沿躯干四肢分布。约20%的患者10岁后可见腰骶区灰褐色粗糙的鲨鱼皮斑,略高于皮肤,为结缔增生所致;也可见牛奶咖啡、甲床下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系统损害①癫痫:70-90%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开始可为婴儿痉挛症,若伴皮肤色素脱失可诊断结节性硬化症;以后转化为全面性、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繁发作者多有违拗、固执和呆滞等性格改变; ②智能减退:多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情绪不稳、行为幼稚、易冲动和思维紊乱等精神症状,智能减退者几乎都有癫痫发作; ③少数病人伴颅内压增高及单瘫、偏瘫或锥体外系症状等神经系统体征。 颅内病变: 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表现主要有:脑内结节(tubers)、室管膜下结节(subependymal nodules,SEN)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脑部是结节性硬化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结节性硬化病人中,88-100%的病人会有脑内结节,92.5-100%有室管膜下结节,仅有2-14%的病人会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TS有两种情况需要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癫痫发作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为WHO I级,主要见于 20岁之前,高发年龄为10岁左右,也可见于新生儿,无明显性别与种族差异。肿瘤具有良性的生物学和病理特征,生长缓慢,非侵袭性,无周围组织水肿,很少恶性变,全切后复发率低。肿瘤多起源于室间孔周围的侧脑室壁,可为圆形、椭圆形或是分叶状,偶见于侧脑室房部或是颞角、第三脑室,也有报道见于大脑半球,多为单发,也可是多发。肿瘤多较软,钙化少,血供较少,随着肿瘤的增大,血供可增多。CT图像肿瘤多为等或略低密度,部分肿瘤周围可有钙化,MRI检查TIWI可见肿瘤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质地多较软,血供较少,但是在肿瘤直径较大时,其血供明显丰富。 眼部症状50%的患者有视网膜和视神经胶质瘤。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附近多个虫卵样钙化结节或视网膜周边黄白色环状损害,易误诊为视乳头水肿或假性视乳头炎。 内脏损害肾肿瘤和囊肿最常见,其次为心脏横纹肌瘤、肺癌和甲状腺癌等。 病理生理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广泛发生于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和室管膜下,常伴钙质沉积,可出现一位症及血管增生等。硬化结节突入脑室内可形成特有的“烛泪”影像征,若阻塞室间孔、第三脑室等可引起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皮脂腺瘤是皮肤神经末梢、增生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视网膜可见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心、肾、肺、肝脏等也可发生肿瘤。 诊断检查(一)辅助检查 ①头颅平片可见脑内结节性钙化及巨脑回压迹;CT发现侧脑室结节和钙化、皮层和小脑结节有确诊意义; ②EEG显示高波幅失律及各种痫性波; ③脑脊液汁检查正常;④蛋白尿和镜下血尿提示肾损害。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典型皮脂腺瘤、3个以上色素脱失斑、癫痫发作包括婴儿痉挛、智能减退可以临床诊断,如CT检查发现颅内钙化灶及室管膜下结节可确诊。 2、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神经纤维瘤病鉴别,后者也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视网膜。 治疗方案目前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如控制癫痫发作,婴儿痉挛可用ACTH治疗;应用脱水剂降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手术治疗,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