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 |
释义 | 1 汉语汉字◎ 释义名词 发音jiāng 简体部首 氵 繁体部首 水 六笔 iag (1) (形声。从水,从工,工亦声。“工”指“人工”。“水”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人工水道”。本义:人工水道。后来用作长江专称)字形辨析:江字从水从工,“工”即“人工”、“工作”、“工程”之义,与古文献上提到的上古时代的“共工”之“工”同意(“共工”就是“众人合力工作”的意思,其领头者称为“共工氏”。按《左昭十七年》所记,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共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合力治水”),故“江”字本义是人工河道。人工河道与中原地区黄土地上的自然河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人工驳堪的规则堤岸,故水道走向较为固定。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河流因气候湿润、植被丰茂而河道固定,很少发生河流改道情况,所以南方河流被总名为“江”。又由于长江是南方代表性河流,从不改道,所以就使用“江”字作为其专名。 进一步辨析:“江”字在中国早期文献中是特指今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殷本纪》引《汤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引文中的“江”没有可能是长江。商汤是在商初的首都亳(今河南偃师)说这番话的。因此,商汤所谓的“东为江”,是指鲁西地区的五湖一线水系。这个五湖一线水系,显然是由上古时期历代共工氏组织大规模治水而形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此引文中的“江”,亦指鲁西地区的五湖一线水系。诸先生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上书曰:“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叛父,黄帝渡江。”黄帝集团是西部势力集团,黄帝伐蚩尤之师是自河南中部以西地区集结出发,向东先进入作为东夷地盘的鲁西豫东地区,然后横渡鲁西五湖一线,进入山东腹地,直至海边止步。蚩尤冢祠均在今鲁西地区(阳谷县、巨野县)。《淮南子·本经训》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据现代历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研究,大禹治水的重点放在古兖州地区,即今鲁西豫东地区。所以大禹疏通的“三江五湖”,必定是在鲁西豫东地区。而长江水流一向通畅,从不需要疏通。因而引文中的“江”,不会是长江。 另外,上引《淮南子》文中有“鸿水”。“鸿水”之“鸿”是指大雁,特指沿着鲁西地区五湖一线水系南北迁徙的大雁(因为“鸿”字从江从鸟,其中的“江”,应指鲁西地区的五湖一线水系)。因此,“鸿水”是特指鲁西豫东地区五湖一线水系发生的洪水。我国中原地区南北走向的人工河流还有“鸿沟”,这个命名显然与大雁南北迁徙的习性有关。《辞海》:“鸿沟,古运河名。约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凿。《水经·渠水注》引《竹书纪年》作‘大沟’。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联结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东面是楚,西面是汉。今称界限分明为‘划若鸿沟’,即出于此。汉以后改称狼汤渠。” 此外,《论衡·解除》云:“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水中为魍魉,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我们知道,颛顼之都是今河南濮阳。那么,颛顼的三个儿子也必定生活在濮阳,他们日常活动的范围,也不会离开濮阳太远。引文提到其中一子死后居江水,为虐鬼。其中提到的“江水”,是一条名字叫做“江”的河流,这条河流,必然离开濮阳不会太远,所以应该就是《汤诰》“东为江”中的“江”,即今鲁西地区的五大湖。 再看一例。《五帝本纪》:“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为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文中提到黄帝太子青阳居于“江水”。我们先考“青阳”的含义。《仙传拾遗》云:“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可见“青阳”与“东方”意思相近。我们再看文献。《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知道“铸”在今山东省鲁西地区的东平县附近。此地古属东夷地盘,是东方之地,与黄帝太子“青阳”名号含义相合,所以知道武王所封是黄帝太子青阳,封国在山东东平附近。这样,《五帝本纪》说青阳降居江水,此“江水”应该就是鲁西地区五湖一线水系。 从以上相关资料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古文献中的“江”,不一定指长江,而可能是指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这一南北走向的水系,很可能是一个在上古时期历代共工氏主持下,在原有湖泽系统的基础上运用人海战术修建而成的远古人工水利系统。 (2) 指长江[Changjiang River] 江,江水(河流)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桌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river]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赣江”(江西)、“珠江”(广东)、“信江”(江西)、“沅江”(湖南); 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东北的河流也多称“江”,如黑龙江牡丹江 图们江乌苏里江 松花江 嫩江 西北的河流也多称“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南地带的简称如:江西、浙江、江苏。 (7) 中国古国名 [Jiang state]。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Jiang prefecture]。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江姓 ◎ 描写江的诗句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江清月近人 江流辗转绕芳甸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 长江长江(Changjiang River),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的标志景点。 2 地域通称江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长江下游地区) 3 历史朝代◎ 春秋江国江国为东夷的支系。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另一种观点,伯益的后代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江国的国都江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 发现了江国故城。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东周至汉代时期修建。也有不同的观点是,江城位于河南省息县西南。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 历史发展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式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到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楚国(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 当年的江国故城约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地势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圆椎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 ◎ 史记记载据《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记述,江为嬴姓国。何光岳先生曰:江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 、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周代江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徐少华先生认为,江人周初以前应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才南迁。周穆王时及其以后,溯淮河两岸西侵,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 江为小国,春秋早期先依附于楚,楚成王曾嫁妹于江。待齐国称霸时,江又改依于强齐。《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曰:“服江、黄也”,杜预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不久,江又参加了北方诸侯谋楚的阳谷和召陵之会。和黄国一样,江国因惧楚,未敢贸然参与直接伐楚的行动。即便如此,也已得罪了决意北上东进的楚国。前624年,“楚师围江”。后因晋国出兵救江,楚师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一举灭掉江国。《左传》文公四年记载,江的亡国,大大刺痛了同姓秦国,秦穆公为之服哀。 4 中国姓氏◎ 姓氏来源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 姓氏来源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干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 姓氏来源3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上饶婺源江湾。 ◎ 迁徙--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期公是江氏江西开基始祖。传至七十四世孙名柞,汉末战乱,由山东经河南辗转迁入江浙。到一百零七世孙名晔,生三子:万里、万戴、万顷,兄弟三人由济阳迁居福建,为福建江氏之始。裔孙遍居清流、连城、宁化、长汀、上杭、永定、平和等地。据党坪《江氏族谱》载,上祖自邵武徙居宁化石壁和风坑,盗贼猖獗,逃隐上杭三坪村。一百一十二世义公,生二子:远、肇,移福建平和大溪。后裔世善公,又名德就,由平和大溪陈莒松柏岗迁饶平,继迁大埔桃源,最后落居于光德澄坑上陶。一百一十二世孟德公,生子江八郎, 由连城迁上杭县三坪村,八郎生二子:十二郎、十四郎。十四郎生三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一郎〔江氏花窗村史谓十二郎所生),原居上杭;念二郎移永定武艺坪(俗称乌泥坪)开基;念三郎移大埔长治党坪开基。念三郎娶妻张氏,继娶林氏,生一子念七郎(留居党坪)。后念三郎携林氏移居永定芹菜洋开基,传至九世千三郎移大麻麻西赖坑,后裔派居下麻。而念二郎在永定武艺坪开基后,生二子:三六郎、四六郎。四六郎生一子五六郎,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父子由武艺坪迁大埔党坪兰树窖村(今长治花窗)定居。据载,江四六郎到花窗后以铁匠为业,并垦山开田,得以发展。 ◎ 分布安徽利辛江集当地约有江姓人口2万左右。 大埔江氏分布于长治、青溪、大麻、湖寮、光德及丰溪林场等地,农业人口约3600人。分布如下: 茶阳太宁南山下,由福建永定湖坑迁入,现传至25世,60人。 长治党坪上村,由福建上杭三坪迁入,现传至28世,480人。 长治党坪燕山下坑,由长治党坪迁入,现传至28世,85人。 长治花窗,由福建永定武艺坪〔务田)迁入,现传至28世,551人。 青溪虎市,由福建永定仙师务田迁入,现传至26世,502人。 青溪青华横岗上,由青溪浐坑迁入,现传至25世,310人。 青溪浐坑,由青溪虎市迁入,现传至27世,706人。 湖寮密坑江屋,由长治党坪迁入,现传至23世,158人。 百侯侯北中村山下,由五华迁入,现传至25世,10人。 三河五丰江田坝,由湖寮密坑迁入,现传至23世,44人。 大麻麻西下麻,由大麻麻西赖坑迁入,现传至24世,151人。 大麻麻西赖坑,由福建永定芹菜洋迁入,现传至26世,152人。 光德澄坑上陶,由福建平和大溪陈莒迁入,现传至21世, 147人。 丰溪林场水口 ,由福建永定城郊迁入,现传至24世,62人。 丰溪林场丰村,由长治党坪迁入,现传至24世,208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