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艰难的革命 |
释义 | 《艰难的革命》虽然是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艰难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史的梳理,而是重点就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活动、现实主义理论、新旧美学之争、审美实践、几次美学大讨论等做出了尽可能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书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突出了问题意识,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解读。 版权信息书 名: 艰难的革命(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丛书) 作 者:马驰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ISBN: 9787810648844 开本: 32 定价: 18.00 元 作者简介马驰,1955年12月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文化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独立撰写的著作有:《叛逆的谋杀者——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述要》、《卢卡奇美学思想论纲》、《“新马克思主义”文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史》、《理论、文化与实践》等。 编辑推荐本丛书以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发展与演变为研究对象,分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力求比较完整和深入地反映、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学的全貌。丛书着重以学术史的研究方式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意义、方法和对象;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建构方向、特性和价值;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总体学术历程、知识背景及其变异、与西方美学的关系;二十世纪中国美学资源的承续与突破、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学术论争及其学术建构价值。 这套以20世纪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发展与演变为研究内容的丛书,以求比较完整和深入地反映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面貌,而且试图能从学术史层面建构起一种新的美学史观和美学史研究方式。并突出了“以问题带史”的特点,强调以学术史研究的立场来讨论20世纪中国美学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学术史所倚重的知识价值特性与知识含量增长来反顾百年中国美学的意义。同时,本丛书深入探讨了涉及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20世纪中国美学的总体学术历程及其建构方向、特性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20世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关系以及对本土美学资源的承续与突破,20世纪中国美学重要论争及其学术建构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建设的影响和启示等等。其中不管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解读。《艰难的革命》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丛书》的其中一册。 图书目录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初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中国知识分子初识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节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艺术问题的开端 第二章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在革命文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从“文学革命”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第三节 党真正领导左翼文学运动的开端 第三章 无产阶级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 第一节 开辟条光明的路 第二节 左翼文化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第三节 倡导文艺大众化 第四章 从提倡“文学革命”到“史底唯物论批评” 第一节 倡导以民众为本体的“平民文学” 第二节 对“静穆”审美理想的批判 第五章 “为完成一切新任务”而探讨道路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必须确定新的路线 第二节 采用国际普罗文学的新的大众形式 第六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第一节 在发展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第二节 “左联”内部有关世界观与仓!f作方法的关系的不同表述 第三节 对典型问题的不同理解 第四节 同一创作方法的不同实践 第七章 抵制旧美学。提倡新美学 第一节 对观念论美学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 新美学的理论建构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第一节 文化、大众、革命三位一体的审美实践 第二节 文艺的政治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对文艺审美特质的分析 第四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初步探索 第九章 美学讨论与主义之争 第一节 表现新的人民的新的品质 第二节 “双百”方针与美学争鸣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新时期的拓展 第一节 对文艺与上层建筑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 重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探讨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 第四节 重提反映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