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MK19-3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释义

技术性能:

口径(毫米) 40

武器全重(千克) 63.7

武器全长(毫米) 1097

初速(米/秒) 241

理论射速(发/分) 325~375

战斗射速(发/分) 100

有效射程(米) 1500

最大射程(米) 2200

供弹方式 弹链

供弹具 20/50发弹箱

历史

要说榴弹发射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德国的“大口径战斗手枪”。再早一点,一战中出现的掷弹筒也可以算是“榴弹发射器”。不过在严格意义上,榴弹发射器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美军研制并装备的M79型40牵米榴弹发射器,充斥了整个越南战场,即使到战后,越南部队中每个班还编制有一具缴获的M79。它对美国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在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施瓦辛格就是用它最后结果了打不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

研发历程

1952年,美国阿伯丁试验场的陆军弹道研究所开始对小型榴弹进行研究,并对40毫米战斗部的有效性给予了肯定。此时,美军陆军军械局在研制40毫米战斗部的发射机构时,选择了一种既能满足射程,又不产生危及射手的后坐力的新型发射系统--高低压发射系统。这一设想是德国人在二战中提出的。同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陆军兵工厂承担了代号为“Niblick”--发射40×46毫米SR榴弹的发射器的研究工作。1953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就提出了三种发射器的设计方案,即原始的单发发射器、手枪式单发发射器和带口琴式弹匣的三发式肩射发射器。工厂指导马修森工具公司生产,一种外形很像“史蒂文斯”12号撅把式猎枪的单发发射器诞生,引起步兵局官员的极大兴趣,在次年即被命名为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1960年10月,美陆军正式批准M79装备部队,于1961年交付部队使用,从此拉开了这种似枪非枪、似炮非炮的边缘武器--榴弹发射器发展装备的序幕。M79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一战成名。此外,美军还在越南战场上试用了十余种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榴弹发射器,获得了大量的使用报告。越南战争后,美军对自动榴弹发射器进行了多次改进,但始终没能正式装备。直到198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再次提出需要一种既可杀伤、又可反装甲的远程武器时,美军对自动榴弹发射器装备使用的态度才逐渐明朗化。1982年,有关厂商向美陆、海、空三军供应了2000余具MK19-3型自动榴弹发射器。

作用和地位

尽管“协同”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和制胜的决定因素之一,不过在努力保证各军兵种协同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独立作战能力已成为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基本保证。榴弹发射器就是为满足未来战争需要而正在逐步发展完善的步兵武器,它在战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提高步兵分队的独立作战能力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曲直兼顾、点面结合的多用途武器。它集枪炮的低伸弹道和迫击炮的弯曲弹道于一体,可毁伤开阔地带及野战掩蔽工事内的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压制敌火力点,摧毁敌技术兵器和设施。榴弹发射器的装备,使步兵分队拥有了更为有效、更为灵活的压制武器,大幅度降低了步兵对上级压制火力的依赖性,提高了步兵分队在现代战争中的独立作战能力。

增大步兵面杀伤火力密度及其火制地带

榴弹发射器使步兵面杀伤火力密度得到空前加强,它与步兵分队的主要兵器(步枪、班用机枪和连用机枪)构成了点面结合、曲直兼备的火力配系,有效地填补了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共同构成步兵火制地带内远、中、近火力配系,并能有效地支援炮火安全界内的步兵作战,使步兵分队面杀伤压制火制地带从50米延伸到400米、800米甚至2000米以上。

赋予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的手段

目标的多变性已成为现代战斗(行动)中的特点,如有生目标、装甲车辆、难以攻克和摧毁的火力点等。榴弹发射器除主用弹外,还配有发烟弹、照明弹、榴霰弹以及催泪弹、低杀伤弹、染色弹等,可担负昼夜间的信号联络、近身杀伤、逮捕、追踪等任务,赋予了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的手段。

为其它兵种(兵器)提供新型自备武器

目前,自动榴弹发射器已装在武装直升机、海军巡逻艇、陆战队两栖运兵车和装甲车上,是攻击和压制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及自卫的有效武器之一。由于其多弹种,这种线膛身管武器已成为警察和治安部队手中的一种理想的防暴武器。

分类与特点

榴弹发射器武器系统包括发射器及其弹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