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
释义 | 1 布鲁克纳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作品。在这部交响曲中,布鲁克纳完全摆脱了瓦格纳和声和配器手法的诱惑。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和第六交响曲没有被布鲁克纳反复修改,而只留下一个总谱版本。 ◎ 乐曲概述布鲁克纳自己从来没听过这部作品的演出,直到布鲁克纳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由他的学生Franz Shalk在Graz指挥了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的首演,那时候布鲁克纳已经身患重病不能到场了。不过这个首演的版本已被大肆删节和重新配器,完全不能反映作品的原貌。 ◎ 乐曲赏析第一乐章,引子,弦乐器奏出柔和、蹒跚的旋律,这个旋律逐渐减弱消逝时整个乐队(除了定音鼓以外)突然爆发出一个上行的富有节奏的段落,这个段落建立在降G大调的三和弦上,在这部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中的三个乐章里,降G大调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铜管乐奏出圣咏般的合奏呼应着这个段落。然后前面的段落又回来了,不过这一次是出现在主调上面,而且定音鼓也加入到了齐奏中,速度逐渐加快,引出中提琴和大提琴上的主部主题。抒情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伴以弦乐器的拨奏,后接木管乐器上的新主题由弦乐器演奏的切分节奏伴奏,接着又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段落,然后逐渐减弱进入展开部。 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快板”部分两次被“柔板”的引子主题打断,这时候引子中的铜管乐合奏再次出现。这里有一个问题:布鲁克纳究竟是想以“快板”的速度演奏这个段落还是以原来的“柔板”的速度演奏?他本人并没有特别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的终曲中看到:原来缓慢柔和的圣咏在再现时以“快板”的速度很快地奏出。很多指挥家在这两个地方都喜欢放慢速度。 忧郁的第二乐章,开头部分是弦乐器每小节6个音符的三连音节奏拨奏和双簧管上朴素悠长的2/2拍子旋律的对话。当这个曲调再次出现的时候,小提琴奏出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对其进行修饰。布鲁克纳写道“以同样的节奏演奏如同Alla breve bars,但是更加慢一些”。这些话明显表明,在这个乐章的开头部分应该是每小节打两拍而不是六拍。布鲁克纳巧妙地把弦乐演奏的抒情主题放在C大调上呈示,因为他对这个旋律作了一点小小调整来解决小提琴不能演奏#f音的低音的问题。当这个主题升高一个全音再次出现的时候,小提琴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演奏这个“合适”的旋律。在接近结尾的部分布鲁克纳使用了一大串令人恐怖的和弦,这些和弦通常是不会使用的,不过听上去很“前卫”。接踵而来的尾声部分出人意料地结束在大调上,然而这并没有驱散弥漫在这个乐章中的忧郁的情绪。 谐谑曲的开头由弦乐器奏出的24个音符,这和第二乐章开头部分完全一样,只是速度更快一些。在这个基础上木管乐器奏出一个激动不安的主题。随后弦乐以较慢的速度奏出一个愉悦的乡村舞曲风格的主题,乐队响亮地与其呼应,让人几乎可以看到舞者跺脚的样子。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回到开头的速度和情绪。三声中段中处处回响着优美的圆号声,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受。 ◎ 乐曲评价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描述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终曲时认为它是连接交响曲文献中其他作品的桥梁,虽然对一部作品过高的评价是危险的,但是这部作品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最伟大作品之一。 2 普罗科菲耶夫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乐曲概述B大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44年。1945年列宁格勒庆祝摆脱德军重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庆典音乐会上,由普罗科菲耶夫指挥首演。 《第五交响曲》也是他在苏联时期所创作的第一部交响曲,此曲公认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怀着一种信念,认为作曲家和诗人、雕塑家、画家一样,应该为人类服务,为人民服务。他应该美化和保障人类的生活,他在艺术中首先应该表现出是一位公民,歌唱人类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辉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就是艺术的不容改变的规范”。博里斯·施瓦茨认为:第五未必是一部写战争的作品,其理由是:“第五交响曲有着这么崇高、自信和明朗的诙谐的情绪。战争的思想好像很遥远。”然而,作为一个关心着自己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他不可能不去关注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所发生的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事件。这首乐曲表现其当时的心情,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开始,逐渐爆发,最后是忘乎所以的欢腾。 ◎ 乐曲赏析第一乐章:行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 呈示部两个主题首先由长笛奏出,之后弦乐应答。发展部较短,待一阵高潮过后,又趋于平缓,进入再现部。再圆号、小号的鼓励下,情绪再次高涨,定音鼓、大锣加入,形成了一个狂暴的结尾。 第二乐章:急板—g小调—谐谑曲 在小提琴的小三度跳动后,单簧管最先呈现主部主题,小提琴、钢琴应答,并引来圆号、小军鼓、小号、长号,使情绪变得尤为轻松(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该主题配器上可得知他善于创作音乐喜剧)。三声中部稍为优美婉转(降B大调),但情绪的动机依然起伏在低音部。回转联动后,又进入主部主题,但这一次情绪高涨许多,为该乐章热烈的结尾埋下伏笔。 第三乐章:柔版—降B大调—双主题变奏曲 该乐章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十分相似。第一主题尤为轻柔,小提琴、单簧管平稳的音符为乐曲增添了和谐、安逸的气氛。第二主题同为降B大调,由小提琴、中提琴齐奏。经过两次变奏,猛烈的号角声呈现,打破了安宁的气氛(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里还用了大锣、定音鼓、小军鼓,并运用勋伯格和声,让不和谐的气氛更为浓厚)。高潮过后,低音弦乐似乎是低下了脑袋,不敢演奏,但却出现了连续的跳音,使情绪得到瓦解,直接奔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华丽的快板—降B大调—回旋曲式 在低音弦乐的背景下, 单簧管在高音区奏出了正规的主题,小提琴复杂的跳动更是为乐曲增添不少情趣。随着情绪的高涨,最后变得愈加辉煌。该乐章是作品的核心,也是作品最难演奏的一部分。 ◎ 配器木管组 短笛(兼第三长笛) 2支长笛 2支双簧管 2支大管(兼低音大管) 2支单簧管(兼高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 铜管组 4支圆号 3支小号 2支次中音长号 1支低音长号 1只大号 打击乐组 定音鼓 钹 大鼓 小鼓 三角铁 大锣 木琴 弦乐组 钢琴 竖琴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3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简介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作于1816年,因为为家庭音乐会而作,故结构小巧。 ◎ 乐曲赏析共4个乐章: 1.快板,降B大调,单纯的奏鸣曲式。 在轻快的小引子后,第一主题直接呈示,在短小的经过部后,第二主题以弦乐表现。在短小的连结部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为降D大调,由第一主题缩小变形、引子中的小提琴音阶及部分新主题材料构成。进入再现部时,第一主题由原降B大调改为降E大调,第二主题仍用降B大调。 2.稍快的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 主旋律极为抒情,副旋律经降C大调、B大调、G小调至降E大调转换。这两个旋律反复时,副属部分较呈示部调号下移四度,终结部以主旋律材料形成。 3.极快板,G小调,小步舞曲,实际为谐谑曲。 主部旋律类似舒伯特自己的小提琴、钢琴二重奏奏鸣曲第一乐章,与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小步舞曲乐章也相仿。中段为G大调.由主和弦和属和弦的分散和弦构成。 4.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体现转调细致,然后C大调第二主题呈示。由三连音伴奏的经过部进入发展部,发展第一主题。再现部第一、二主题依次出现,然后进入终结部。 ◎ 著名版本1.比彻姆1958/9年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版,EMI,CD编号CDM 7 69750-2(+舒伯特第三、六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2.伯姆1967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7433-2(+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3.阿巴多1986年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版,DG,CD编号423 654-2(+舒伯特《第六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4.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CD编号SMK 64487(+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5.哈农库特1992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Teldec,CD编号4509 97511-2(+舒伯特第三、八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6.莱纳1960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09026 61793-2(+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企鹅》评介三星。 7.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版,EMI,1991年版,CD编号CDM 7 63869-2(+舒伯特《第九交响曲》)。 8.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EMI,1989年版,CD编号CDM 5 66104-2(+舒伯特《第六交响曲》)。 9.布吕根1993年指挥18世纪启蒙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46 100-2(+舒伯特第一、三交响曲》)。 10.诺林顿指挥伦敦古乐团版,EMI,1990年版,CD编号CDC 7 49968-2(+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11.萨瓦利什指挥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46 539-2(廉价小双张,+舒伯特第六、八、九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此曲历史录音: 1.比彻姆有1938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录音,DUTT,CD编号CDLX 7014(+舒伯特第六、八交响曲),《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2.托斯卡尼尼1953年有指挥NBC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GD 60291(+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企鹅》评介两星。 3.卡萨尔斯1953年有指挥普拉德节日乐团版,Sony,CD编号SMK 5899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