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伟民
释义

江伟民,安徽歙县人,1970年出生,黄山市作协会员。创作文体涉及散文、小说、诗歌等。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新安江畔》,中篇小说《致命的邂逅》、《两只老鼠上树了》、《土铳》,小小说《十个烟蒂》等曾获国家九部委发起的“读好书、促和谐”三等奖;散文作品有《一地月光》、《生活是一株长满可能的树》、《钓者》、《转圈》等百余篇;诗歌代表作有《新安江》、《江南水乡》、《锄头》等。

江伟民的作品中多涵盖农村话题,笔触多视角多层面对准社会底层人物。他在自我介绍中写道:“当过农民,做过工人,拿过教鞭,捡过垃圾。所记录的文字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带着太多泥土味道。”质朴为文,笔力苍劲,哲理鲜明,不喜张扬,成为江伟民文字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附江伟民部分作品

1.小小说《十个烟蒂》

大路村张天一书记从不抽烟,张书记袋子里始终装着烟,张书记逢人就要发烟,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程有才主任抽烟,袋子里也装着烟,但他从不乱发烟,这些大家也是知道的。张书记发烟,竟犯了错误,公开在两委会上作检讨,就更是村里家喻户晓的大事了。

这些年,大路村的山林郁郁葱葱青青翠翠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县镇党委好评如潮,奖状挂满了村委的板壁。环境好了,这里常有城里的游人来搞“民家乐”游。有了这一契机,村民大多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做起了游客的生意,日子好过了,柴灶换成了燃气灶,大路村林场的树啊草啊像卸了包袱一样疯长起来,一节一节往上窜。几年工夫,林场彻底变了模样。

这一切,张书记是费了不少神的。他已经50好几了,长年累月花心思花精力的,加上一个愈来愈厉害的气喘,早已萌生“激流勇退”的想法。前不久,他写了一份辞职报告给王镇长,要求下届不再担任职务,并极力推荐程有才接班。王镇长也早已考虑到老张的身体,算是原则通过了老张的报告。县里也下了文,要求新一届村委书记主任一肩挑。张有才也是镇里一直看好的人选。

现在,惟一让张天一不放心的就是森林防火问题。林子大了密了,火灾也就阴魂不散似的粘住了林场。一起又一起的大火,今天烧牛头山,明天烧狗喘坞的,闹得人不得安心。“真要把山上的宝贝烧没了,村子可就又要穷了。”张书记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试想,客人是冲着生态来的。有了好环境,才能引来游客,才能大把大把赚钱呵。

“这些事情也该他小程子上心了。”张天一惬意地靠在椅子上,一门心思想着一个月后的选举。小程子就是程有才,张书记一直这样叫他。多年来,张天一愣是把这个毛头小伙培养成了大路村的一号人物。不用多久,程有才成了大路街的“掌门”,他可就真的省心了。“无官一身轻啊!”

狗喘坞起火了。一村妇在烧田垦时引发的。接到电话,张天一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一口气跑去的,这时的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早把困扰多年的老气喘丢到爪洼国去了。张书记前脚刚到,主任程有才也带人赶来了。

狗喘坞在村子东侧,比起村西的牛头山来,狗喘坞低了不少。村里人说,站在牛头山最高峰上,若是天气好,可以看见黄山的莲花峰。可当地民谣却是这样说的:宁上牛头山,不爬狗喘坞。试想,连狗爬一次都要气喘不已,甭说人了。可以想象狗喘坞山势的险峻。

奋战了3个小时,大火在小范围内控制住了。张书记说,小程子,你带一些人回去吧,我来守火场,防止这狗日的死灰复燃。程有才说,还是我留下来吧,我年纪轻,精力充沛。“那就一起留下来好了。大家好有个照应。”张天一程有才都留了下来。

说心里话,张天一对自己这个“接班人”是非常满意的。程有才30出头,却是一个有着8年村委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了,一直勤勤恳恳鞍前马后地跟着他,从无二话。

张书记在一块烧得灰头土脸的石头上坐下来。大伙儿也坐了下来。张书记边上坐着的二娃子早已哈欠连天了,喉结一上一下的,直咽口水,显然是烟瘾犯了。二娃子的手往口袋里伸了几伸,却终于没敢掏出烟来。二娃子正处入党考察期,他不敢造次。二娃子知道,乡里县里有规定,在山林里是不能抽烟的。看着二娃子那副猴样,张书记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张书记开始发烟。张书记说,大伙儿想抽就抽一支吧。可要注意一点,管好自己手里的烟头,活人还能给尿憋着。

程有才没有抽。他声称咽喉痛。最后,张书记把大家抽过的烟蒂收了起来,检查一遍,烟头都掐灭了。数一数,十个。留下守火场的18人中,除去自己和另6个不抽烟的,除去程有才,刚好十个。一点不错。张书记用树枝扒了个坑,埋了。

三天后,十个烟蒂却被一块白布包着,摆在了王镇长的办公桌上。烟蒂上粘满了泥,是狗喘坞特有的红泥。边上的张天一不动声色不愠不火地坐着,一言不发。

“老张啊,你说叫我怎么说你好哟。乡里县里的规定你是知道的,山林里能点火能抽烟?还亲手发给别人抽?!好了,你是个老同志了,我就不说你了。回去在两委会上作个检讨吧。不过小程也是有责任的,他应该制止嘛,他为什么不制止?”

“王镇长,这不关小程子的事。他可是没抽的。”一扯上这个接班人,他张天一可不能装聋作哑了,“责任我一人担着就是了。”

“你难道就不想知道谁告的密?”

“我想啊,我当然想。可你会说?我不信。再说了,自己错了,别人给提出来了,好事嘛。”

“你这人呀,真让人恨不起来哟。”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到了,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选举工作开始了。王镇长亲自来大路村主持选举会议。会上,王镇长宣布了镇党委的决定,不同意张天一的辞职报告。张天一还是村主任的候选人之一。三天后,张天一成了大路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程有才由于得票率太低,连委员都没有排上。

2.散文《一地月光》

 一地月光。我喜欢这样表述我喜欢的月光。简明而务实。电脑显示屏上的时间告诉我这已是子夜。如同喜欢月光一样,我常常在世界进入睡眠状态下,在蛐蛐和月光的对话中抒写属于自己的文字。这时候,我不会再受到任何的打扰——尽管我正是靠这些打扰证明我的存在我的价值用以保证我正常的工作——不至再一次一夜之间像主人抛弃的流浪猫一样——找寻明晨聊以充饥的食物。

蛐蛐的声音越发响了起来。也许它们在白日里也依旧叫着,只是一切都太喧嚣,没有人听得见。而在更深的铺了月光的夜里,人们的鼾声也依然盖过那丝发自它们口中的叫喊——只有我,看着月光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才给予怜悯和关注。

一只月光下企图用自己不高的分贝引人注意的蛐蛐。蒲松龄的文字中蛐蛐的地位还真高过一段时间,那时它们被人叫做“促织”。那时的皇帝闲着也是闲着时就玩起了斗虫子的游戏。一些个身强力壮的品种着实风火了好长时间——能让锦衣玉食者愉悦的必定少不了该得的好处。这本是个天经地义的理,许多人对它的理解许多地方还不如一只虫子。可惜的是虫子和人一样,命运总在改变着一切,价值决定着取向。一次回家,父亲烧了一大盘的黑鲢招待我这样一个不常有时间回家的儿子。却把好大的一个鱼头塞进了冰箱。我说烧个鱼头火锅吧,现在流行吃鱼头哩。弟弟探了脑袋说,隔不了多久会流行吃鱼鳞哩。没曾想,轻轻的两三年也就千儿八百日夜吧,还真让他给说着了。那些白花花被利器刮去丢弃的鱼鳞在酒店的桌子上一小盘子能买个四五十元,不能不说是人类想象的一个奇迹,人类的盲从更能延续着奇迹。遭灾的动植物们,作为链条的一环,不知是高兴还是沮丧。当时代演变到一向遭人厌恶的蛆也成了美食时,我看它们必定快活不起来。它们会说,我是苍蝇的幼崽,你们也敢吃啊。现在还就敢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因此,也真让一些从事蛆类养殖的人发了一把。好在这都是纸质媒体上看到的,吐掉几口唾沫漱漱口,顶着被人唤几声“土包子”的压力之后,也算过去了(其实在打这些文字时,我就翻了好几回的胃)。真不该在月光下扯上这样的文字——还不都是那只会叫的蛐蛐闹的?

对于月亮,幼稚时节是极怕的。奶奶说月亮公公会割耳朵。我怕那一泻千里无处不在的月光就像怕隔壁张屠户拿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拍着肉凳子的叫骂凶样。

那时农家人穷,长年少有肉吃。张屠户是帮公家杀猪的,是公家人,不但天天能吃上肉还能给一个叫王婶的寡妇家也不时地捎上一点肉骨头。王婶的儿子是长我三岁与我同班的志军。现在看来,我们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14岁的志军就懂了一点男女方面的事。他开始对不断上门来的张屠户出言不逊起来,还骂自己的娘也就是王婶不要脸,拒绝吃猪肉和用肉炒的菜。好几次晚饭时,我亲眼看到蹲着碗站在队址坦前的志军把猪肉用筷子夹了甩地上,用脚踩上一踩喂狗。我瞧清楚的那些天,都有很白很白的月亮,心中直想,他这样糟蹋食物,月亮还不割他的耳朵?志军把肉扔掉的时候,有时也不踩,只是眼睁睁地看地上,眼泪不住地掉,牙齿咬得发响——可以感觉到他的愤怒。他大概受不了大人们的议论。许多大人中的男人裤子上的纽扣儿总是不合上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者感觉到没什么必要吧——豁一个口子,更方便撒尿——看到志军,就凑上来问上几句,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

“军娃,吃好饭也不回呀?家里有人是不?”

“你妈和那个杀猪的在‘做戏’不让你看是不?”

干脆一点的使坏道:“你妈喊你回哩!”记得有一次,志军听信了,回了家去,推天门后,他的妈妈不穿衣服被同样不穿衣服的张屠户抱着……

张屠户知道那个使坏的人后,提着锋利的杀猪刀一路骂将下来,扬言要割了他的裤裆里的东西……把那个也起打王婶主意却因缺少资本没法得手的家伙吓得尿了裤子,从此再不敢敞着“裤口”出门。

后来志军上了一所师范,分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教书。再后来,他又被调到要翻好几座山头的一个很旮旯的小地方去了,是他自己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离家远点,除了一年几个节日回家一下就走外,一直到张屠户“英年早逝”王婶佝偻了身板都不愿平日里多来家一趟。为这事,我劝过志军几回,他总是苦笑着说,丢人哩。我说,你妈不容易哩,若不是你妈你能有今天么?他说,我要是和妈讲和了,地下的父亲要骂哩。我说,你父亲地下有知,现在也不会骂了。志军算是心动了,增加了家回的次数。为这事,王婶在我回去的时候专门谢过我好几回。我说,志军孝着你哩。王婶说,是耶是耶。说话时,一头白发在月光下乱窜。

时过境迁。除了那没有变化的一地月光。许是你天天睁着一双眼睛看着地面的一切,在经过了岁月淘洗,风雨飘荡后,都会归为本真的缘故吧,以至懒得梳妆了。

3.诗歌《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路是水砌成的

桥是水搭建的

扎一个猛子

抓一把湿漉漉的乡愁 贴在脸上

一个有关斩尾龙的故事

一个有关古石坊的传说

被婉转的黄梅调

调出一个粉墙黛瓦的村庄

峰回路转

游子心中荡出的喜悦

被满墙的青藤

扯得生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