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渐变论 |
释义 | 种系渐变论(phyletic evolution):代表人物达尔文,认为一个物种的形成是原物种通过微小变异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种的成种方式,即渐变成种。 具体为:①新种是通过一个祖先居群转变成其改变了的后裔而产生的。②这种转变是均匀和缓慢的。③这种转变涉及大量的个体,通常是整个祖先居群。④这种转变是在祖先种的整个或者大部分地理分布范围内发生的。 由其含义可以看出:一个新种的产生,其化石纪录应该由连续而分级细微的很长序列构成,这些中间类型将祖先和后裔联系起来。而一个推测的种系序列中的形态间断是由地质记录的不完整造成的。 点断平衡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 又间断平衡论,代表人物Eldredge&Gould,认为演化是突变间断与渐变平衡的结合,一个物种是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分化成新物种,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种会相对的保持稳定,即迅变成种。 具体为:①新种通过种系的分裂而产生。②新种迅速产生。③新种产生于祖先类型的一个小的亚居群。④新种起源于祖先种地理范围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即起源于祖先种分布范围边缘的一个被隔离的地区)。也就是说①在祖先种的任何剖面中,后裔起源的化石记录应有两个类型间的明显形态间断构成。②化石记录的许多间断是真实的,他们表示了演化发生的方式,而不是不完整纪录的片断。局部地层种的明显形态间断准确记录了该地发生的情况。 一、个人观点: 1.正如客观规律的必然性一般,普遍的基本的演变规律是存在的,同时不排除偶然。不同的地质环境,不同地质时期,不同的门类进化的速率快慢有别,方式有主次之分,即有时渐变为主,有时突变为主,例证:background extinction& mass extinction,澄江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和七次大绝灭。 2.基本的演变规律应该是辨证的演变规律,不论是渐变论和间断平衡论,都片面强调量变或者质变,当然后一理论并没有忽视物种的渐变,因此更能真实地再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描绘出的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二、关于间断平衡论: (一)该理论的三种基本观点: 1.不排除物种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逐渐演变的过程,在时间一一性状演变坐标上呈斜线的形式(图1 A)。间断平衡论认为演化有两种过程。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在地质上可以忽略不计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过程叫成种作用(S peciation)。成种作用以及种以上单位的迅速形成过程笼统地称为大演化(Macroevolution)。物种形成后在选择作用下作十分缓慢的变异,叫种系渐变(Phyletic gradualism)。种系渐变可在种内进行,亦可由变异积累而产生新种—渐变种(Chronospecies),两者亦笼统称为小演化(Micro-evolution)。这样,演化在时间—性状演变的坐标上呈几乎水平(突变)与几乎垂直(渐变)的线交替而成折线状图形(图1一A)。 2.渐变论认为:演化量或性状演变量是渐进变异积累的总和。换言之,种系渐变是演化的主要组成者,是主流。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虽然突变和渐变都可产生变异,形成新种,但由于渐变造成的变异量(或演化量)很小,所以演化量主要由成种作用组成。大演化是演化的主流(图1 C)。 3.传统的演化论认为物种形成的过程是:变异一选择一时间(有利性状的积累)—物种及种以上单位的形成。间断平衡论则认为成种作用的过程是:(随机的)基因突变一地理隔离一选择一物种及种以上单位的形成。区别在于:首先,间断平衡论强调成种作用的原料是突变。 注:问题:普遍认为成种作用的这种突变并不必沿着有利于适应的方向进行,而是无定向的,只要对适应无害,就可能闯过选择这一关而形成新类型,因此认为成种作用有强烈的随机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看似随机的突变是受历史性约束的,即是有一定的历史继承关系和环境关系的,看似随机,也只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历史地逻辑地前进变化。这需要更为充分的证据。 (二)、理路的先进之处:间断平衡论对生物科学的理论基础—进化学说进行了一系列修正与发展。间断平衡论不是正面地,至少不是字面上反对达尔文主义,而是反对在达尔文学说占主导以后,渐变论占统治地位,忽视遗传学等方面的新发现,而用渐进说概括一切的倾向。 存在问题:它认为突变是主流;它否认造成变异积累的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源泉,而主张随机的基因突变是主要源泉、自然选择的作用是控制其发展的方向,这带有一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三、总结:间断平衡论向古生物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提供了重新解释的新观点。随着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也将发生渐变,直至突变,为其它全新的理论所替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