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蒋洗凡
释义

人物生平

蒋衍升,字锡藩,又字洗凡,博山县(今博山区)大街报恩寺村人。

十余岁中秀才,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同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次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

赴日不久,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与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同盟会,1906年,同盟会山东分会创办《晨钟》周刊,他任主编,宣传孙中山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痛斥清廷贪官酷吏的罪恶。尔后,《晨钟》周刊秘密传入国内,对革命产生影响。

同盟会经历

1911年1月,同盟会推选蒋洗凡等6人为全国总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总部设在上海,蒋洗凡主持总部工作,联络各省以为策应。

1912年,南京政府委胡瑛任山东都督,蒋洗凡任秘书长。他在烟台组织都督府,并创办《东亚日报》,自作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在北京联合组成国民党,山东支部随即成立。蒋洗凡任山东支部稽勋局局长,嗣后被选为支部部长,并任省议会议员,又被选为议长候选人。

1913年,袁世凯窃国,独裁专制,暗杀国民党人,蒋洗凡告慰全省国民党人不要以小不忍而乱大谋,保存力量,以利后图。之后,返回博山。

1914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胶济路,纷集博山。蒋洗凡代表乡人与其谈判。

病逝

1915年3月25日,蒋洗凡患猩红热逝世。年34岁。

年表

蒋衍升字锡藩,又字洗凡。

1881年出生在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村。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在蒋家田产北亭子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

1905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与黄兴,胡汉民成为校友。赴日不久,他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 。

1905年8月20日与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同盟会。并与孙中山,黄兴,唐绍仪,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合影留念。

1906年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同学丁惟汾

1906年,同盟会山东分会创办《晨钟》周刊,他任主编,丁惟纷任发行,宣传孙中山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痛斥清廷贪官酷吏的罪恶。尔后,《晨钟》周刊秘密传入国内,对民主革命产生影响。<晨钟>后成为北方革命党人的主要刊物,国民党北方领导人丁惟汾,共产党北方领导人李大钊都曾主编。

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同盟会拟召开军民会议号于国人,推选蒋洗凡等6人为全国总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 为推翻清王朝训练骨干。实为联络各省、互相策应之革命机关。其总部设在上海,蒋衍升主持总部工作,

1911年4月23日,留日学生代表傅梦家、蒋洗凡二人由日本抵达上海。在上海发动地方各界革命力量创建的中国国民总会,最终促成上海起义。

1911年,蒋洗凡 在未填表南社社员名单中,并介绍176号傅梦豪入南社,南社是辛亥革命的文化阵地,由柳亚子创立,同盟会中的大多数早期会员都是南社的重要成员。

1911年11月3日武昌起义后,蒋洗凡、王鸿一、徐子鉴,丛官珠等,多次向山东巡抚孙宝琦宣传革命道理,促其宣布独立。巡抚孙宝琦在13日宣布独立。但是,时隔几天,孙却反悔,于27日取消独立,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此时同盟会山东分会推举蒋洗凡为代表赴上海与沪督陈其美计划军事并约为应援,以达促使山东独立之目的。不久,山东烟台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

1912年南京政府委湘人胡瑛(经武)任鲁督,先由杜潜代理,蒋洗凡为秘书长。洗凡先二杜潜到烟台组织都督府,运筹一切,策应各方,并创办《东亚日报》自任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杜潜抵烟台后,军事、民政多与洗凡筹商,社会秩序井然,市肆无惊。开府不久,奸商对禁止鸦片不满,便买通清廷降将虞克昌发难,围困都督府,逼迫杜潜辞职。杜离烟台避登州(今蓬莱)。市民惶惑焦虑,素知洗凡宽厚爱人,攀辕挽留。虞克昌为欺骗民众,稳定局势,也挽留洗凡。不久,胡瑛至烟台平息叛乱,洗凡仍任秘书长。

1912年4月14日同盟会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是日在济南公开成立“同盟会山东支部”,选举蒋洗凡为会长。领导人还有徐镜心、刘冠三、丁惟汾等。

1912年4月17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在济南成立,张映竹(子安)被推举为议长,王讷(墨仙)、刘冠三(恩锡)为副议长。(张映竹的入党介绍人就是蒋洗凡)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在北京联合组成国民党,山东支部随即成立。蒋衍升任山东支部稽勋局局长,嗣后被选为支部部长,并任省议会议员。又被选为议长候选人。

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先生在视察胶济铁路期间,孙中山就在山东省同盟会支部理事徐镜心、刘冠三和蒋洗凡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了青岛。并在青岛火车站留影。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山东省同盟会支部理事徐镜心、刘冠三和蒋洗凡等人的陪同下,爬了崂山,在崂顶留影。照片的一位女士当时宋霭龄。10月1日离开青岛。

1913年,蒋洗凡与同盟会员刘冠三、于明信、鞠承颖、王祝晨,王讷、高彭年等人创办济南正谊中学。

1913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实行独裁专治,暗杀国民党人,

至11月3日宣布解散国民党。11月7日,山东都督靳云鹏突然派骑、步兵包围省党部、勒令解散。蒋洗凡面对危局,从容镇定,处事如常,使党部人员免遭屠虏。翌日,他印发通启,告慰全省国民党人不要以小不忍而乱大谋,保存力量,以利后图。之后,他返回博山。

1914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胶济铁路,纷集博山。为维护民族尊严,确保家乡民众安全,蒋洗凡代表乡人与日军谈判,使日军的侵略行径有所收敛。

蒋衍升回博山后,重新过普通百姓生活。1915年山东党人徐镜心被袁世凯杀害,山东都督靳云鹏多次派人侦伺蒋衍升的行为,由于博山县县长丁惟椽的维护,使他幸免于难。后蒋衍升参与了续修博山县志之事,以躲避袁世凯派遣特务的搜捕。

1915年2月10日,他不幸患猩红热病,未经治疗逝世。(经考证猩红热多发生于儿童,所以蒋洗凡的死甚是蹊跷,毕竟有3群人都希望蒋洗凡死,他们是满清遗臣,袁贼叛逆,还有日本人)

洗凡先生兄弟三人,二弟在先生病中探视,也被染上猩红热,回家先逝于洗凡。三弟蒋衍麟,字敦鲁,系早期中共党员,有女名杏春,适林森侄子林祥光。洗凡先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均患猩红热亡故。洗凡妻博山徐氏不信传染病之说,在夫、子、女患病去世之后,竟无恙。随小叔、弟媳度日,以种菜、收取微量房租为生计,活到70多岁。

1936年,由国民党元老丁惟汾、张继、戴季陶等人,提经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通过,送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蒋洗凡墓 原在博山区山头南神头庄,后迁至博山区域城镇阎家楼村。有潍县人陈浣立并书的墓碑。碑文:“缔结民国志士蒋君洗凡墓道”,原有护碑亭。“文化大革命”中墓被平,碑亭被砸碎,仅墓迹可寻。

1936年5月,为纪念博山籍同盟会会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蒋洗凡,由高秉坊,李毓万提议改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即后来的淄博第一中学。

1997年,蒋洗凡及家族墓地公布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以蒋洗凡故居为主体的大街古民居公布为淄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博山世纪广场建成,四大名人雕像之一-蒋洗凡像,由博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蒋衍山设计完成。

2006年,博山区政府为了突出炉神庙,将蒋洗凡家族的蒋家祠堂,拆除、异地重建,并邀请曲阜建筑设计院实地测量,并在炉神庙北面重新修建蒋家祠堂,博山房产局明确表示新建建筑就是蒋家祠堂。

2008年,完工后的蒋家祠堂,却被博山区房产局出租用做酒店,对此蒋家族人非常愤慨,原定是要以蒋家祠堂为主体,并创建革命志士蒋洗凡纪念馆的,结果地方政府的胡作非为,使得600多年历史的蒋家祠堂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此情此景让我们如何面对洗凡烈士的在天之灵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3: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