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交师节 |
释义 | 交师节是指教师节前夕,家长和学生为了搞好师生关系或希望受到老师的重视而相互攀比给老师送礼的现象。随着教师地位的逐年提高,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注明显地多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在以各种方式对老师们表达祝福与问候。一份份心意的汇聚,不只是使老师们在这个专属他们的节日里倍感温馨,感觉社会对自己劳动的尊重,也鲜明地体现出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正越来越浓厚。然而,透过媒体的一些报道,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群体中,都出现了把教师节里的“心意”功利化、复杂化的迹象。 简介教师节,是一个纯洁的节日,然而在鲜花与音乐中,也有一些不和谐音。不知曾几何时,这个本意为提倡社会尊师重教的节日,不经意间让家长们陷入了两难处境:给老师送礼,觉得违背自己的原则;不送又怕老师对孩子有看法。 有家长认为,现在的送礼风,让他们在经济上很难承受,不仅要给班主任老师送,还得给每门课的任课老师送,这样下来,一个教师节就得花不少钱。何况,教师节送了礼,中秋节、国庆节、春节还要不要送呢?不仅如此,现在的家长请客送礼也讲排场,讲阔气,相互攀比,着实让人感觉很累。 9月上旬,学生们或忙着给老师送贺卡或礼物,或忙着东奔西走上门看望老师,或忙着请老师聚餐。学生们忙,有人是出于真心,有人是出于无奈,有人是出于乖巧。 真心,用一声或一条问候表达,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用贺卡和礼物、看望和聚餐等形式表达,在程式与陈套的重压之下,真心之真必然退场。 无奈,不自愿而又不得不做,或因为压力,或因为逼迫。出于无奈,无论是问候,还是贺卡与礼物,都不是好事。 曾经有几位年轻父母对先鉴说过孩子们的无奈。每年9月上旬,孩子们都要为贺卡或礼物操心。一两个同学给老师们送贺卡或礼物之后,老师们特别高兴,或在课间公开地表扬他们懂礼貌,或在课堂表扬他们有品味,于是,其他同学便不得不跟进。孩子们既要打探与琢磨老师的趣味,又要侦察与选择恰当的送出时间,以博得老师的欢心以及建立在老师欢心基础之上的平等。教师节贺卡或礼物甚至聚餐,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 还有多位年轻人给先鉴说过大学时代的无奈。每年9月上旬,辅导员都要大讲尊师重教的意义,并建议同学们利用教师节和所有任课教师“交流”。于是,大学生们每年九月上旬都要做三件事:一是由班干部和同学代表出面,请辅导员和相关学生工作者若干人聚餐;二是以班级全体同学名义给所有任课老师送贺卡,当面表达“感谢”与“敬意”等;三是在9月10日当天,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在讲台摆上一枝花或一束花或一个花篮,并在黑板(或白板)写上“祝某某某老师教师节快乐!”三件事加在一起,不仅要花不少经费(学生上缴的班费),还要花大量精力。同学们一万个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还要装得很高兴。 乖巧,往轻处说,是卖乖,是取巧;往重处说,是奸滑,是诡诈。在现代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与研究生群体之中,乖巧者数不胜数,无处不见。 思考在老师们的节日里,家长和孩子发自内心送束鲜花、寄张贺卡、发条短信,以表谢意和尊重,这本是人之常情,自然无可厚非。 其实,不只是这个小学生感到困惑与失落,恐怕连大人们也同样如此。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原本朴素的想法变得这样物质化与复杂化?让孩子单纯的心灵因为一份“心意”而蒙上了阴影? 其实,于老师而言,教书有方,育人得法,这是职业的基本要求所在,他们的劳动得到法律规定的应有报酬,本就无所谓在节日里还要有别人送“心意”的说法。事实上,绝大部分老师也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另外,于教育而言,孩子或者家长给老师送份“心意”,主要目的应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如果那份“心意”里充满了太多的功利与物欲,恐怕这个引导教育的效果会适得其反。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当初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轻情意重”的民间交往规则,更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会习惯。因此,不能把这个节日里的送心意异化成要求送“心意”、攀比送“心意”,甚至演化成了人人憎恨而又不得不据其行事的一条社会潜规则。我们不应忽视,近些年来,师生矛盾似乎有了看涨之势。这背后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师生关系的淡化与冷漠,同近些年来兴起且越来越复杂化的给老师送“心意”,是不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甚至是极为有力的幕后推手之一呢?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让教师节里的“心意”真诚一点、纯粹一点,会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评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唐德海教授说,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适当礼物肯定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家长送礼的所谓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但是想通过金钱来“买”特殊待遇是不正确的,这不仅亵渎教师职业的神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样有弊无利。 其实,在家长送礼给老师的过程中,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品德上也会沾染不良风气。从学校管理者来说,虽无法左右整个社会大环境,但还是可以营造好学校这个小环境,杜绝送礼之风。 那么,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并且身体力行地尊师重教呢?南宁家庭教育专家杨春成认为,教师节到了,如果孩子和家长是发自内心地送礼物给老师,也是值得提倡的。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社会、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利。但是,送出的礼物要有一定的度,不能盲目地攀比。 作为学生家长,要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尊重教师的劳动,配合教师的工作,经常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共同教育孩子。而且,家长应该尽可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在精神层面的尊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