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角状耳蕨 |
释义 | 【药 名】:角状耳蕨【拼 音】:JIAOZHUANGERJUE 【来 源】:为鳞毛蕨科植物角状耳蕨的全草。 【功 效】:散瘀止血。 【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皮肤红肿痛、以及各种外伤所致的出血症等。 【性味归经】:涩,辛,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研末调涂。 【别 名】:地柏芝、石黄连、牛毛七(四川筠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 【拉丁名】:polystichum aloicorhe (Bak) Dies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植物形态】:植株高30-40cm。根茎短而斜升,连同叶柄基部疏生卵状披针形小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15cm,禾秆色,向上和叶轴有阔而较密的鳞片;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15-25cm,中部宽4-7cm,向基部变狭,近光滑或下面偶有小鳞片,三至四回羽状细裂;裂片较短阔,角状;每裂片仅有小脉4条。孢子囊群同形,背生于小脉顶部;囊群盖大,圆盾形,早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