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育投资 |
释义 | 定义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意义教育投资是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从长远看,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一种投资。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教育的投资。 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投资一般是递增的。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对各种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国民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要求教育事业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量也不断增加,有可能承担日益增长的教育投资。 在中国,教育投资表现为教育经常费用和教育基本建设费用两个部分。教育经常费用包括教职工工资、教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教育基本建设费用用于校舍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 中国教育投资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县(旗)人民政府财政拨款,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费用,还有人民群众集资办学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支付的为数不多的教育费用。 家庭教育投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对于政府行为,以家庭为单位对教育进行力所能及的投资,也是较为普遍的投资模式。对教育的投资不能仅依赖政府投入, 家庭大有作为。 著名作家三盅曾对当前宏观调控中抑制投资的反向操作提出了某些质疑,认为抑制投资若将大刀砍向了教育,那便是错杀,包括家庭对学区房的投资,也不可轻率地将其划归为纯粹意义上的房产投资。他在《教育投资不该死于抑制投资的乱棍之下》一文中谈道:“上海入选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据说以后将以居住地而不是户籍所在地为入学依据。不可理喻的政策!1、为何偏偏在上海试点?上海的教育资源本来就紧张得要命,不设门槛是不现实的,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大的一项投资莫过于学区房了,不能因一时抑制房产投资的需要而对之前的家庭教育投资来个釜底抽薪,这有失公允。2、门槛撤消以后,势必导致基础教育领域更大的乱象,也会因此滋生教育部门更大更多的腐败,入校条件变得更为灵活及更易被人为操控,只要找得到门路,去吧,就在那所学校附近租套房,红包比以前包得大一点即可。上海有一句老话——螺丝壳里做道场,意思是资源原本有限甚至吃紧,不想尽一切办法来拓展外面的螺丝壳,而要挖空心思在壳里大做文章,最终的结果可以想见,无论你里面文章做得有多好,它不过还是一只螺丝……喊了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不能本末倒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