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减灾行动
释义

《中国的减灾行动》是全面介绍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的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1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介绍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并答记者问,同时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简介

5月12日是中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2009 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表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减灾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全社会为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和防范能力。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邹铭表示,2009年5月12日,是中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活动日结束后,将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认真总结,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中国的减灾行动》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对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做一介绍,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减灾所做的巨大努力。

内容

《中国的减灾行动》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全文约1.6万字,分为前言、自然灾害状况、减灾战略目标和任务、减灾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减灾能力建设、减灾的社会参与、减灾的国际合作、结束语8个部分。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白皮书表示,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主要特点。

白皮书说,中国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加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白皮书说,中国注重减灾的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逐步把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中国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减灾救灾领导体制。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中国建立了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重视减灾的能力建设,在减灾工程、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区减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白皮书说,中国重视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减灾事业,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白皮书表示,中国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能力建设,在重大灾害中相互援助。

白皮书强调,中国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全社会的综合减灾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九大任务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中国政府在《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即:建立比较完善的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减灾意识和技能显著增强,人员伤亡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减灾的战略目标和九大任务。

一、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

二、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三、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

四、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

五、加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六、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

七、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

八、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九、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三大亮点

亮点一:防灾减灾更加关注民生

白皮书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列出防灾减灾的成就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最后,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行动指南。

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重视推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建立了以国家减灾委为核心的各级部门组成的综合运作体系,基本形成了国家防灾减灾行动规划,巨灾检测体系和物资储备体系都已初步建立。

这份白皮书首要的亮点就是高度关注民生,集中体现在更加强调高风险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减灾工作建设。白皮书特别强调,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同时注重提高农村居民住房的抗灾能力建设。

亮点二:基层减灾能力建设贴近百姓

《中国的减灾行动》是一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白皮书,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

白皮书指出,完善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演练。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面开展城乡民居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在多灾易灾的城乡社区建设避难场所。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

亮点三:防灾减灾强调联动机制

白皮书指出,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中国建立了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灾救灾工作机制。中央政府构建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

面对自然灾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减灾行动分为四部分:第一是安全建设,安监部门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第二是覆盖全国的救灾救济工作,也就是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门监督;第三是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第四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也就是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分散巨灾风险。

与这几项工作相配套的是三个“软工作”:首先是教育科研体系的初步形成和完善,其次是信息传播体系的建立,最后是建立灾害的应急动员体系。只有每个部门分工明确又环环相扣,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提高,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得更远。

意义

《中国的减灾行动》是中国第一部减灾白皮书,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中央外宣办共同编写。邹铭表示,设立防灾减灾日和颁布减灾白皮书,旨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2004年,国务院提出了中国防震减灾工作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透露,未来中国的减灾行动将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规划,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与此同时,国家将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明确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主体、程序和内容,强化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国际救援的组织协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