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焦礼
释义

人物简介

把思古(《明史·焦礼传》4278页):蒙古人,洪武中归附明朝,授通州卫指挥佥事,子赐姓名:焦礼,守宁远三十多年。焦礼(1382—1463)字尚节,蒙古族,显州(今北镇市)人。他的父亲叫把思台,在元代曾任右丞,洪武年间归附明朝,任通州(今属北京市)卫指挥佥事。《明史》记载,焦礼“借袭兄职,备御辽东”。《明实录》记载:“宣德二年命(焦礼)往辽东操守,升世袭指挥职,寻命守备宁远。”《明史》记载:“(焦)礼寻以年劳,累进都指挥同知。正统中,积功至右都督,英宗北狩,景帝命充左副总兵,守宁远”。《明实录》记载:“正统八年(1443)三月壬戌,命辽东都指挥使焦礼守备宁远。”当时,蒙古兀良哈部骑兵经常越过新修的边墙,到宁远地区侵扰、抢掠边民。右佥都御使王翱举荐焦礼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又有韬略。明廷遂任命焦礼镇守宁远,以打击蒙古兀良哈部骑兵。焦礼不但有勇有谋,而且他忠于大明王朝,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明实录》记载:正统十年七月,“副都御使王翱奏,(焦)礼等出境巡逻,虽未获功,亦已远涉贼境。乞加赏劝,上从之。”随之,“升守备辽东宁远都指挥使焦礼为左军都督佥事,仍守备宁远”。

人物事迹

宁远卫城建成后不久,朝廷命一位蒙古族武官备御宁远。在以后的三十年间,他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儿,受到人们的爱戴。他就是后来被封为东宁伯的焦礼。

他多次亲自率领宁远的明军,将抢掠边民的蒙古兀良哈部骑兵击退。景泰四年(1453),在清水县(今白塔乡清水岘村)一带击退兀良哈部骑兵两千余,生擒六人,夺回被抢走的马、牛一千有余。景泰五年(1454),在小团山(今红崖子乡团山子村)又击败兀良哈部骑兵。天顺元年(1457),英宗皇帝复位,鉴于焦礼“久任边事,积有勋劳”,封其为奉天翊卫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东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世袭,仍镇宁远。皇上还赐给焦礼铁券,上有文字曰“充当一面,勇敌万人”。天顺二年(1458),皇上思念这些守边的有功之臣,下诏让焦礼、施聚等进京。诏曰:“朕念尔等在边年久,欲得暂来一见,以慰朕怀。敕至尔等可驰驿赴京,见毕即回。”他们进京后,皇上赐以蟒衣、金帛。

焦礼的功绩在正史上有记载,在地方志和一些碑铭上也有记载。特别是关于他在民间所做功德的记载,补充了正史的不足。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当时的宁远人民对这位蒙古族将领的怀念和尊崇。

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制的《重修宁远州学碑记》石碑上,写有:“明宣德五年,都指挥刘斌始创卫治,时虽设学宫,然仅茅屋数楹,不称瞻仰。景泰间,都督焦礼与同事诸人捐资重建,规制始立。”景泰四年(1453),焦礼号召部下的官员,捐资维修文庙,增建东西两庑殿宇。

景泰五年(1454),焦礼组织兵民在卫城中心建钟楼、鼓楼各一座。这样,不但使卫城的防御功能增强了,还有利于对城市的各项管理。

人物石碑

兴城市菊花岛上的《重修大悲阁记》和《重修琉璃佛记》两方石碑,都是明天顺四年(1460)刻制的。碑文中对焦礼父子修复大悲阁、重修琉璃佛,予以赞赏。宁远卫儒学教授马纶在碑文中写到,重修大悲阁“是虽有藉于二仪之功,然亦终资乎一人之力,非立石以铭功,何镌文而纪事?”据《明熹宗实录》卷四十记载,在“瓦窑冲有东宁伯焦礼所创寺”(在今龙港区,瓦窑冲北距椴木冲约三十里)。这里“可设山伏,以西应沙河,北应椴木冲,东南连罩笠山,以及于海……”焦礼在这样重要的地区创建寺院,显然是为了稳定军心、民心,有利于军民共守边防。

现在保存于兴城文庙碑林的《重修清凉寺碑记》石碑,明天顺五年(1461)刻制。宁远卫儒学教授马纶在碑文中,对焦礼父子重修清凉寺(在今沙后所镇荒地村南山屯西山坳)的义举的颂扬,超过其他碑文。马纶写道:“嗟夫!有为于前,无传于后,又何以纪其事于悠久?于是镌文立石以为记。”他认为焦礼一家“禄位相承子孙蕃衍”,是天、神对其父子所做功德的回报。他在结尾时写道:“惟万物生于天而不知报其天,万物赖乎神而不知报其神,非不知也,视以为常事也。且天不待报而知本者不能不报,神不待报而知福者自不能不酬。于戏,斯人也,惟焦侯一门所能及也,是宜禄位相承子孙蕃衍享有余庆,千载不磨也欤!”焦礼、焦礼的孙子焦寿、焦礼的儿子焦亮,先后都被封为东宁伯,这也许是焦礼及子、孙这几位知本者、知福者,为了报天、酬神而多做功德的回报。

人物贡献

天顺七年(1463)焦礼病卒于宁远,享年八十二岁。《明史》记载,朝廷“赠侯,谥襄毅。”此后,他的官职一直世袭下去,“传爵至明亡乃绝”。《明史》评论他:“礼有胆略,精骑射,善以少击众。守宁远三十余年,士卒乐为用,边陲宁谧。”早年,在通州城北安德乡发现焦礼之子焦亮(后来也封为东宁伯)的墓志铭,铭文是四川眉州人万安所撰,万安是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墓志铭上面有对焦礼的评价——“逮公之考,秉心忠贞。殿厥封守,奇勋懋腾。厥声日振,厥位日隆。东宁赐爵,世享无穷。”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礼受到宁远人民的缅怀与崇敬,是因为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四十四

焦礼,字尚节,蒙古人。父把思台,洪武中归附,为通州卫指挥佥事。子胜嗣,传至义荣,无子,以胜弟谦嗣,累功至都指挥同知。卒,子管失奴幼,谦弟礼借袭其职,备御辽东。

宣德初,礼当还职。宣宗念礼守边劳,命居职如故,别授管失奴指挥使。礼寻以年劳,累进都指挥同知。正统中,积功至右都督。英宗北狩,景帝命充左副总兵,守宁远。未几,也先逼京城,诏礼率师入卫。寇退还镇。景泰四年,贼二千余骑犯兴水堡,礼击走之。玺书奖励,进左都督。

英宗复辟,以礼守边有功,召入觐。封东宁伯,世袭,赐赉甚厚。遣还镇。兵部以礼年垂八十,不可独任,奏遣都指挥邓铎协同守备。居无何,礼奏铎欺侮,请更调。命都指挥张俊代铎。天顺七年卒于镇。赠侯,谥襄毅。

礼有胆略,精骑射,善以少击众。守宁远三十余年,士卒乐为用,边陲宁谧。

孙寿嗣爵。卒,无子,弟俊嗣。成化末,历镇甘肃、宁夏。弘治中,掌南京前府,兼督操江。出镇贵州、湖广。俊少事商贩,既贵,能下士,而折冲非所长。卒,子淇嗣。尝分典京营。正德中,贿刘瑾,出镇两广。逾年卒,弟洵嗣。洵虽嗣爵,先业尽为淇妻所有。生母卒,无以葬,哀愤得疾卒。无子,以再从子栋嗣。嘉靖中,提督五军营,兼掌中府。逾十年,改总兵湖广。卒,赠太子太保,谥庄僖。传爵至明亡乃绝。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归附,起行伍为千户,战殁。祖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以骁勇充总旗,至永昌百户。

忠袭职时,年二十。膂力绝人,善骑射。常从太宗北征。宣德五年征曲先叛寇,有功。八年征亦不剌山,擒伪少师知院。九年出脱欢山,十年征黑山寇,皆擒其酋。各进一官,历指挥同知。

正统三年,从都督蒋贵征朵儿只伯,先登陷阵,大获,擢都指挥佥事。十年以守边劳,进同知,始赐姓。明年,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部落,徙之塞内,进都指挥使。十三年率师至罕东,生絷喃哥弟伪祁王锁南奔并其部众,擢都督佥事,始赐名忠。寻充右参将,协守甘肃。

景泰初,侍郎李实使漠北,还言忠数遣使通瓦剌。诏执赴京。既至,兵部论其罪,请置大辟。景帝不许。请贬官,发福建立功。乃遣之福建,而官秩如故。令甘肃守臣徙其家属京师。初,忠之征沙漠也,获番僧加失领真以献。英宗赦不诛。后逃之瓦剌,为也先用。憾忠,欲陷之。遂宣言忠与也先交通,而朝廷不察也。英宗在塞外独知之,比复辟,即召还。而忠在福建亦屡有斩馘功,乃擢都督同知,充左副总兵,镇守甘肃。陛见,慰谕甚至,赐玉带、织金蟒衣。

天顺二年,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忠鏖战一日夜,矢尽力疲。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忠意气弥厉,拊循将士,复殊死斗。贼见终不可胜,而援军亦至,遂解去。忠竟全师还。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诸番屡为边患。忠与总兵官卫颖分讨之。忠先破巴哇诸大族。其昝咂、马吉思诸族,他将不能下者,忠复击破之。论功,忠止增禄百石,而颖乃得世券。忠以为言,遂封伏羌伯。

成化四年,固原贼满四据石城反。诏忠移师讨之,与总督项忠等夹攻贼巢。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所斩获,贼稍却。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亦克山之东峰。及石城东、西二门,贼大窘,相对哭。忽昏雾起,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所中,卒,年七十五。从子海、孙铠前救忠,亦死。

忠为将严纪律,善抚士。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予世券。弘治中,从有司言,建忠义坊于兰州,以表其里。又从巡抚许进言,建武勇祠于甘州城东,春秋致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