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夺命深渊 |
释义 | 夺命深渊,根据Andrew Wight在西澳大利亚探洞时的真实经历改编,采用了《阿凡达》的3D摄影机拍摄,有许多艰难的水下拍摄镜头,讲述了一个洞穴逃生的故事。 中文名:夺命深渊 外文名:Sanctum 其它译名:洞穴、3D惊天洞地、潜行深渊 出品公司:Rogue Pictures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阿里斯特·格里尔森 编剧:约翰·加文、安德鲁·韦特 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理查德·劳斯伯格, 瑞斯·维克菲尔德, 爱丽丝·帕金逊 类型:惊悚,动作,冒险 片长:109分钟 上映时间:2011-02-04(美)2011-09-09中国 基本信息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 数字化影院系统 / SDDS MPAA评级:Rated R for language, some violence and disturbing images 级别:Canada:14A (Ontario)/ Canada:13+ (Quebec)/ Hong Kong:IIB / Singapore:NC-16 (edited version)/ Netherlands:16 / Argentina:16 / South Korea:15 / Portugal:M/12 / Australia:M / Sweden:15 / UK:15 / USA:R (certificate #46519)/ Philippines:PG-13 (MTRCB)/ Ireland:15A / Japan:G / Malaysia:18 制作成本:$30,0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9年11月27日 - 摄影机:Sony CineAlta HDC-F950 PACE Fusion 3-D 摄制格式:HDCAM 洗印格式:D-Cinema 制作公司:环球影业[美国](presents) Relativity Media[美国](presents) Wayfare Entertainment(presents) Great Wight Productions/ Osford Films(as Great Wight) Sanctum Australia 发行公司:Alfa Films[阿根廷](2011) (Argentina) (theatrical) CInema Hotel Corporation (CHC)(2010) (Kazakhstan) (theatrical) Golden Village Pictures(2011) (Singapore) (theatrical) MEED Films(2011) (Lithuania)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法国](2011) (France) (theatrical) Paradiso Entertainment(201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Toho-Towa[日本](2011) (Japan) (theatrical) Universal Pictures Canada[加拿大](2011) (Canada) (theatrical) 环球影业[美国](2011) (USA) (theatrical) Aurum Distribution(2011) (Estonia) (all media) Aurum Distribution(2011) (Latvia) (all media) Aurum Producciones S.A.[西班牙](2011) (Spain) (all media) Mongkol Major(2011) (Thailand) (all media) Monolith Films(2011) (Poland) (all media) Odeon[希腊](2011) (Greece) (all media) R Film(2011) (Turkey) (all media) Universal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2011) (USA) (DVD)/(2011) (USA) (DVD) (Blu-ray) 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2011) (Portugal) (all media) 特技制作公司:Iloura(visual effects) 其他公司:Back Lot Musicsoundtrack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CAA)secured financing Digital Media Services (DMS)digital marketing asset management Digital Pictures[澳大利亚]post-production Dolby Laboratories[美国]sound mix Film Financescompletion guarantor Intelligent Media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agency Klass Security and Investigationsanti-piracy security PACEFusion camera system Post Haste SoundADR Facility Relativity Media[美国]funding Soundfirm Australia[澳大利亚]sound post-production SparkeFilms History Designadditional props & costumes (uncredited) Varèse Sarabandesoundtrack Wayfare Entertainmentfunding 剧情简介本片讲述潜水专家弗兰克率领探险队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不毛之地,正当队员潜入地底水洞时,却遇着超级暴风雨,沙石雨水滚滚落下并封死了唯一的出口。洪水涌入洞穴中,全员都有淹死的危险。要自救,就要利用手上仅有的器材,潜入错综复杂的水底迷宫,找出连接大海的神秘通道。 影片根据安德鲁·韦特个人的一次探险经历改编,当初他曾潜水深入水下洞穴数英里,结果一场强烈的风暴让他进来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后来获救,这段经历也就成为他创作剧本的素材。 拥有丰富潜水经验的弗兰克·麦克盖尔数月以来都在南太平洋的沿岸几内亚的埃萨阿拉附近潜水探险,兼带进行一些洞穴探险。不过这些小打小闹的探险无法满足麦克盖尔的雄心壮志,因为当地有一个尚未被探明的巨大洞穴。这个被人尊称为“洞穴之母”的洞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结构最为复杂、最危险,也是最雄伟、最美丽的洞穴。为了成为名垂历史的探险家,并创造人类洞穴潜水的世界纪录,弗兰克拉来了投资,找来了一批精兵强将,准备下洞穴探险。 开始的一切非常顺利,所有的队员都显示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所有的装备都是顶级的,所有的计划看上去都天衣无缝。不过随着探险小队的深入,大自然开始渐渐发威--路越来越狭窄、水流越来越湍急、水下的地形也越来越复杂。这时候,几内亚进入了雨季,强热带风暴袭击了这个国家。连续的大雨致使河水上涨,地下的水位也随之上升。雨水倒灌进洞穴深处,在地底形成了“洪水”。巨大的洪水成为了探险小组的障碍,在失去几名队员之后,弗兰克和儿子乔什以及他们的资助人卡尔·何雷面对着食物和饮用水的短缺,不得不改变原先走回洞口的逃生计划。他们只有通过潜水的方法,在复杂如迷宫般的洞穴水体中,找到通往海洋的道路。 这时候,麦克盖尔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主宰着人类性命的是什么?是人类自己还是伟大的自然的伟力?或许在洞穴的处境里,人类只是匆匆而渺小的过客。整部影片不仅仅是讲述一个逃生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在自然和灾难面前人类所具有的勇气和智慧。当然,还有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当有人为了队伍的利益而自愿赴死,当有人为了不成为拖累而牺牲,有人却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将魔爪伸向同生共死的队友。甚至,当卡尔高举那一块石头,砸向弗兰克时,也只是因为要为自己找死的女朋友“报仇”。人性。 最后,乔什一个人逃出生天。那是他的父亲在冥冥中保佑着他,指引方向。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Frank McGuire 理查德·劳斯伯格/Richard Roxburgh Josh McGuire 瑞斯·维克菲尔德/Rhys Wakefield Victoria 爱丽丝·帕金逊/Alice Parkinson George Daniel Wyllie J.D. Christopher Baker Judes Allison Cratchley Chopper Pilot Sean Dennehy Jim Sergeant 约翰·加文/John Garvin Carl Hurley 艾恩·格拉法德/Ioan Gruffudd Liz Nicole Downs Luko Cramer Cain Dex Andrew Hansen Kastom Shaman Nea Diap 职员表▪ 制作人:Ben Browning;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Michael Maher;Peter Rawlinson;亚伦·瑞德/Aaron Ryder;安德鲁·韦特/Andrew Wight ▪ 导演:阿里斯特·格里尔森/Alister Grierson ▪ 副导演(助理):Ian 'Thistle' Thorburn;Wade Savage;Jo Suna ▪ 编剧:约翰·加文/John Garvin;安德鲁·韦特/Andrew Wight ▪ 摄影:Jules O'Loughlin ▪ 配乐:大卫·希施费尔德/David Hirschfelder ▪ 剪辑:Mark Warner ▪ 选角导演:Gregory Apps ▪ 艺术指导:Nicholas McCallum ▪ 美术设计:Jenny O'Connell ▪ 视觉特效:David Booth;Peter Webb 幕后制作来自现实的惊险故事 探险的故事不少,洞穴探险的影片也有,但那些大多是一些虚构出来的故事发生在一些虚构的洞穴中。虽然有的影片很精彩,但却缺少了一些真实性,以及人类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洞穴》这部电影虽然主打的是探险故事和惊悚情节,但故事主题却来自于编剧安德鲁·韦特的一次洞穴探险之旅。 数年前,安德鲁·韦特联合了另外15个探险家一起下到诺拉波平原的一个洞穴深处探险,但是却不幸遭遇到了暴风雨,他们被困在地下很久。随后,韦特带领这群人摸索出了一条路,回到地面。安德鲁·韦特说:“我们那次所探险的洞穴和影片中的洞穴非常相似,都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洞穴。我们遇险的时候是探险的最后一天,当时我们都在准备把所有的装备送到地面,因为那个时候地面上的气象条件已经不算好了。就在我们准备把氧气瓶送出去的时候,风暴来了,一瞬间洞穴里发了洪水。我们能听到洪水冲来的轰隆隆的声音,然后能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颤抖,随后一块一块的碎石头开始从岩壁上剥落。最后,掉下来了一块足足有一辆SUV那么大的石头彻底堵上了出口。眼看事情发生了突变,我们只有在洞穴内自救。当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食物短缺、氧气不足等等。不过好在我们这15个人比较团结一致,最终终于在地下水系中找到了通往大海的出口。靠着仅存的一点氧气,我们搀搀扶扶地回到了地面。” 由于安德鲁·韦特本身就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再加上他的这次传奇经历有具有相当的戏剧性,所以他便想将其改编成一部电影。为此,安德鲁·韦特联系到了自己的老搭档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听到这个计划后,欣然表示同意,因为卡梅隆本人首先是一个冒险家,其次他又是一个潜水爱好者,最后,他对这种要在“水池”中拍摄的影片充满了兴趣。卡梅隆说:“韦特的经历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我有时候也非常渴望自己也有这种非同寻常的经历。现在,他提供了故事的蓝本,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搬上银幕呢?” 卡梅隆的支援 有了卡梅隆的支援,这一切似乎开始变得简单而明朗起来了,而且在他的帮助下,剧组搞到了两样“秘密武器”:3D和实时电脑合成技术--这两样东西的实力,我们已经在《阿凡达》中有所领略。卡梅隆说:“《阿凡达》是一部发生在纯粹的电脑技术搭建的场景中的影片,可以说这是仙境,也可以说这是技术。而且,我个人的感觉是,每一帧画面的成本越高,它距离真实生活也就越远。所以,对于《阿凡达》来说,2D还是3D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洞穴》中,因为一切的场景都来自于自然而不是想象和设计,所以3D将成为一种表现力,而并非像以往的3D那样,只是作为技术而存在的。和《阿凡达》相比,《洞穴》的3D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为了能让影片的导演摆平这两个技术,卡梅隆专程前往惠灵顿,和导演阿里斯特·格里尔森(《大战科科达》)会面,教会他如何使用自己的3D摄影机以及实时电脑合成技术。格里尔森说:“卡梅隆在惠灵顿呆了一个星期,主要就是教会我去用那些高科技的设备。看到那些设备的时候,我惊讶的不得了,虽然对它们早有耳闻,但是见到实物还是吓了一跳。因为我们在监视器上看到的东西都是实时合成后的图像,它们几乎颠覆了以往拍电影的习惯。由于和拍摄《阿凡达》使用的是一样的系统,所以我们也遭遇到了很多卡梅隆碰到的问题。不过,卡梅隆是一个技术狂型的工程师,只要我们在设备的使用上有什么疑问,他都能给予100%的解答。” 在惠灵顿期间,卡梅隆给格里尔森放映了一小段他和安德鲁·韦特拍摄的水下片段,这个小片段是3D的。看多之后,格里尔森说:“观赏水下的3D影片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恨不得马上拿起手中的机器到水下去拍电影。与他拍的那些3D水下纪录片不同,我们在影片中使用了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一台叫做步幅融合摄影机,它能让我们在后期对3D效果进行校对和更为精确的控制。” 游泳池和40秒 通常情况下,演员们的试镜是在导演的办公室或者是摄影棚里完成的。 可是因为《洞穴》的特殊性,导演把试镜的场所搬到了游泳池里。非但如此,通过试镜的演员还要接受严格的潜水以及身体训练,因为在格里尔森的设想中,所有的特技镜头都应该由演员本人完成。他说:“如果这些演员没有办法在身体上达标,我就不开拍这部电影。因为在水下拍摄有相当的危险性和偶然性,所以把身体锻炼好,才能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结果就是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所有的镜头都是演员们亲自上阵完成的。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影片才更加真实,也许这些特技并没有特技演员表演得那么精彩,但是你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演员的表演--而不是特技演员。我宁愿看保罗·纽曼在银幕上步履蹒跚,也不要看到导演把纽曼剪切到一个特技演员从50米哦悬崖上跳下去的镜头上。正是因为是演员自己在表演这一切,所以你能看到他们在危险面前的真实反应。不过,除了他们自己的表演外,有些镜头我还是找来了特技演员重拍一遍,这样做是为了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有较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但是演员自己的表演才是成就影片的关键。” 由于卡梅隆的3D摄影机非常庞大且沉重,加之水下摄影的复杂性,所以有时候连续拍上12小时,能够使用的镜头仍然只有40秒到1分钟。对于这种“底下”的工作效率,格里尔森说:“虽然每天的进展并不大,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还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事冲淡了工作了痛苦。我们在摄影棚的游泳池里建造了一个水下迷宫的模型,这个模型大概有8×6英尺那么大。我们没有遮盖住游泳池,为了避免阳光的照射,我们选择在夜晚工作。因为摄影机太重,在水下手持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找了不少大型的机械装置固定并且移动它。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就是画面,没有出色画面的电影,说到底是残缺的。所以虽然说这是一个体力活,但它还是带给了我相当的大的满足感。” 幕后花絮影片改编自编剧/制片人安德鲁·韦特的一次洞穴探险的亲身经历。他曾经和14名伙伴一起进行洞穴探险,但是却被困在地下长达2天。进来的路被堵上了,他们只有另寻出口逃生。 从2001年开始,安德鲁·韦特成为了詹姆斯·卡梅隆的Earthship Productions的制作人。在同卡梅隆合作前,安德鲁·韦特就是澳大利亚知名的探险家、潜水教练和纪录片导演。从1988年开始,他制作了40余部纪录片。 本片是安德鲁·韦特的编剧处女作,同时也是另一位编剧约翰·加文的处女作。 本片使用了卡梅隆在《阿凡达》中使用的同一款3D摄影机拍摄。卡梅隆同时还是影片的制片人。巧合的是,卡梅隆本人也是一个潜水爱好者。 由于影片中有一些较为极端的镜头和暴力,MPAA给了这部电影R级。 影片投资3800万美元,在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东边的华纳摄影棚内拍摄。 影片上映前,华纳公司改装了数量卡车成为流动影院放映影片的片段和预告,这样的宣传将在美国的主要城市持续一个月。 故事撰写“不管技术有多先进,我们都不会忘记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除了是高科技之外,还要有好的故事、意念、想象力和影像等。我十分相信《夺命深渊》这个故事会感动你。”卡梅隆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弗兰克,他是一名潜水专家,在一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下洞穴时,他们遭到一场风暴的吹袭,沙石滚滚落下,封死唯一的出口。要逃出生天,他们必须潜入水底迷宫,找出连接大海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探险队的成员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弗兰克和他的儿子乔士,但余下的氧气只够一个人使用…… “这个片子令人无法转移注意力的原因在于它拍得太真实了,看着人类被残酷的大自然‘杀害’,那种感觉很恐怖。”一位媒体记者观影后表示。但亲自担纲监制和编剧的安德鲁·威特说,他不希望电影变成纪录片:“我想探索不同的人在面对生死一线的压力下如何自处和求生,这是一个关于逆境求生和自我发现的故事。”事实上,你会在电影里发现深海的洞穴美得难以想象,周围是一片黑暗和宁静,是一个自省的好地方。 寻找导演这样一部从来没有人挑战过的全新类型电影,该找谁来执导?经过长时间的精挑细选,卡梅隆和安德鲁·威特找来亚利斯达·格维臣。这是一名年轻的澳洲导演,曾经执导过澳大利亚年度最佳票房电影《苦战科科达》。卡梅隆说:“我想找一位已经拍过片、犯过新手都会犯的错误的年轻人。他要有视野,有远见,同时具备执行拍摄的能力,亚利斯达的处女作《苦战科科达》显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面试很有趣,安德鲁·威特带亚利斯达去深海潜水,差点把后者吓得半死,此后格维臣对洞穴探索有了新的理解、看法与尊重。卡梅隆觉得:“从那一刻起,他已经百分百准备好拍这部片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学习使用3D技术。”格维臣的机会是很多导演都梦寐以求的———拿着《阿凡达》的技术和设备,他等于是站在了卡梅隆的肩膀上。 物色演员想当《夺命深渊》的演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勇敢无畏,体格出众。威特说:“如果剧本都吓不走他们的话,我和导演便会告诉他们,他们必须学习潜水,适应黑暗的水箱,湿着身子做很多疯狂的事……我很庆幸一班演员都肯接受挑战,而且全都表现出色。”第一位被选中的演员是曾拍摄《职业特工队2》和《红磨坊》的澳洲演员李察·诺斯博,他饰演弗兰克这个父亲和团队领袖。他接受了深潜的艰苦训练:“包括如何使用纯氧循环呼吸器,将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转化成氧气,使我们可以停留在深海一段长时间。”但再多的训练也无法克服人类在水中所产生的那种天然恐惧,李察回忆:“如果我不能够成功使用仪器呼吸的话,我肯定会溺毙。虽然工作人员其实就在四五米开外,但我真心感到害怕和辛苦。” 场景打造拍摄《夺命深渊》最大的挑战是重构一个观众从未见过的水底世界。威特回忆:“我去过的地方,那儿有长长的流域、瀑布、美丽的石洞和钟乳石……简直是不能想象的美,要重现这些美景是一项艰巨任务。” 剧组在三个拍摄区移形换影,完成了16项主要布景。技术人员介绍:“迷宫用混凝土做成,这样演员在大动作移动时不会损毁布景,这场戏拍完后,我们就把混凝土循环再用,放在720万升的水箱内作布景布置。”大部分的水底场面都在澳洲昆士兰的片厂拍摄,威特说:“水箱40米长,宽30米,深7米深,是全世界建造过的最大水底布景,而布景内更设有很多有趣的洞穴环境。”但拍摄这个水世界有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如何为洞穴打灯。摄影师朱利·劳弗林说:“水底的环境很陌生,这里没有自然光,光线必须来自角色的配备。”最后他的做法是每当角色进入画面,就加强光线,相反就减弱,因此拍摄时至少要用上六七位技术人员拿着光源和反光板,对应角色的行为和步伐去照射。朱利·劳弗林说:“这就像是光和动作之舞。” 3D拍摄“五年前,我的长期合作伙伴安德鲁·威特告诉我《夺命深渊》的意念,我十分喜欢。我们两人曾经一同冒险,潜入海底深处探索从未曝光的海底世界和海洋生物,为纪录片《深海异类》做资料搜集,也一起潜入泰坦尼克号为深海纪录片《泰坦尼克号之深渊探秘》作准备。”卡梅隆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明了一套全新的摄影技术,这套全名为“Cameron/Pace Fusion 3D Camera System”的技术后来被用于“神作”《阿凡达》中。卡梅隆解释:“这套技术运用立体的HD摄影系统,让我们可以用3D和IMAX来展现完美无瑕的影像,它可以深入极端险境以3D技术捕捉超自然的震撼画面,令观众身临其境。”再后来,这套技术经过发展和改造,又被运用于《夺命深渊》。 卡梅隆很清楚,如果要让观众真正投入水底世界,就必须用3D拍摄。他得意地说:“这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好的摄影机,3D拍摄在非常幽闭的环境尤其适合。”很少有人知道,卡梅隆从1969年便已是潜水发烧友,他曾深入水底超过3000小时。甚至可以说,拍摄《阿凡达》只是詹姆斯·卡梅隆为《夺命深渊》所作的准备和试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