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释义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唯一独立设置、国内较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省属本科院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金属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99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两个专业取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中文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校训:实

创办时间:1984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左健民

所属地区:江苏省常州市

主要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主要奖项: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硕士点:2

基本简介

学校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腹地——江苏省常州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华元素。学校占地近1500亩,校舍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

学校硕士点:2个。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硕士学位类别及其领域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理学院、中德国际学院、体育部,材料学院等15个院(部)。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教育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应用化学和会计学等60多个本科专业和方向,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文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3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2门,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

学院校训

“实”的校训,其意蕴就是“朴实”、“诚实”、“务实”、“踏实”、“扎实”、“厚实”、 “求实”、“笃实”。

“实”的校训,核心要义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埋头实干、求真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重实践,求实效。

“实”的校训,就是倡导全校师生能够朴实做人,诚实守信;踏实工作,务实高效;扎实做学问,严谨笃实。

“实”的校训,就是引导大学生以“实”为做人求学修身之本,增强实干意识、务实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崇尚科学、注重实践、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公民,成为知行合一、德技双修、品学兼优、人格和谐的专业人才。

领导介绍

党委书记:夏东民

院长、党委副书记:左健民

副院长:施步洲

副院长:沈永祥

副院长:董存田

副院长:周全法

纪委书记:汤建石

副院长:崔景贵

院长助理:罗卫国

师资力量

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3405人,教职工1100余人。有专任教师7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80人,具有博士学位近100人、硕士学位500多人,在读博士40人。教师队伍中有45人被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生导师或兼职教授,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30多人次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此外,学校还聘请邱定蕃院士等4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全职教授或兼职教授。

院系设置

学校有机械与汽车工程、材料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商学院、艺术设计、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化工、数理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东方学院(公有民办)、中德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系(院),还设有基础课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40余个,涵盖了工、文、教、管、经、理等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从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学院已启动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40余位教师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3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已参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

学校为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69号),正式批准我校成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取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计划明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16000余人,教职工11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高级职称者400多人,其中正高9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硕士500余人。中青年教师中有多人入选江苏省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青蓝工程”三期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有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院建有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汽车维修、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图像与处理、通讯、网络、现代制造技术、EDA实验室、摄影技术、艺术设计CAD工作室等各类实验室、工作室50多个,其中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实验室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多万元,图书及文献13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800种,电子文献数据库10个,数据光盘2万多张。学校还建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50多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30多个,生源基地90多个。

办学特色

建校20多年来,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科研促教学。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实施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毕业制,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效。学校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6本教材被评为江苏省精品及立项精品教材。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以优秀的品德、厚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00多篇,被SCI、EI、ISTP等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近200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和教材近200部;申请国家专利48项,其中已获授权24项。学校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经费4000多万元。教师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市厅级科研奖54项以及其它各级各类科研奖200多项。多年来,学校重视产学研合作,倾力支持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教授、博士下企业寻找课题开展研究,先后完成各类应用研究课题和技术开发150多项,成果转化和被采用100多项,在很多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办学理念

建校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走提升内涵、扩大规模、创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职技高师的办学规律,改革奋进,不断朝着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迈进。至目前为止,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职教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具有一定办学规模与影响的省属高等技术师范本科院校。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突出职技高师办学特色,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强化“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性和谐统一的办学特色,优化“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根据“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优化素质”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实行了“三证书”毕业制度,即让学校的毕业生毕业时同时具备了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院还不断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科研科技开发和办学功能综合化建设,以工为主,兼顾其他,立足师范,发展非师范,正确处理好综合与特色的关系,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由于毕业生专业教学能力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强,具备创业创新的潜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职业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

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先后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企业管理、电路与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7个院重点建设学科,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学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积极组织专家教授下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收益非浅。学院创办的“博士论坛”、“教授沙龙”、“博士沙龙”产生了广泛影响,收到了明显成效。学院还建有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全省首家成立的民营经济研究所等各类专业研究所9个,所办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和《职教通讯》的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学术影响不断扩大。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出版著作10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3000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3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3项,省级科研项目16项,2004年科研经费达1200余万元。

科研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1.23亿元。在建好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先后通过各种途径或自建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的研究平台(研究所、室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搭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目前,学校建有5个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各类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研究所(中心、室)以及各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近40个。图书馆藏书近120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1761种,电子图书56万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EI工程文摘数据库、EBSCO-HOST等中外文数据库24种。

作为首批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基地,“十五”以来,培训基地为全国和江苏省培训职业学校校长、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近万人,还承担了培训国外职教师资的任务。

交流合作

学校注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位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乌克兰等国专家来校讲学任教。积极主办和协办国内、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学校成功主办(承办、协办)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清论坛”,中国物资循环利用高层学术报告会,WORLD RECYCLING’SHANGHAI,“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启动会暨项目专家论证会等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在业内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学校还先后与德国、加拿大、美国、乌克兰、韩国、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德国国立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进行“2+2”跨国本科人才培养;与德国F+U集团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等合作建立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接轨德国汽车行业和职业培训,培养我国职业教育急需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和汽车维修领域高端技术人才;与挪威、德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用党风促工作作风,促教风,促学风,引领和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30多项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