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树声 |
释义 | 蒋树声,男,汉族,1940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民盟成员,1963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物理学系金属物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履历1958—1963年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金属物理专业学习 1963—1985年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助教、讲师(其间:1979—1982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访问研究员) 1985—1993年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其间:1986—1987年英国达勒姆大学访问研究员;1991—1992年、1993年3月—8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教授) 1993—1996年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主任(其间:1995—1996年意大利科学院MASPEC研究所访问教授) 1996—1997年 南京大学副校长 1997—2003年 南京大学校长(2000.02明确为副部长级;2002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名誉博士;2003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名誉博士) 2003—2005年 民盟中央副主席,南京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5—2006年 民盟中央主席(2005.12按部长级待遇),南京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6—2008年 民盟中央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在Physical Review B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其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在专著和论文中广为引用。1985年来,先后承担“新型功能晶体与薄膜微结构的同步辐射研究”、“介电、金属、超导与磁性异质结的设计、制备与物性”、“新型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结构和物理性质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在研的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项。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再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名誉博士称号,2003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名誉博士称号。多次作为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主要成员,与英、美、日及港澳台地区大学校长代表团进行交流与探讨。 重要讲话2010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湖北武汉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近年来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经验,研究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全盟参政议政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出席会议。 蒋树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多党合作的格局中积极建言献策,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努力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着力方向;坚持“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政治理念,高度关注民生,倾听民众呼声,努力承担参政党的社会责任,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价值取向;继承民盟求真务实、深入调研的优良传统,突出盟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讲真话,做诤友,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地方组织和广大盟员的积极性,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内外合作,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保障。 蒋树声还对下一步全盟参政议政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他要求全盟,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完善全盟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宝文,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正德、张圣坤、李重庵、郑兰荪、张平、索丽生、丁仲礼、陈晓光、徐辉、温思美出席会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