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淮水牛 |
释义 | 江淮水牛以肉役兼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安徽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江淮水牛性情较温和,体型大,躯干结实,毛色多为青灰,一般为1~1.5岁性成熟,初配年龄2.5岁,妊娠期310天左右。该品种适应性较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饲养方式多为舍饲和半舍饲,性情较温顺,易管理。 中文名:江淮水牛 品种属性:肉役兼用 产区分布:安徽滁洲市、合肥市、淮南市等地 品种特点:适应性较强,耐粗饲 品种来源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江淮水牛是安徽长江以北和淮河以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役畜。由于安徽江淮之间饲草十分丰富,气候温和湿润,水牛既可舍饲,又可放牧,加之长期从事农田耕作劳役,经人们长期选择驯化,逐步形成了体型大、役用性能强、拉力大而持久、善过泥潭、性情较温顺和耐粗饲等特点。多数水牛能独犁,日耕水田4~5亩左右。 产区分布江淮水牛的中心产区主要在安徽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分布在滁洲市、合肥市、蚌埠市、六安市、巢湖市、淮南市和安庆市等地区。 产地环境地理条件中心产区地处东经115°52′-119°13′,北纬29°47′-33°13′,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岗地、湖滨和沿河平原为主;海拔多为15-50米,部分地区达到400-500米。 气侯条件中心产区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年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3℃,平均气温15.4℃,平均湿度60-70%。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雨季多集中在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0%左右,降雪主要分布在12月份至次年1月份。平均风速为3.2米/秒,极速21.0米/秒,无沙尘暴。 土质水源中心产区生产、生活用水源主要为江水、湖水、河水和地下井水;土质以黄土、砂礓黑土为主,沿江、沿河流域多为沙壤土。 体形外貌江淮水牛被毛以青灰色为主,全群牛均无白斑、无黧毛、无晕毛、无沙毛、无季节性黑斑,鼻镜、眼睑、乳房均为黑色,蹄圆大而色黑。被毛较为稀落,额部有少量长毛,前额、颈侧、胸侧无卷毛,蹄及飞节的毛色为浅灰色。 体型较大,躯干结实,结构较匀称。颈粗短,胸宽而深,背腰平直而宽,四肢粗壮,管围大,管骨粗而结实。头部较大, 额宽而突出;耳平伸,耳壳厚、耳端较尖;角长而大,角基较粗,呈方型,角尖略呈圆锥形,向外后上方弯曲。肩宽,肩峰和胸垂较小,颈部有少量皱褶。腰围大,无脐垂,尻部宽广而倾斜;乳房发育较差,乳头粗长;后腿微弯,多呈弓型;尾细,略超过飞节,尾梢颜色为黑褐色。 体尺体态体尺体重江淮水牛体尺、体重表 性别 测定数量(头) 体高(cm) 体斜长(cm) 胸围(cm) 管围(cm) 体重(kg) 成年公牛 7 144.9±2.12 173.5±2.99 211.4±4.61 24.6±0.53 698.6±40.31 成年母牛 40 135.2±5.73 157.5±8.20 214.2±11.1 21.9±0.69 653.0±83.03 体态结构江淮水牛体态结构指标统计表 性别 体长指数(%) 胸围指数(%) 管围指数(%) 成年公牛 119.81±3.27 145.99±4.06 16.97±0.51 成年母牛 116.63±6.56 158.58±7.31 16.24±0.64 注:测定时间:2007年3月。测定地点:安徽省蚌埠市小溪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