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渐新世
释义

渐新世(Oligocene)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Paleogene)的最后一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介于始新世(Eocene)与新近纪的中新世(Miocene)之间。比起其它比较古老的地质时期,用岩床来确认渐新世是良好的识别方式,虽然精确的起始与结束时间有些不确定。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种类增加并不明显。

简介

生物发展史上称从六千五百万年前到现代时间段为新生代,这包括地史上的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五个时期。

渐新世是第三纪的第三个世,约开始于365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渐新世时形成的地层称渐新统 ,位于始新统之上、中新统之下。

1833年,英国C.莱伊尔把第三纪分成始新世 、中新世和上新世.1854年,E.von 贝利希在德国发现早于中新世、晚于始新世的沉积物,从而提出渐新世。当时特提斯海周围热带植物繁茂,德国的大部分地区温暖潮湿,因此 ,形成大规模的褐煤。在渐新世时海生动物有孔虫和货币虫占优势,陆生无脊椎动物丰富多样。在波罗的海区有许多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

陆生脊椎动物也丰富多样,分布于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

时期划分

渐新世分为两个时期:

晚渐新世(Chattian) (28.4 ± 0.1 – 23.03 百万年)

早渐新世(Rupelian) (33.9 ± 0.1 – 28.4 ± 0.1 百万年)

前一世 地质时代 后一世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生物种类

蒙古中部地区的三达河组(Hsanda Gol Formation)是亚洲渐新世陆相地层的经典地层之一。

三达河组的沉积岩层现被分成两个岩性段:上部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山地段(Shand Member)和下部早渐新世早期塔塔尔段(Tatal Member);两岩段间有时夹有Khar Khoroo玄武岩层(Bryant and McKenna,1995;Meng and McKenna,1998)。该玄武岩层的时代用40Ar/39Ar法被确定为距今31。5 Ma(Hock et al。,1999,他们称其为Basalt Ⅰ)。三达河组中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特别是啮齿类化石(Matthew and Granger,1923;Kowalski,1974;Russelland Zhai,1987;Hock et al。,1999)。在三达河组中采集到一批啮齿类化石,其中包括松鼠和山河狸2科的化石。

松鼠

现生的松鼠科分异很大,而且大多数都分布在亚洲。然而,松鼠科化石在古近纪时在北美和欧洲却很丰富。在北美出现于晚始新世,在渐新世时已明显分异;在欧洲出现于早渐新世,在中新世时分异很大。相反,亚洲古近纪的松鼠化石却发现得很少,标本也很破碎。已报道的只有3件标本。2件产自党河下游地区:Bohlin(1946)报道的晚渐新世的Sciurus sp。,标本只是2枚单个臼齿(M3和m2);王伴月、邱占祥(2004)报道的早渐新世的党河鲜松鼠(Oligo-sciurus dangheensis),标本只是一段带m1~2的下颌骨。还有一件是Minin(2004)报道的蒙古渐新世的三达河克热姆鼠(Kherem hsandgoliensis),标本也只是一段带m1~3的下颌骨。

松鼠化石产自蒙古国的巴彦洪戈尔省的塔石盖贝(Tashgain Bel)地点的三达河组上部山地段,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这批松鼠化石标本包括1件具P3~M3的上颌骨(PC 36-9)和2段下颌骨(PC 36-10和PC 36-11)。这是亚洲古近纪已知的最好的一批松鼠化石标本,代表松鼠科Kherem属的一新种:亚洲克热姆鼠(Kherem asiatica sp。nov。)。其主要特征是颊齿较大,较宽;下内尖的高度和下次尖的大小从m1到m3变化不大,彼此相近;下内脊较明显;下内尖较明显,与下后边脊间有浅沟分开等。K。asiatica的形态特征表明,Kherem属应归入北美的Cedromurinae亚科。新的发现表明,亚洲渐新世的松鼠已发生了分异,至少可分为3支。以Kherem为代表的一支,与北美早期的cedromurines有较近的系统关系。它可能是由类似于北美Oligospermophilus的种类演化并迁徙到亚洲来的。

山河狸

现生的山河狸只有一种(Aplodontia rufa),仅生活在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但从始新世到中新世,山河狸却遍布全北区。它们在北美较繁盛,分异大,但在亚洲发现得很少。在亚洲渐新世地层中虽曾报道过3属4种山河狸化石,但材料都很少(Prosciurus ordosicus和P。?shantun-gensis均只有一枚单个的牙)。山河狸化石在蒙古渐新世地层的新发现表明,亚洲渐新世的山河狸化石比已知的要丰富。该山河狸化石分别采自蒙古南戈壁省Shunkt地点的山地段和前杭爱省UlaanKhongil(=Tatal Gol)地点的塔塔尔段。它们代表原松鼠属的3类:蒙古原松鼠(新种)(Prosci-urus mongoliensis sp。nov。)、蒙古原松鼠(相似种)(P。cf。P。mongoliensis)和小原松鼠(新种)(P。pisinnus sp。nov。)。蒙古原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下颊齿的下中附尖与下后附尖脊连,下中尖发育较弱,下外中脊弱或无;p4无下前边尖和下前齿带;ml具从下外脊伸向下次脊的小刺;m2和m3的下后脊Ⅱ较发育;下次脊在p4和m1后弯,与下后边脊连,在m2和m3横向,伸达下外脊等。

蒙古原松鼠(相似种)与蒙古原松鼠的区别是:颊齿尺寸较小,p4具明显的下外中脊,p4和m1的下次脊弯曲度较缓,m1缺从下外脊伸向下次脊的小刺,m2~3的下后脊Ⅱ较短等。小原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小;齿冠较低;下臼齿的下中附尖孤立;下颊齿的下次脊横向、较低,与下外脊连,下中尖和下外中脊均较明显,下次尖明显向前颊侧延伸,具明显的齿带等。蒙古渐新世啮齿类化石的新发现表明,亚洲渐新世的松鼠和山河狸与北美的关系要比与欧洲的近。

地质年代参照表

宙 代 纪 世 年代开始
百万年前(GSSP) 主要事件

显生宙 新生代 新近纪 全新世 0.011430 ± 0.00013 人类繁荣

更新世 1.806 ± 0.005 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人类进化到现代状态

上新世 5.332 ± 0.005 人类的人猿祖先出现

中新世 23.03 ± 0.05 

古近纪 渐新世 33.9 ± 0.1 大部份哺乳动物目崛起

始新世 55.8 ± 0.2 

古新世 65.5 ± 0.3 

中生代 白垩纪 
 
 恐龙的繁荣和灭绝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 
 199.6 ± 0.6 

三叠纪 
 251.0 ± 0.7 

古生代 二叠纪 
 
 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
盘古大陆形成

石炭纪 
 359.2 ± 2.5 

泥盆纪 
 416.0 ± 2.8 

志留纪 
 443.7 ± 1.5 

奥陶纪 
 488.3 ± 1.7 

寒武纪 
 542.0 ± 1.0 

元古宙 新元古代 成冰纪 
 630 +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

拉伸纪 
 850 

中元古代 狭带纪 
 1000 

延展纪 
 1400 

盖层纪 
 1600 

古元古代 固结纪 
 1800 

造山纪 
 2050 

层侵纪 
 2300 

成铁纪 
 2500 

太古宙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蓝绿藻出现

始太古代 
 
 3800 

冥古宙 早雨海代 
 
 
 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物---细菌

酒神代 
 
 
 古细菌出现

原生代 
 
 
 地球上出现海洋

隐生代 
 
 
 地球出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