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军用大型船只:航空母舰、驱逐舰、舰艇、军舰。 严格定义是500吨以上军用的船只在某些方面中泛指大型可移动武器平台。

词义解释

舰jiàn

【释义】 军用大型船只:航空母舰|驱逐舰|舰艇|军舰。军用大型船只:航空母舰|驱逐舰|舰艇|军舰。严格定义是500吨以上军用的船只

在某些方面中泛指大型可移动武器平台,如太空战舰

(形声。从舟,从监,监亦声。“监”指“监视”。“舟”与“监”联合起来表示“监视艇”、“巡逻船”。本义:执行水面警戒、监视任务的武装巡逻艇。)

同本义

舰,版屋舟。――《玉篇》

舰,御敌船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方连船舰。――《资治通鉴》

十舰最著前。

北舰十余里。――宋·文天祥《 后序》

又如: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舰户(船舰的门户)

任何大型的航海的船只

用桨、橹、帆或动力推进的有甲板或没有甲板的军用小船。

舰(舰)jiàn大型的战船:~队。巡洋~。驱逐~。核潜~。航空母~。

资料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以舰载飞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舰载飞机编队的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它是现代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最大,也是作战能力最强的舰种。

航空母舰

(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

历史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驾“冠蒂斯”双翼机首次从前甲板铺有25米木制跑道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翌年1月8日,伊利又驾同一飞机在后甲板铺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拦索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国的萨姆逊中尉和邓宁中校又分别驾机从行驶的军舰上完成了起飞和降落。这些勇敢者的试验,孕育了航空母舰的诞生。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它载机20架,但是原巡洋舰中部的建筑未拆除,甲板分别前后两块,飞机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险。1918年英国又将建造中的“卡吉士”号邮船改建为航空母舰,更名为“百眼巨人”。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可载机20架。

英国于1918年月日月开始建造“赫姆斯”(又译作“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却未能属于它。日本1919年参照“赫姆斯”的方案设计了“凤翔”号航空母舰。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舰空母舰。而“赫姆斯”于8个月后才建成服役。“凤翔”和“赫姆斯”均载机20余架,都建有直通甲板,舰桥。桅杆,烟囱等突出建筑物都移至飞行甲板右侧,这一布局特点为后来的航母所仿效。此后,美,法,等国也相继建造了航空母舰。

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航空母舰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20架老式“旗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从“光荣”号航母上起飞,击沉毁了塔兰托港内的3艘意大利战列舰。在后来的1941年5月追歼击沉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海战中,英军的航母与舰载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战争例充分说明了以战列舰为代表的重炮巨舰在海军中航空兵面前显得多么脆弱,但传统观念很强的英国海军仍未充分认识航空母舰载机的作用,致使英国在此后的太平洋海战中吃了大亏。相反,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日本海军对此却极为重视,专门派人收集研究塔兰托之战的情报。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实际就是塔兰托之战的重演。

1941年12月7日清晨,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54架日本飞机袭击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队。炸沉和重创美国战列舰各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6艘,炸毁飞机188架,官兵死伤约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

1942年5月4日-8日发生的珊瑚海大海战则完全是一场航母对航母,由舰载机决胜负的全新型远距离海战。此战中,美国有2艘航母和122架飞机参加参战,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飞机参战。结果是美国1艘航母被击沉,另1艘受伤,损失飞机架;日本1艘航母沉没,2艘受重创,损失飞机85架。而双方的舰队始终未互相见面,也未互射一炮。这一战改变了传统海战的面貌。在此后一系列太平洋海战中,美国在大部分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美国正是借航母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海战的胜利。航空母舰已成为新时代海战的主宰力量。

50年代,英国研制和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对航母的发展各国海军中现役航母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性能和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来越大,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飞机性能越来越好。在80年代后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和海湾战争中,航空母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于1958年2月刊日开工建造,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母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目前常规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一般为1.5-2.7毫米万公里,而核动力航母可50倍于此,这极大地增强了远洋作战和连续值勤的能力。继“企业”号之后,美国于70年代后又建造了7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和“尼米兹”的满载排水量均为9万余吨,可载机90架,后者外形稍大,续航能力为前者的2倍。“尼米兹”级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也是当今最大的军舰。

当前全球现役的航母情况

目前,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现役航母,总数共26艘,具体情况如下:

美国航母最多,共12艘,其中“尼米兹”级9艘,分别为“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杜鲁门”号、“里根”号。

俄罗斯现有航母1艘,名叫“库兹涅佐夫”号。英国有2艘航母,分别为“卓越”号与“皇家方舟”号。法国共2艘航母,分别为“戴高乐”号和“克莱蒙梭”号。意大利也有2艘,为“加里波第”号及“加富尔”号。巴西共2艘航母,分别为“米纳斯吉拉斯”号与“福煦”号(法国建造)。印度共有3艘航母,分别为“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泰国现有1艘航母,为“加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西班牙现有1艘航母,名叫“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

航母的功能要求

航母作为支持海军空中作战的平台, 美国海军队航母的主要要求如下:

运作, 维护和支持作战飞机

在使用寿命内, 允许机种更新 提供基本指挥和控制功能 拥有足够的机动速度和防卫能力 拥有有效的起降作战飞机的能力 拥有同时起降战机的能力 拥有快速空中警戒出击能力 允许长周期连续执行空中任务 允许在动力输出下降的情况下执行空中任务 提供有效空勤支持 提供有效的空中和甲板调度能力 拥有有效的通讯, 探测, 搜索能力 提供一定的点防卫能力 在结构, 强度, 和系统布局上有足够的生存力

航母的主要内部系统

航母的内部系统大致分成三大类

航海系统

推进系统 导航系统 通讯系统 运送系统 海上探测系统 损伤控制系统 自卫系统 燃料储存系统

航空系统

弹射系统 拦阻系统 运送系统 作战人员准备系统 战机升降机系统 武器升降机系统 飞机起飞准备系统 人员操作系统 空勤系统 降落辅助系统 救援系统 燃油系统 氧气氮气系统 空中探测系统 停泊控制系统 机库 降落操作系统 甲板控制系统 机库控制系统 车辆操作系统

支持系统

停泊系统 货物操作系统 清洁系统 人员指挥系统 弹药系统 被动保护系统 人员工作系统 医疗系统 生活服务系统 人员训练系统 电气系统 淡水生产系统 摄影处理系统 事故伤亡控制系统 人员编制系统 空调系统 润滑系统 通风系统 天象观测系统

航母甲板结构

关系密切

驱逐舰是战斗舰艇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它能在海上执行水面战斗、反潜、舰队防空、护航、侦察、巡逻、布雷等多种任务,素有“海战多面手”之称。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并与水雷、鱼雷和鱼雷艇的出现紧密相关。

试验原始鱼雷 1869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一位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成功地试验了他的原始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1870年,怀特海德鱼雷(又称“白头”鱼雷)在英国进行了表演。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靶舰应声被击沉。这种新式武器给英国海军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鱼雷的爆炸力不逊于大口径火炮的弹头,但其攻击行动却比火炮更加隐蔽。再加上鱼雷所攻击的是敌舰底部,因此对于敌舰来说,遭受攻击的后果更加致命。最初,鱼雷只是被装在灵活机动的小艇上,用来攻击敌舰。1877年,英国制造出了专门发射鱼雷的鱼雷艇“闪电”号,并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从此,出现了一种能够对付最大装甲舰的小艇――鱼雷艇。该艇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具有19节的航速,而其所装备的鱼雷则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84米。

驱逐舰

法国大批建造鱼雷艇

此后,奥地利、智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北欧各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1878年1月26日,俄国鱼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头”鱼雷,在70米距离上击沉了排水量2000吨的土耳其炮舰“英蒂巴”号。鱼雷的出现对当时的海军主力――战列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法国人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战胜英国在战列舰长期领先的地位,法国大批建造鱼雷艇,并将其部署在英吉利海峡。驱逐舰

感受到了压力

英国人立刻感受到了压力。为了对付新出现的鱼雷艇,1886年,英国改装了10艘巡洋舰来打击鱼雷艇。但巡洋舰速度太慢,只有17节。而到了1889年,法国已拥有了220艘鱼雷艇,俄国有152艘,意大利有129艘。有些最新的鱼雷艇航速已达27.5节。面对着这种威胁,英国决定建造一种比鱼雷艇吨位稍大、速度较快、力量较强的新型舰艇,专门用来驱逐鱼雷艇。1893年10月,第一艘鱼雷艇驱逐炮舰“哈沃克”号建成。“哈沃克”号长54.8米、宽5.48米,排水量240吨,以蒸汽机为动力,航速达27节。艇上装备1门76毫米炮和3门47毫米炮。经试航后表明,“哈沃克”号完全有能力同时对付两艇鱼雷艇,以掩护己方大舰的行动。不久,人们又为这种舰只装备了鱼雷发射管,使其不仅可驱逐鱼雷艇,同时也具有了攻击大舰的能力。这种鱼雷艇驱逐炮舰就是后来驱逐舰的前身。初期的鱼雷艇驱逐炮舰排水量在400~1500吨之间。

“哈沃克”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高的军舰,也应被视为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当时,英国人根据这类军舰专门用来歼击敌方鱼雷艇的功能,为其命名为“鱼雷艇歼击舰”,简称“歼击舰”。由于翻译上的关系,中国最初将其译为“驱逐舰”,并将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哈沃克”号一经问世,便立刻受到英国海军的好评,第二年英国海军就订货40艘。之后,各海军强国也纷纷效仿,驱逐舰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从英国的“哈沃克”号问世后,法国、德国、美国等其他海军大国也纷纷效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国在建造驱逐舰上的不断进步,反过来又刺激了英国。英国不满足于驱逐舰现有航速,但当时各国驱逐舰普遍采用的三冲程、四冲程往复式蒸汽机的功率已达到了极限。此时要想提高航速,就必须另辟蹊径。1897年,英国出现了一艘设计新颖的蒸汽游艇“图比尼亚”号。它的发动机采用了最新的帕森斯蒸汽涡轮机,其航速比当时海军的任何驱逐舰或鱼雷艇都要快。在试航中,该艇以36节的速度航行了1小时。英国海军后来利用该艇成果制造出了第一艘蒸汽轮机高速驱逐舰。

20世纪初,“大舰巨炮致胜论”使装甲舰和巡洋舰的排水量不断增大。于是,早先由巡洋舰所承担的侦察、巡逻、袭击和护卫等战斗任务,就逐渐落到了比巡洋舰吨位小但却更为快捷的驱逐舰身上。从此,驱逐舰成为了一各新的舰种。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俄、法、美、意、日等国共计建造了近600艘驱逐舰,其中英国就占200多艘。这些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1000~1300吨,航速为30~37节,多采用燃油蒸汽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1916年,俄国建造的“义加斯拉夫”号(十月革命后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号)驱逐舰,排水量为1350吨,航速35节,装备100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这是当时吨位较大、火力较强的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开始建造大型驱逐舰――驱逐领舰。后来,苏联等国也建造了这种驱逐舰。这种驱逐领舰至20世纪60年代末已被全部淘汰。

一战结束后

一战结束后,驱逐舰开始向着增强火力、增加航速的方向发展。鱼雷发射管从单管逐渐发展为双联至五联,每艘舰上装有1~2座。舰炮也逐步得到加强,主炮口径由原来的75毫米增大到130毫米,炮的数量也由1~2门增加到3~4门,有的甚至达到5~6门,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小口径舰炮。驱逐舰的航速也已增至40节。为与这些变化相适应,驱逐舰的排水量也就随之不断增大。

华盛顿海军协定

1922年,美、英、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华盛顿海军协定》。由于条约规定和限制了战列舰、巡洋舰及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和舰炮口径,各国遂纷纷转向建造驱逐舰,从而使驱逐舰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一战后的21年间,仅美国就建造了约300艘驱逐舰。后因发生经济危机,美国才被迫封存了其中的200艘,直至二战时才启封使用。

一战结束时,日本海军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同样因为受到《华盛顿海军协定》的限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的建造工程。首批10艘“吹雪”级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680吨,蒸汽轮机总功率36.8兆瓦,航速达38节,装备有3座127毫米双联装密封炮、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在当时的海军强国中也算得上是较为先进的。

广泛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驱逐舰能够执行多种任务,故被各参战国海军广泛使用。仅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军就投入了约1800艘驱逐舰参战。不过,由于当时“大舰巨炮制胜论”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战列舰、巡洋舰及日渐崛起的航空母舰才是舰队的核心。驱逐舰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兵器参战,主要是配合上述三种大舰作战,担任水面护航任务。

作战飞机参战

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今埃塞俄比亚)时,曾出动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参战。这一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航空兵力威胁的重视。各海军大国由此认为:航空兵力对海上舰艇同样可构成严重威胁。舰艇编队仅靠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及自卫武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门的防空舰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到1939年,以防空兵器为主的防空驱逐舰应运而生了。此外,由于声纳、雷达、深水炸弹和舰炮射击指挥仪的出现,也为驱逐舰提供了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从此,驱逐舰也由诞生之初的单纯水面作战任务,扩展到对水面、水下及空中之敌的全面攻击。

海战王牌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考验,驱逐舰显示出了比任何军舰都强的适应性。到大战结束时,驱逐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并深受海军官兵欢迎的舰种,故被人们誉为“海战王牌”、“三头六臂的海上多面手”。二战结束后,驱逐舰获得了比其他大中型军舰更快的发展。除了航空母舰和潜艇外,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军舰就是驱逐舰。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更是以驱逐舰作为该国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阶段

50年代以来,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装备上了舰对舰、舰对空导弹的驱逐舰,更是如虎添翼、勇不可挡。驱逐舰也从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正式服役

1991年7月4日,美国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号(DDG-51)在大西洋舰队正式服役。该舰的建成服役一时间在世界海军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美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上的数个“第一”:它是美国海军第一型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驱逐舰,使“阿利·伯克”级成为世界上第一级能够对付空中饱和攻击的驱逐舰;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隐身设计,可大大降低被敌探测发现的概率;是美国海军首次采用颁布式作战系统的舰艇,可使舰艇不至因一次命中而丧失全部作战效能;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模块设计”概念,为舰艇建造、维修和改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首次采取舰员集体防护的密闭三防区,有效地增强了在核、生、化战争中的作战能力。更为有趣的是,它是美海军有史以来首次以活人的名字命名的一种舰级。此人便是曾三度就任美海军作战部长的“阿利·A·伯克”海军上将。

“阿利·伯克”级具有很强对海、对岸攻击能力,主要担负航母编队、水面作战编队以及两栖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和对海、对岸作战任务。而作为世界上第三代导弹驱逐的先驱,它将一直服役到21世纪。

正文

活动于水面或水中,具有作战或保障勤务所需的战术技术性能的军用船只。是海军的主要装备。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击,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反封锁,支援登陆抗登陆等战斗行动;遂行海上侦察、救生、工程、测量、调查、运输、补给、修理、医疗、训练、试验等保障勤务。

舰艇一般由船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系统,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船舶装置和船舶系统,防护系统,特种装置和特种设备,工作、生活舱室,油、水、弹舱和各种器材舱等组成。具有坚固的船体结构,较高的航速,良好的抗沉性、耐波性和操纵性,与其使命相适应的战斗能力和勤务保障能力。

战斗舰艇分类

舰艇通常区分为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两大类。

战斗舰艇

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按其基本任务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种。水面战斗舰艇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布雷舰、反水雷舰艇和登陆舰艇等。潜艇有: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等。在同一舰种中,按其排水量、武器装备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级,如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苏联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等。在同一舰级中, 按其外型、构造和战术技术性能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型。水面战斗舰艇, 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通常称为舰;500吨以下的,通常称为艇。潜艇,则不论排水量大小,统称为艇。战斗舰艇的船体线型都是适于航行的流线型。水面战斗舰艇,按其航行原理的不同,区分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气垫型。潜艇通常为水滴型或“雪茄”型。

性能

水面战斗舰艇的满载排水量,最小的只有十几吨,最大的近10万吨,航速15~60节,续航力300~8000海里(核动力航空母舰可达70万海里),自给力3~30昼夜,耐波力为3~6级海况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9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潜艇的水下排水量500~30000吨,水下航速15~42节,续航力4000~20000海里(核动力潜艇可达10~40万海里),自给力10~90昼夜,下潜深度200~500米。

船体结构

水面舰艇的船体结构一般包括甲板以下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大部分采用钢材和纵式构架,部分扫雷舰艇和快艇采用木材、铝合金或玻璃钢和横式构架。主船体结构最坚固,由1~10层甲板、5~25道水密横隔壁和若干轻隔壁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舱室,并承受各种外力,以保证舰艇的强度、稳性、浮性、抗沉性和满足舱室布置的要求。上层建筑1~10层,只承受局部外力。潜艇一般包括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艇体,采用高强度钢材结构;耐压艇体由1~4层甲板、4~11道耐压艇壁分隔成若干舱室。

动力装置

航空母舰、巡洋舰多数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有的巡洋舰采用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驱逐舰、护卫舰一般采用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登陆舰艇一般采用蒸汽轮机、柴油机或燃气轮机。反水雷舰艇一般采用柴油机。小型舰艇一般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潜艇采用柴油机-电动机动力装置或核动力装置。战斗舰艇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最小的为数百千瓦,最大的达220500千瓦(30万马力)。推进系统多数采用水螺旋桨推进器,少数采用喷水推进器或空气螺旋桨推进器,桨和轴各为1~4个,发电机总功率为数千瓦至数万千瓦。

武器系统

现代战斗舰艇的武器装备有:舰载机,导弹,舰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扫雷具和猎雷设备;电子对抗系统;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系统。战斗舰艇按其战斗使命,装备一至数种武器,多以一种武器为主,其余武器为辅。

现代舰艇多装有各种武器的射击指挥控制系统和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

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

现代战斗舰艇装备有各种雷达(见舰载雷达)、声纳、光学器材等观察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各种导航设备,组成较完善的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以及舰艇内部通信系统。

船舶装置和船舶系统 现代战斗舰艇有锚、舵、小艇和系泊、拖曳、减摇等装置,消防、洗消、空调、淡水、排水、污水、疏水、喷注和灌注等系统。

勤务舰船

亦称辅助舰船或军辅船。用于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船体多为排水型,钢材结构,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小的只有十几吨,大的达数万吨。航速30节以下。勤务舰船装备有适应其用途的装置和设备,有的装备有自卫武器,按用途区分为:①侦察船,用于海上侦察。有电子侦察船、海洋监视船等。②通信船,用于海上通信。有通信中继船、卫星通信船等。③海道测量船,用于海区和航道测量。④海洋调查船,用于对海洋的地质、地貌、 水文、气象、物理、化学、 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⑤防险救生船。⑥工程船。⑦破冰船。⑧试验船,用于武器装备的试验。有武器试验船和设备试验船等。⑨训练舰船, 用于海上训练或训练保障。有练习舰(艇)、靶船等。⑩供应舰船。运输舰船。修理船,用于对海上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修理。医院船。基地勤务船,用于基地、港口内部勤务。有港内运输艇、供应艇、交通艇、港口拖船、灯标(浮标)船、带缆艇、消防艇和废油回收艇等。

简史

舰艇的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三个时期。

古代战船

随着水上战争的出现,舟船开始用于战争,并逐渐发展成为各种专用战船。中国和东地中海一些国家是古代战船建造的先驱。早期的古代战船是桨船。据史料记载,中国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时曾使用舟船运兵渡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中国古代战船已有了适应战斗需要的型制。一些沿海诸侯国把战船划分为 “大翼”、“中翼”、 “小翼”、“突冒”等,并有“余皇”一类的战船作为王船(旗舰)。西汉初期,战船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战船──“楼船”高十余丈。三国时期,最大的楼船高5层。唐朝的李皋(733~792)发明了行驶轻捷的车轮船。11世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装上战船。1130年,宋朝杨么起义军使用的车轮船,最大的装有24个车轮,对称安装于两舷,用人力踏动,行驶迅速。明朝初期,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所用“宝船”长44丈4尺(约137米),宽18丈(约56米),张12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明洪武(1368~1398)初年,战船上装备了碗口铳。

在地中海地区,古代埃及、罗马、腓尼基、迦太基、希腊、波斯等国都曾建立过海上舰队。公元前3世纪,有了单列、双列桨战船。

桨船为平底木船,靠人力划桨前进,航速较低,只适于在内河、湖泊和沿岸海区活动。船上战斗人员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掷器和纵火器等交战。有的战船,船首有尖锐的冲角或犁头,用以撞沉或犁沉敌船。中国古代桨船,装备有公输般发明的钩拒,对敌船“退则钩之,进则拒之”,较大的战船还装有用以打击敌方战船的长的拍杆。这些都是近战格斗的有力战具。古罗马桨船采用两端带钩的接舷板,以利于进行接舷战。

风帆战船

风帆战船以风力为主要动力,船体也是木质,但结构较坚固,吨位增大,船型狭长,船舷高,航海性能较好,能远离海岸活动。16~17世纪,有了排水量为一千数百吨、2~3层甲板、装有几十门到上百门火炮的大型战船──战列舰(图 1)。至19世纪中叶,战列舰的排水量达4000吨,航速10~14节,装备舰炮一百数十门。随后又出现了较战列舰吨位小、舰炮门数少、航速高,适于远洋巡航作战的巡洋舰。舰艇

在风帆战船发展的同时,适应舰队远洋作战需要的勤务船只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主要是运送兵员和为舰队运送补给品的运输船。

近代舰艇

19世纪初,军舰采用了蒸汽机,出现了明轮蒸汽舰。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螺旋桨推进器蒸汽舰,舰炮从滑膛炮过渡到线膛炮,从发射球形实心弹过渡到发射圆锥形爆炸弹,从固定的舷炮发展到可旋转的炮塔炮。随着舰炮射程、命中率和破坏力的提高,迫使大型军舰采用装甲防护,出现了装甲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船体材料逐步由钢材取代木材。大型军舰的排水量增至1万吨以上,装备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具有更良好的机动性能,装备更多的武器,携带更多的燃料和军需品,使舰艇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图2)。鱼雷和近代水雷问世后,出现了鱼雷艇、驱逐舰、布雷舰等中小型舰艇。鱼雷艇的出现,使巨舰大炮制胜的海战传统观念遇到了挑战,正如F.恩格斯在《反杜林论》(1878)中指出的“最小的鱼雷艇将因此要比威力最大的装甲舰厉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3页)。因此迫使大型军舰采取水下防护措施,如设置多层防雷隔舱等。中国近代海军始于清同治初,曾拥有装甲舰、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等130多艘,约12万吨。中国于1889年建造的“平远”号巡洋舰,1902年建造的“建威”号和“建安”号鱼雷快船(即驱逐舰),都是当时性能较好的军舰。

20世纪初期

各主要海军国家大力发展装甲舰和装甲巡洋舰,以后分别改为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排水量增至4万吨左右。同时出现了潜艇、护卫舰、扫雷舰艇、水上飞机母舰等新舰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俄、意、德、奥等国海军的主要战斗舰艇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共1200余艘,在战争中显示了很大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勤务舰船从开始时的430万吨发展到3000万吨。战后,一些海军国家继续建造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大批快艇,并出现了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法、德、意、日等国海军有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共一千数百艘,还有大量小型舰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和潜艇发挥了显著作用,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海军的重要突击兵力。战列舰难以发挥它过去那种主力舰的作用,且易于遭受攻击,战后各国不再建造。80年代,美国又将“新泽西”号、“艾奥瓦”号、“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导弹重新服役。为适应登陆作战、反潜战和反水雷作战的需要,一些国家建造了大批登陆舰艇、猎潜舰艇和反水雷舰艇。舰载机、鱼雷、水雷的不断革新,雷达、声纳等探测设备的广泛应用,舰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的不断改进,造船材料和工艺的不断发展,使战斗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大为提高,勤务舰船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现代舰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迅速发展,舰艇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50年代初期,航空母舰开始装备喷气式飞机和机载核武器。50年代中期,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建成服役。50年代末,导弹开始装备在舰艇上。60年代,出现了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见彩图),战略导弹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图3),核动力巡洋舰和直升机母舰等。70年代以来,出现了搭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航空母舰,通用两栖攻击舰,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海洋监视船等。大中型舰艇大多搭载有直升机,导弹已成为战斗舰艇的主要武器,装备了自动化的舰艇作战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先进的船舶设备(变螺距螺旋桨、艏转向装置、防摇水舱等)和电子仪器(惯性导航仪、雷达、卫星导航设备等)。水翼技术应用于快艇,气垫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登陆艇和快艇。造船工业日趋模式化。这些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

现代勤务舰船也大量采用了新技术,如气垫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核动力装置和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先进的船舶设备和电子仪器。

发展趋势

今后,将有更多的战斗舰艇采用水翼和气垫技术,小水线面双体型船将进入实用阶段。一些大中型战斗舰艇将装备中远程巡航导弹,将有更多的战斗舰艇装备近程巡航导弹、高发射率的密集阵火炮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更多的中小型舰艇将搭载直升机。将有更多的航空母舰和潜艇采用核动力装置,中小型舰艇将普遍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 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还会出现超导电磁推进系统。舰艇的操纵、指挥、通信、导航和武器控制等将实现高度自动化。一些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的排水量有增大的趋势,防护系统将更加完善,舰员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军舰介绍

军舰是在海上执行战斗任务的船舶。直接执行战斗任务的叫战斗舰艇,执行辅助战斗任务的是辅助战斗舰艇。军舰与民用船舶的最大区别是舰艇上装备有武器;其次是军舰的外表一般漆上蓝灰色油漆,舰尾悬挂海军旗或国旗;桅杆上装有各种用于作战的雷达天线和电子设备也是军舰有别于民船的一个标志。

军舰被认为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在外国领海和内水中航行或停泊时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军舰中战斗舰艇种类最多,它又分为水面舰艇和潜艇两大类。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布雷舰、扫雷舰、登陆舰、两栖攻击舰等;潜艇则有攻击型潜艇和战略潜艇等。辅助战斗舰艇又称勤务舰艇,主要用于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它包括:军事运输舰船、航行补给舰船、维修供应舰船、医院船、防险救生船、试验船、通信船、训练船、侦察船等。

军舰发展历经了数千年时期,从桨帆船的冷兵器时代发展到核武器时代。军舰的造船材料从木质到铁壳到钢铁装甲;动力从人工划桨和风帆动力发展到蒸汽轮机和核动力;武器装备则从冷兵器到火器,终至核武器。战斗方式的变化从最早的撞击、接舷白刃战发展到舰炮、鱼雷攻击,现代则使用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军舰之间的战斗已经不再需要面对面的形式了。航空母舰的出现与发展则让海上战斗的形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海战已经从水面变成水下、水面、空间的三维立体战争。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炮,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多用途大中型水面战舰,它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

巡洋舰

(图)(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中世纪帆船时代的巡航舰是现代巡洋舰的起源,它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于1514年下水,1593年改建的“亨利”号战船。巡航舰火炮较少(约50门),但航速较快。它通常不参加舰队的战列线炮战,主要用于侦察,巡逻,护航或对敌商船的作战。

19世纪初船用蒸汽机诞生之后,也引起了巡航舰的革命。但初期的明轮式推进器效率低,难以经受大风浪和炮火,还不能赋予巡洋舰快捷和远洋机动作战的特性。

1884年前后,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轻型巡洋舰“响尾蛇”号。1845年,英国海军曾组织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响尾蛇”号与另一艘动力相当,但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轮船“爱里克托”号船尾系上钢缆,船头朝相反方向,同时抽前开,看谁拉得支谁 ,以鉴别哪种推进器效率高,产生的推力大。比赛结果是“响尾蛇”号巡洋舰把“爱里克托”号轮船拉了过来,证明的螺旋桨推进器在推进优越性。而且螺旋桨安装在水线以下,抗毁性好。

螺旋桨的采用不仅使巡洋舰的特点得以实现,而且使军舰可以安装苯重的装甲而不致太多地影响其机动性。185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光荣”号它的船身为木制,船舷包有铁皮装甲,以蒸汽机为动力,采用螺旋桨推进,辅以风帆,它在外形上和以往的风帆式战船基本相同,仍使用固定舰炮。

在南北战争期间(1816-1865年),美国建造了最早的装有旋转炮塔式舰炮的装甲巡洋舰“班长”号,在作战中显示了它的特点。这以后,巡洋舰作为一种既可随舰队列阵作战,又可远洋独立作战的机动性战舰,得到了各国海军的肯定,由于军舰动力装置的进步,不仅使巡洋舰获得了更快捷的机动性,而且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彻底摆脱了风帆,具备了与现代巡洋舰相类似的外形。1904年,世界上第一艘装有汽轮机的巡洋舰-英国建造的“紫石英”号下水了,标志着现代巡洋舰的诞生。

现代巡洋舰问世后,在随后发生的日俄战争(1904-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在多次海战里有出色的成绩。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5000-20,000吨,主炮口径在150-280毫米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重型巡洋舰。但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大型炮舰的地位日渐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已很少建造巡洋舰。50年代后,由于导弹技术,电子技术与核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使巡洋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获得了新生,并改变了厚甲重炮的面貌,突出了防空,反潜的作用,其打击水面目标的作用反而退后其次了。

导弹巡洋舰-美国在1953年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上加装了“天狮星-1”型导弹发射装置。1955年为两艘“波士顿”级巡洋舰装备防空导弹。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导弹巡洋舰,因为它们的主要武器仍是原有的大口径火炮。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导弹巡洋舰是苏联于1959年开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罗兹尼”号。它的满载排水量为5500吨,最大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12 500公里,它装备有2座4联装的反舰导弹身发射装置和3座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反潜武器为2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和2座3联鱼雷发射管,火炮驻为2座76毫米双联装全自动平高两用炮和4座30毫米管全自动远射炮。由此可见,导弹巡洋舰火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进行舰艇间的炮战,所以它的火炮口径比以前大为减小。

几乎与“格罗兹尼”同时,美国也建造了自己最早的导弹巡洋舰“莱希”号,它比“格罗兹尼”稍大,导弹也装备得更多一些,满载排水量为8200吨,装备有2座4联装反舰导弹,2座双联装防空导弹,1座3联装反潜导弹,火炮为2座162毫米舰炮。

这之后,英,法,也建造了自己的导弹巡洋舰,美,苏又发展了多种型号不同用途的导弹巡洋舰。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约80艘巡洋舰中,除少数为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英,美等国退役的二手货之外,其余均已实现了导弹化。

核动力巡洋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于1957年12月开工,1960年下水的“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核动力巡洋舰的最大特点就是续航能力强,它可连续航行几年,绕地球数周而无需补充燃料。“长滩”号满载排水量为1.8万吨,装备有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此后,美国又建造了4种型号8艘核动力巡洋舰。

前苏联的“基洛夫”号和“伏龙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除美国外其它国家仅有的两艘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达2.8万吨,舰上各种导弹发射装置达250管之多,最多可携带296枚导弹。它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下水。

巡洋舰

驱逐舰是战斗舰艇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它能在海上执行水面战斗、反潜、舰队防空、护航、侦察、巡逻、布雷等多种任务,素有“海战多面手”之称。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并与水雷、鱼雷和鱼雷艇的出现紧密相关。

此后,奥地利、智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北欧各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1878年1月26日,俄国鱼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头”鱼雷,在70米距离上击沉了排水量2000吨的土耳其炮舰“英蒂巴”号。鱼雷的出现对当时的海军主力――战列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法国人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战胜英国在战列舰长期领先的地位,法国大批建造鱼雷艇,并将其部署在英吉利海峡。

驱逐舰

英国人立刻感受到了压力。为了对付新出现的鱼雷艇,1886年,英国改装了10艘巡洋舰来打击鱼雷艇。但巡洋舰速度太慢,只有17节。而到了1889年,法国已拥有了220艘鱼雷艇,俄国有152艘,意大利有129艘。有些最新的鱼雷艇航速已达27.5节。面对着这种威胁,英国决定建造一种比鱼雷艇吨位稍大、速度较快、力量较强的新型舰艇,专门用来驱逐鱼雷艇。1893年10月,第一艘鱼雷艇驱逐炮舰“哈沃克”号建成。“哈沃克”号长54.8米、宽5.48米,排水量240吨,以蒸汽机为动力,航速达27节。艇上装备1门76毫米炮和3门47毫米炮。经试航后表明,“哈沃克”号完全有能力同时对付两艇鱼雷艇,以掩护己方大舰的行动。不久,人们又为这种舰只装备了鱼雷发射管,使其不仅可驱逐鱼雷艇,同时也具有了攻击大舰的能力。这种鱼雷艇驱逐炮舰就是后来驱逐舰的前身。初期的鱼雷艇驱逐炮舰排水量在400~1500吨之间。

“哈沃克”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高的军舰,也应被视为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当时,英国人根据这类军舰专门用来歼击敌方鱼雷艇的功能,为其命名为“鱼雷艇歼击舰”,简称“歼击舰”。由于翻译上的关系,中国最初将其译为“驱逐舰”,并将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哈沃克”号一经问世,便立刻受到英国海军的好评,第二年英国海军就订货40艘。之后,各海军强国也纷纷效仿,驱逐舰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从英国的“哈沃克”号问世后,法国、德国、美国等其他海军大国也纷纷效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国在建造驱逐舰上的不断进步,反过来又刺激了英国。英国不满足于驱逐舰现有航速,但当时各国驱逐舰普遍采用的三冲程、四冲程往复式蒸汽机的功率已达到了极限。此时要想提高航速,就必须另辟蹊径。1897年,英国出现了一艘设计新颖的蒸汽游艇“图比尼亚”号。它的发动机采用了最新的帕森斯蒸汽涡轮机,其航速比当时海军的任何驱逐舰或鱼雷艇都要快。在试航中,该艇以36节的速度航行了1小时。英国海军后来利用该艇成果制造出了第一艘蒸汽轮机高速驱逐舰。

20世纪初,“大舰巨炮致胜论”使装甲舰和巡洋舰的排水量不断增大。于是,早先由巡洋舰所承担的侦察、巡逻、袭击和护卫等战斗任务,就逐渐落到了比巡洋舰吨位小但却更为快捷的驱逐舰身上。从此,驱逐舰成为了一各新的舰种。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俄、法、美、意、日等国共计建造了近600艘驱逐舰,其中英国就占200多艘。这些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1000~1300吨,航速为30~37节,多采用燃油蒸汽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1916年,俄国建造的“义加斯拉夫”号(十月革命后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号)驱逐舰,排水量为1350吨,航速35节,装备100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这是当时吨位较大、火力较强的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开始建造大型驱逐舰――驱逐领舰。后来,苏联等国也建造了这种驱逐舰。这种驱逐领舰至20世纪60年代末已被全部淘汰。

一战结束后,驱逐舰开始向着增强火力、增加航速的方向发展。鱼雷发射管从单管逐渐发展为双联至五联,每艘舰上装有1~2座。舰炮也逐步得到加强,主炮口径由原来的75毫米增大到130毫米,炮的数量也由1~2门增加到3~4门,有的甚至达到5~6门,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小口径舰炮。驱逐舰的航速也已增至40节。为与这些变化相适应,驱逐舰的排水量也就随之不断增大。

1922年,美、英、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华盛顿海军协定》。由于条约规定和限制了战列舰、巡洋舰及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和舰炮口径,各国遂纷纷转向建造驱逐舰,从而使驱逐舰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一战后的21年间,仅美国就建造了约300艘驱逐舰。后因发生经济危机,美国才被迫封存了其中的200艘,直至二战时才启封使用。

一战结束时,日本海军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同样因为受到《华盛顿海军协定》的限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的建造工程。首批10艘“吹雪”级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680吨,蒸汽轮机总功率36.8兆瓦,航速达38节,装备有3座127毫米双联装密封炮、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在当时的海军强国中也算得上是较为先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驱逐舰能够执行多种任务,故被各参战国海军广泛使用。仅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军就投入了约1800艘驱逐舰参战。不过,由于当时“大舰巨炮制胜论”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战列舰、巡洋舰及日渐崛起的航空母舰才是舰队的核心。驱逐舰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兵器参战,主要是配合上述三种大舰作战,担任水面护航任务。

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今埃塞俄比亚)时,曾出动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参战。这一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航空兵力威胁的重视。各海军大国由此认为:航空兵力对海上舰艇同样可构成严重威胁。舰艇编队仅靠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及自卫武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门的防空舰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到1939年,以防空兵器为主的防空驱逐舰应运而生了。此外,由于声纳、雷达、深水炸弹和舰炮射击指挥仪的出现,也为驱逐舰提供了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从此,驱逐舰也由诞生之初的单纯水面作战任务,扩展到对水面、水下及空中之敌的全面攻击。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考验,驱逐舰显示出了比任何军舰都强的适应性。到大战结束时,驱逐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并深受海军官兵欢迎的舰种,故被人们誉为“海战王牌”、“三头六臂的海上多面手”。二战结束后,驱逐舰获得了比其他大中型军舰更快的发展。除了航空母舰和潜艇外,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军舰就是驱逐舰。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更是以驱逐舰作为该国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

50年代以来,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装备上了舰对舰、舰对空导弹的驱逐舰,更是如虎添翼、勇不可挡。驱逐舰也从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7月4日,美国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号(DDG-51)在大西洋舰队正式服役。该舰的建成服役一时间在世界海军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美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上的数个“第一”:它是美国海军第一型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驱逐舰,使“阿利·伯克”级成为世界上第一级能够对付空中饱和攻击的驱逐舰;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隐身设计,可大大降低被敌探测发现的概率;是美国海军首次采用颁布式作战系统的舰艇,可使舰艇不至因一次命中而丧失全部作战效能;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模块设计”概念,为舰艇建造、维修和改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首次采取舰员集体防护的密闭三防区,有效地增强了在核、生、化战争中的作战能力。更为有趣的是,它是美海军有史以来首次以活人的名字命名的一种舰级。此人便是曾三度就任美海军作战部长的“阿利·A·伯克”海军上将。

“阿利·伯克”级具有很强对海、对岸攻击能力,主要担负航母编队、水面作战编队以及两栖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和对海、对岸作战任务。而作为世界上第三代导弹驱逐的先驱,它将一直服役到21世纪。

拼音是jian的汉字

展开收起

拼音是jian的汉字共有251个,如下:

渐|茧|栫|梘|検|椾|榗|樫|橌|橏|橺|检|槛|櫼|殱|歼|涀|减|湕|涧|滥|溅|瀐|瀳|瀸|瀽|熞|熸|牋|犍|猏|玪|珔|瑊|瑐|监|睷|瞯|瞷|睑|碊|磵|礀|礆|礛|稴|笕|笺|箴|篯|简|籈|籛|糋|絸|缄|缣|繝|茧|纎|纤|聻|臶|舰|艰|菺|葌|葏|葥|蔪|蕑|蕳|荐|藆|虃|蠒|袸|裥|裥|襺|见|覸|詃|諓|谏|謭|谮|譼|譾|谮|豜|豣|賎|贱|趝|践|轞|醎|醶|釰|釼|鈃|銒|銭|鋄|鋻|钱|錬|錽|鍊|鍳|键|鎫|鏩|鐗|鐧|鐱|鉴|鉴|鑬|鑯|鑳|钘|闲|间|险|鞬|韀|鞯|饯|餰|馢|骞|骞|鬋|鰎|鰜|鰹|鳒|鳽|鵳|鹣|鹸|咸|鹻|碱|麉|黚|黬|奸|见|件|减|尖|间|键|贱|肩|兼|建|检|箭|煎|简|剪|歼|监|坚|健|艰|荐|剑|溅|涧|鉴|践|捡|柬|笺|俭|碱|硷|拣|舰|缄|饯|翦|鞯|戋|谏|牮|枧|腱|趼|缣|搛|戬|毽|鲣|笕|谫|楗|囝|蹇|裥|踺|睑|謇|鹣|蒹|僭|锏|湔|俴|倹|偂|傔|僣|俭|冿|剣|剱|剑|劎|劒|劔|囏|坚|堿|堑|墹|奸|姧|寋|帴|开|弿|彅|徤|惤|戬|挸|拣|揃|揵|捡|擶|攕|旔|暕|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