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释义

创建于 1936 年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原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本市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水平较高、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1995 年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成为本市唯一的全省十所高等级医院之一。

公司名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总部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成立时间:1936年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非赢利性医疗机构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简介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又名江滨医院)自1936年筹建至2010年,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镇江地区人民医院、镇江市江滨医院、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三级甲等医院;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医院成建制划归江苏大学,成为全省高校直接管理附属医院的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底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省教育厅与卫生厅共建附院,在行业管理上成为省卫生厅直属的医疗单位,为医院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8年,医院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评。

医院现有开放病床 1000 多张,在职职工 1500 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300 余人,具有高级职称 210 多人,中级职称 500 多人,是全市卫生系统高知最多的单位。年门诊量近 100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 30,000 人次。医院设有 53 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如 3 、 0T 磁共振、 23EX 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 SPECT 、 DSA 大型心血管造影机、心脏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排螺旋 CT 、彩色电子胃镜、数字胃肠机、数字胸片机、 ICU 重症监护设备、 CCU监护设备、全套导管实验室系统以及由 20 台人工肾组成的血透中心等。

医院在专科建设上具有较高水准,呼吸内科、消化科、肿瘤科、普外科、心内科、烧伤整形科为省级重点专科, 2005 年以来先后成立的肿瘤医学研究院、骨科医学研究院、儿童医学研究院在全省有一定影响,检验科、风湿科、核医学科、骨科、儿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脑外科、介入放射科等科室在省、市也享有一定的声誉。早在 1992 年,医院即成功地对 1 例罕见的连体婴儿实施了分离手术, 2001 年 11 月和 2004 年 10 月医院又成功地实施了全市首例肝脏移植手术和肝肾联合移植手术,代表着医院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据全市领先水平。

近年来,医院大力贯彻“科技兴院”方针,注重人才培养,目前拥有省医学领军人才 1 名、省医学重点人才 2 名、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 4 人,市“ 169 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30 多人。先后培 养了 博士 50 多名,硕士 170 余名,人才的数量、层次位居全市卫生系统之首, 2007 获镇江市人才工作创新奖。医院注重科技创新,近年来共中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0 项, 50 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 97 年以来连续被市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目前,医院正按照“特色化、数字化、人性化、生态化”的要求,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的高水平的基本现化水平医院。

重点专科

呼吸内科

呼吸科俗称肺科,是院最早成立的专科之一。1985年1月呼吸科迁入内科楼四病区(4号楼4层),床位25张。1994年1月调整到三病区(4号楼3层),床位增加到50张,年床位使用率都在85%以上。 呼吸科共有博士生导师2名,博士1名,硕士4名,在读硕士3名;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2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科室,2003年被评为镇江市呼吸病分子免疫学临床重点实验室。

呼吸科在肺癌的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临床基础研究;肺部感染的临床实验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等的研究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

(1)通过先进的影像学诊断,纤支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测定等多种手段,对肺进行早期诊断。对晚期肺癌进行局部和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辅以手术和放射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有较明显改善。在早期诊断肺癌的研究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PCR-SSCP)进行多基因检测;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灌洗液及痰的FHIT、P16、K—ras、端粒酶等研究内容,寻找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曾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成果一等奖。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DC提呈肿瘤抗原的作用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效应。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近几年来“新辅助化疗在Ⅲ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明确了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Ⅲ期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率,并同时观察了新辅助化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癌基因(K—ras基因)对新辅助化疗可能的影响;“经皮肺穿刺直接介入治疗中晚期NSCLC的研究”采用穿刺瘤体的直接注射无水乙醇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NSCLC显示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副反应轻的特点。(2)1983年9月呼吸科是省内率先开展纤支镜并用于以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如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间质性肺病,气管支气管腔内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大气道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郑金旭纤支镜诊疗技术“五之最”:病人年龄最大96岁;最小7岁;经TBLB确诊的病灶最小仅有0.6cm;诊疗操作最快的只有5分钟;纤支镜操作时病人状况最严重的是呼衰给氧20升/分钟。

(3)在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实验研究,通过纤支镜肺活检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类、多种细胞因子等的检查及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对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相关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为中西药治疗间质性肺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4)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综合治疗研究,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研究激素吸入治疗不同制剂及不同药物组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获得较满意结果。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治:长期开展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积极开展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新药物的研究,主持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防止急性发作的手段以及缓解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另外,1993年“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的研究发现有疗效好、无创、患者易接受、降低治疗费用等优点,获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6)危重病人的救治:该科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肺心病合并的呼吸衰竭的救治均获良好疗效,抢救成功较高率高。近年来,对应用无创通气治疗II型呼吸衰竭和帮助有呼吸机依赖倾向患者的脱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呼吸科为江苏省和镇江市呼吸病学科主要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自1992年以来,呼吸科承担大学、医院、成教多层次、多类型的课堂教学任务,平均每年约300课时,接受本科、大专等各层次的实习生约100人,接受进修人员平均每年30人,承办市内、院内学习班10余次,为基层医院输送了骨干人才。2004年确定为省高教委硕士点,已培养、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正培养博士生2名。多年来,先后承办全国呼吸病会议2次,江苏省呼吸年会1次。承担江苏省科技局、卫生厅、市科技局项目多项,2006年卫生部项目一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篇5本,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

消化内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在省市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该科创建于70年代初,为我市最早建立消化疾病专业的临床科室。3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该科已是人才济济,梯队完整,设备齐全,实力雄厚,逐渐成为以临床诊疗和基础医学研究为主攻方向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本专科科在镇江市率先引进首台纤维胃镜,开展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已拥有全市最先进的多台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内镜电脑工作台。另外医院配有与消化诊疗相关的先进设备,如数字造影机、数字X光机、螺旋CT机、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低温高速离心机等。消化专科实验室,为消化科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医学人才和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硬件。

目前专科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1名,出站博士后1名,硕士6名,其余均为医学学士。学科带头人张尤历博士为该科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人才、市中青年专家、市169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消化病学组副主任委员、市消化病学组主任委员、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省市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张尤历博士负责主持幽门螺旋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并因此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该科全体同仁在张尤历科主任、程兆明、范钰科副主任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绩。

作为镇江市最早成立的消化专科,专科在对临床常见疾病采取规范化诊疗的同时,更注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开展。专科在率先在市内开展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治疗、经胃镜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及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手术后复发的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及胆道内置管引流术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水囊扩张治疗幽门狭窄及十二指肠降部狭窄,内镜下止血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射频治疗仪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这些微创治疗的开展避免了患者重复手术的痛苦,弥补了外科手术不能治疗的盲区,无痛胃肠镜的开展和应用减少了胃肠疾病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不适和恐惧感。近年来又积极引进我市唯一的胃肠起搏仪,开展了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轻瘫、便秘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为镇江市消化内镜的发展和消化道疾病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加强临床和教学基础上,消化科坚持不懈地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多项研究填补市内空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近十年来,完成了多项市级科研课题,如“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研究”、“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端粒酶特异性核酶对人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的研究”等江苏省科委课题,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在1995年~1999年期间,圆满完成了由江苏省卫生厅批复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复方雷尼替丁胶囊”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临床药物研究。2006年,专科通过卫生部组织的临床药理验证评审。本科拥有专门的消化内科实验室,位于临床实验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约30 m2,拥有超低温冰箱、高速低温离心机培养箱、分光光度计、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基因扩增仪、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泳、特定蛋白仪、血培养仪、微生物鉴定仪、全自动血凝仪、酶标仪等仪器。实验室能完成一般的细胞试验,DNA、RNA抽提,RT-PCR,幽门螺杆菌培养,电泳等。

肿瘤治疗中心

本专科由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化疗科)合并而成,现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放疗科成立于1976年,是省内较早、市内最早开设肿瘤放射治疗的专科。肿瘤内科源于血液肿瘤内科,于70年代中期建立,1985年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化疗科)合并成立了肿瘤科,分为放疗和化疗两大组。

目前专科开设病床100张,年门急诊量10000多人次,年收治病员2300人次,现有住院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名,中级职称人员7名,博士2名,硕士4人。2005年成立江苏大学肿瘤研究院,陈德玉任院长,朱小霞任副院长。2007年批准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陈德玉博士为江苏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理事,镇江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科主任兼放疗科主任,市“169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在省内及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化疗科主任朱小霞主任医师为省第四届肿瘤专科学会委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科现为镇江市规模最大、收治病员最多、人才结构最强的省级肿瘤临床治疗中心。

90年代以后,肿瘤科得到迅速发展,化疗科使用大剂量腹腔内化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及癌性腹水取得可喜疗效;1997年购置腹腔热灌注化疗仪;采用G-CSF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取得丰硕成果;1998年采用经皮穿刺闭式引流合并化疗治疗癌性胸水;2000年采用静脉泵持续化疗技术维持静脉药物浓度,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操作常规。1994年放疗科先后引进法国GE公司钴60治疗机、723所后装治疗机,相继开展外照射加腔内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肺癌,食管癌,同时还开展食管癌、直肠癌、鼻咽癌、口腔癌及妇科肿瘤的后装治疗,填补了市内空白;1997年购置了模拟定位机,使放疗设备趋于完善。

建科以来,承担医学院部分专业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1992年完成镇江医学院临床本科班放射治疗学16课时,1993年完成影像专科班影像学8课时。2002年以来一直承担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学科及医学研究生的肿瘤学教学任务。2005年成为江苏大学硕士培养点,是省内为数不多的肿瘤学硕士培养点之一。现已招收攻读硕士学位者4人,并承担他们的临床技能培养工作。曾接受扬中等地临床专科进修医师数人。专科医师先后赴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单位进修,放疗技师亦至江苏省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等进修。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放疗专业学术会议、多次参加放疗学、肿瘤学新进展培训班学习。

建科早期曾在中国放射肿瘤杂志等全国性杂志上发表了“田”字型铅条定位治疗食管癌、鼻咽癌误诊误治等论文。近年来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00年,陈德玉等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组人类白蛋白的研究”,同年他的“术后放、化疗结合治疗C3期直肠癌临床Ⅱ期研究”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束凯俊等完成市级课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骨性定位》。《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腔内与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分布分析》等10多篇文章先后在《肿瘤》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食管癌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EGFR、c-erbB-2过度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填补市内空白。与江苏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填补市内空白。目前还承担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三项。朱小霞主任1998年—2002年与江苏大学药学院合作参与省社会发展基金项目“受体介导毫微粒的肝癌导向治疗研究”该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2002年与江苏大学药学院合作参与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运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鉴定药物不良反应”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普外科

江大附院普外科于1976年在胸外科、骨科、脑外科、泌尿科、妇产科等专科同时分别从大外科分出,是镇江市级综合性医院最早独立的专科之一,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不断升级,普外科亦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其医疗水平在镇江市及周边地区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在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科已发展成为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市重点专科。

普外科在1976年独立以来,不但在规模上逐渐扩展,以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而且注重向专科特色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普外科拥有床位64张(不含烧伤科),科主任许宏瑜主任医师有许宏瑜、吴敦、姚昌宏等3人;副主任医师有秦学海、何进、许文君、程国祚、丁鸿庆、吴云才等6人;主治医师有张建新、强阿兴、叶胜青、黄润生、谢晓东、黄中晶等8人。92年分成两个病区即十四和十五病区,科主任分别由吴敦及姚昌宏主任担任。94年迁入新外科大楼编为普外一科(胃肠外科)9楼及普外二科(肝胆外科)10楼上下二层,床位各增至45张。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能成功和普遍开展各种常见中大型手术,如胃癌、结、直肠癌及各种乳癌根治术、甲状腺癌颈清术,甲亢的外科治疗,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门脉高压症的断流和分流手术等。其中以吴敦主任为代表的改良Mahado手术取到良好疗效,先前(70年代)已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喋形开放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论文先前(80年代)在中华外科杂志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曾一度在全国医学界引起重视,得到同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标志着普外科在胰腺外科治疗方面已具备一定特色和水平。90年代普外科一直致力于重症胰腺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通过省卫生厅科技成果鉴定一项。80年代末及90年代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首先开展下肢深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状态,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施行深静脉探查及戴戒术,取得了良好疗效,填补了镇江市技术空白。

1997年十一病区由程国祚任主任,张建新任副主任;十二病区由吴云才任科主任,强阿兴为副主任。21世纪初普外科又迎来新的飞跃和发展,2001年在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市首先成功进行了同种异体肝移植,2004年成功进行了肝肾联合移植均取得到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开展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及甲状腺病切除术,均填补了镇江市空白,得到市领导及上级部门的表彰。

2004年程国祚至龄退休,张建新接任科主任,黄润生,强阿兴任科副主任;普外二科吴云材到龄退休,徐三荣科主任,张子房科副主任。其中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张建新担任江苏省外科学组委员,镇江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市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镇江市“169”人才,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3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镇江市卫生局系统科技标兵,镇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普外科在全市内一直保持人才优势,2005年止已有主任医师(张建新、黄润生、徐三荣等),近年来引进或培养医学博士多名,他们是张明仪、张建新、徐三荣、黄中晶。2003年成功申报普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同时被评为镇江市临床重点专科,利用人才优势,保持科研强势地位。近年来承担市级课题7项,2006年与相关科室成功申报了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金一项,填补镇江市卫生系统空白。自镇江医学院招生医学生以来,普外科一直担任外总和普外科理论与临床教学,目前承担了江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外总和普外科理论与临床教学,被江苏大学评为校级优秀课题。

小儿内科

儿科于 80年代成立,是镇江市最早的新生儿专科。2000年在顾兆坤主任的领导下,把儿科首先创建为镇江市重点专科。2005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苏大学儿童医学研究院(江苏大学儿童医院),为儿童医学的发展又构建了一个较高的平台。目前儿童医学研究院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业医院,是江苏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目前共有医务人员40余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10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包括在读)10人,镇江市169学科带头人4名,镇江市医学重点人才2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医学会委员4人。

94年在市内率先建立儿科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肺炎、腹泻的病原学检查,利用PCR技术进行结核菌、肝炎病毒、淋球菌、弓形虫、支原体、衣原体、合胞病毒等数十项检测,并开展了秋季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检测及尿液中半乳糖检测。96年在省、市内较早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非开胸介入治疗,利用软件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的评估、智能测定,98年在市内率先开展婴幼儿肾穿刺病理检查,常规开展矮小病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性早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哮喘过敏原测定等。近年来开展的微量血糖、微量血气检测方法,C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等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儿童保健专科成立于1984年,常规进行儿童健康保健、儿童营养、遗传咨询、智能测定、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等的诊治。86年在市内率先建立新生儿专科,目前已具备成熟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换血疗法、新生儿全胃肠道外营养等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技术。小儿心脏内科1996年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98年儿童哮喘防治中心成立,开展儿童哮喘的系统防治及过敏原检测,小儿肾脏科开展了肾脏穿刺病理检查,目前已成功开展肾脏穿刺30余例,小儿内分泌科常规开展性早熟、矮小症的治疗等。

江苏大学儿童医学研究院在危重新生儿抢救、小儿哮喘防治,肾炎、肾病的诊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性早熟、矮小症,脑瘫康复训练及治疗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如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等方面均有较高知名度。如1996年我院进行了第1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堵闭法,当时是在省内应用此技术的单位之一,随后相继开展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非开胸介入疗法。又如我院已为30多例难治性肾病患儿进行了肾穿刺病理活检,无一例穿刺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为难治性肾病的治疗提供了病理基础。目前我院又引进了一套小儿脑瘫治疗设备,是市内第一家开设脑瘫专科的医院。

江苏大学儿童医学研究院负责并承担江苏大学医学院、医技学院儿科学的教学、实习任务,每年承担8~10个班的理论教学各见习课约400学时,接受实习生100余人。儿科学2001年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课程,2006年被评为江苏大学临床教研室精品课程。此外,该院还每年接受4~8名其它医院儿科医生的进修和培训,目前编写《儿科临床与检验》、《儿科学》、《小儿感染病学》、《实习进修医生必读丛书—儿科手册》4部儿科专业书籍,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四项(见表一),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每年均承担省、市级儿科医生的继续教育项目,是江苏大学医学院儿科硕士学位的培养基地。

特色专科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集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老年人保健于一体。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老干部病房,1993年更名为老年病科。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4人,医师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在读博士1名, 硕士3名,在读硕士2名,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内设病床40余张,拥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胰岛素泵、12导心电图仪、多频振动排痰机等设备,年门诊量及出入院病人量常年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老年病科长期致力于延缓衰老的研究,先后承担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老年病科多年来承担江苏大学老年病学及内科学教研工作,目前为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已招收硕士研究生。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临床科室。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患病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与中青年的情况不尽相同,老年病的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可同时合并存在几个系统的疾病,如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糖尿病、高脂血症、骨折疏松症)、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慢支、肺气肿)等多学科疾病,另外老年人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根据老年病需要多病同治或主治一病、兼治其余病的特点,我院老年病科以先进的检查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为老年朋友提供各种老年疾病的诊断和独特的治疗服务。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及老慢支、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及护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对老年人心理卫生及康复、保健方面有较高的造诣。通过预防保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命质量,使老年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年轻化,针对老年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不爱活动,乱用药物,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等),给予老年卫生保健的教育和指导,消除老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危人群,把老年病的患病率降到最低限度。老年病科全体正以娴熟的诊疗技术、饱满的热忱和优质的服务,竭诚为全市及周边地区老年病人服务,为广大老年患者解除病痛,提供满意的服务。

心内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82年,是镇江市最早设立的心血管专科,现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镇江市唯一获得国家药物临床验证机构的心血管内科,心内科下设心血管病普通病房、冠心病监护中心(CCU)、心脏介入中心、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心功能室,心电杂志社等,共有床位110张,其中CCU监护床位12张。心内科在编人员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人,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心内科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是镇江市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人才队伍最雄厚、科研及教学水平最高、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项目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心血管专科,在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心内科先后获得镇江市、江苏省及国家青年文明号称号,年介入手术量2000余台。

常规开展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心肌梗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晚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速、室速和房扑、房颤、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性疾病,开展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开展各种临时及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术。心内科现有国家、省市级在研科研项目10余项,拥有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每年招收3-4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现任学科带头人严金川博士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镇江市169学科带头人,镇江市自主创新杰出人才。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多次出访欧、美等国学术交流。对心血管疑难病症的诊断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经验。熟练掌握心脏起搏及冠脉造影、冠脉内超声及旋磨技术、心肌病的化学消融、肾动脉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手段,尤其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已累计完成冠脉造影、支架手术及急诊介入3000余例。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获得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血液科

血液科成立于1991年,金蓉珍、黄非等先后担任科主任,2000年3月由朱彦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血液科共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技师1人。其中硕士生2人,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生1人,教授、副教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169”科技骨干、市医学重点人才1名。目前设专科床位22张,专家门诊每周一次,专科门诊为全天门诊,年出院病人数400~450人次。金蓉珍主任医师、教授曾任镇江市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朱彦主任现任镇江市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0年以后,相继开展HD-Ara-C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HD-MTX-CF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10例。2000年以后相继开展反应停(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五年来保持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初治病人零死亡,完全缓解率(CR)达100%,5年无病生存率90%的良好疗效。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Hyper——CAVD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均取得良好疗效,同时逐步开展了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治疗各种血液病。1999年随着血液病实验室成立,相继开展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检测,免疫学分型及融合基因检测,提高了血液科的诊疗水平。

教学方面:自建科以来,我科就一直承担原镇江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实习带教及进修医生培训任务,其中包括医疗专业、检验专业、药学专业本科及专科的内科血液学教学及诊断学教学。2003年并入江苏大学后,每年均要承担医疗、影像、药学、检验科本科及专科的内科学血液病学及诊断学理论教学115学时,同时承担成人教育专升本内科医师进修班的内科学教学约30学时,镇江卫生学校的内科学教学,以及学生见习及实习的带教工作。每年接收8~10名进修医生学习。

科研方面:1998年以后临床科研逐步提高,近年来先后完成省级、省卫生厅及市级科研课题11项,其科研领域涉及到了血液病基础及临床的研究,先后完成了“细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化疗过程中IL-12水平变化观察及IL-12激活免疫杀伤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端粒酶核酶对白血病细胞恶性表达影响”,“染色体荧光杂交检测白细胞微小残留病临床研究”,“基质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作用及芗对其影响”,“三氧化二砷对急性白血病及MDS患者P15INK4B基因表达的研究”,“HOXB4高表达造血干细胞加速造血重建;阻进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形成的实验研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重建机制研究”等课题,全科先后在中华血液病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江苏医药等国家及省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并有“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活性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激过程中变化意义”等多篇论文获镇江市优秀论文奖,陆益龙副主任医师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IL-12,IFN-r干扰素水平变化临床研究”获镇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肾脏内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82年,1987年肾脏内科独立成科,由陈佩茹任科主任。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人才梯队不断壮大,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水平及教学科研均有了长足的发展,科室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996年开始王晓明任肾内科主任,目前共有专科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包括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2名。科主任王晓明主任还担任江苏省肾脏病学会委员、镇江市肾脏病学组主任委员等职务。

1989年4月成立血液净化室,在镇江率先开展了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并在骨科协助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995年成立血液净化中心。中心可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透联合腹水回输、血液灌流等,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提供当时市内最先进、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中心10多年来共治疗血透病人600多例,2000年开展CRRT以来治疗危重病人达60人。现拥有进口透析机共21台,包括费森尤斯Fresenius 4008B、4008H、金宝S200、东丽等型号和美国百特BM25型、HF400 CRRT机。

20余年来,肾内科在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对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感染性肾脏疾病、急慢性小管-间质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肾脏病等疾病的诊治达到了显着的疗效。1999年在王晓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B超引导下肾活检术,现已成为肾脏科常规检查项目,到目前为止肾活检已达110例,显着提高了肾小球疾病的确诊率。对于肾衰竭病人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专科先后开展碳酸盐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疗法,抢救了大量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各种中毒患者。专科血液净化治疗方面的强项之一,是对不适合血液透析的肾衰病人积极的选用腹膜透析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2001年开展永久性深静脉置管,为部分不能建立有效自体血管通路的慢性肾衰患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2005年与泌尿外科联合开展肾移植2人,至2006年底病人均未出现排斥反应

肾内科承担大学、医院、成教多层次、多类型的课堂教学任务,平均每年约100学时,接受本科、大专等各层次实习生约100人,接受进修生人员平均每年20人,为基层医院输送了骨干人才。

妇产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特色专科妇产科,专科建制为一般科室,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产房、门诊五个部门,有55张病床(其中2张抢救床)平均年住院人数1868人次,(其中妇科592人次,产科1276人次)剖宫产率40.8%围产儿死亡率14.56%,平均门诊就诊人数28238人次(妇科21746人次、产科6492人次)计划生育手术室年手术人次达2671人次,并设专家门诊。

专科发展大事记:至2001年为止开展以下诊断技术:复杂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游离输尿管、宫旁2cm、阴);卵巢癌肿瘤细胞减夭术+腹腔化疗+全身化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膀胱瘘修补术;阴道直肠瘘修补术;皮瓣代阴道成形术;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规范化治疗(手术,化疗);计划生育复杂并发症内分泌诱发排卵技术;产后DIC诊断处理;腹膜外剖宫产;宫腔镜;阴道镜;胎儿监护(NST、CST、OCT) 。

耳鼻咽喉科

92年至93年科室由平尧生,刘宜娟负责,人员有主任医师刘宜娟,副主任医师平尧生,孔祥琏,主治医师刘光寰,迟放鲁,孙高灿,郭小平及住院医师4人。

93年迟放鲁任科负责人,94年8月去上海耳鼻喉科读博士,由郭小平任科负责人。94年初孙高灿参加援非医疗队,科室人员相对紧张。

93年起科室相继开展了垂直半喉切除带蒂肌皮瓣喉成型术,和胸外科合作进行全喉,食道上段切除,空肠血管吻合发音重建术,开始由口腔科陈流海主任指导后自行开展颈淋巴结清扫术。95年又开展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4年起还相继在全省率先开展面中掀翻径路系列手术,嗓音变异手术。

95年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耳鼻喉科挑起两重点专科之一的重担。主动请医学院配合,将组胚戴数宏教授等纳入我科编制,戴教授是全国著名耳蜗研究专家,他带来内耳耳蜗铺片的科研成果弥补我院科研不足,使我院顺利拿到三级甲等医院牌子。同年医院为我科配置了声导抗仪,显微镜(国产)鼻内窥镜(国产),为了迎接检查科室也开展了声带外展术,鼓室成型术,使科室从手术角度也通过了重点专科评审。96年我科率先在镇江开展全麻高频给氧支撑喉镜手术。

医院专家

鲍玲红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从事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教学工作22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专业疑难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较强的能力。主要学术论文有《突发性耳聋的早期治疗及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等三篇。

曹桃芬主任医师,镇江市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脑垂体疾病的诊治(闭经、泌乳、不育综合症)。

陈德玉,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镇江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镇江市医学重点人才,擅长肿瘤放疗及放、化疗综合治疗。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市级课题各2项。

陈二南心内科主任医师,资深心血管疾病专家,曾担任省急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急救学会主任委员,心内科学会主任委员。擅长心脏病、高血压诊疗。

陈军建附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现担任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糖尿病,粗脖子病等。

医院文化

江大附院隆重举行 “5.12护士节” 庆祝活动

2008年5月6日下午,江大附院多功能厅一派热闹景象,“5.12护士节” 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江大工会副主席喻骏、朱琴、附院党委书记沙志平、院长刘东明、副院长陈德玉、党委副书记陈桂芳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护理部主任罗平主持。喻骏副主席代表校工会向附院的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从护理学发展的历史及社会对护理工作需求的角度,肯定了全院护士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刘东明院长也代表全体院领导向全院护士表示了节日祝贺,感谢大家为医院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同时号召全体护理人员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为民众的健康践行自己的职责。之后领导们分别为获得江苏大学十佳青年、镇江市十佳十优青年荣誉称号的护士以及在护理岗位技能竞赛、护理知识竞赛、护士演讲比赛中的获奖选手颁奖。表彰会议后,一台由附院护士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舞蹈《中国南丁格尔》展示了当代护士高雅的气质和美好的心灵。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则表达了全院护士长对生活的感悟和她们的爱心和祝福,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之后各科室护士纷纷登台亮相,庆祝活动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圆满结束。

门诊服务台获江苏大学首届“青年文明号”

2007年9月17日下午,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教授率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来到我院,为门诊服务台举行“青年文明号”揭牌仪式。

门诊服务台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的最前沿窗口,可谓是窗口中的窗口,医院对此高度重视。2006年秋,院部对服务台进行了人员的调整和充实,配备了懂专业知识、服务良好的青年护理人员。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迅速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医院多次检查中都受到检查组的好评,为医院争得了荣誉,受到了全院职工及就诊患者的交口称赞。2007年四月底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文明岗”,六月初又在江苏大学首届“青年文明号”评选中榜上有名。

在当日的揭牌仪式上,陈国祥副书记对服务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曾多次暗访服务台,服务台的服务热情、细致、耐心,是名不虚传的优秀集体,他希望服务台能继续发扬光大。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沙志平与陈书记一起为服务台“青年文明号”揭牌。刘东明院长也希望门诊服务台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服务形象,成为江大附院的品牌服务窗口,带动全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进步,更好地推进我院的二次创业。

江苏三甲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中国大陆对医院实行“三级九等”的划分等级中最高的一级。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民营医院也可以参与等级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照《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的条例进行判定。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市儿童医院
南京市胸科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扬州市中医院
连云港市中医院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泰州市中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徐州市中医院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海医院
常州市中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南京市脑科医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通市中医院 南京市中医院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一四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2医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