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尖头七鳃鲛 |
释义 | 简介学名 Heptranchias perlo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中文名 尖头七鳃鲛 科中文名 六鳃鲛科 科号科名 029 Hexanchidae 模式种产地 Mediterranean Sea 大陆名 尖吻七鳃鲨 栖息环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俗名 油棘、七鳃沙 栖息深度 0 - 0 公尺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否 最大体长 137 cm 经济性 是 台湾分布 东部、东北部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分类六鳃鲛目(六鳃鲨目) 型态特征 体延长,眼呈椭圆形,无瞬膜。具7对鳃裂。鱼体背侧呈暗褐色,近腹部呈淡色,背鳍上部和尾端灰黑色。前部亚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头稍平扁;尾基上下方无凹洼。吻中长,前缘尖突。眼大,长椭圆形,无瞬膜。鼻孔小,近于吻端。口裂宽,深弧形;上下唇褶不发达。颌齿侧齿而尖锐;上颌无正中齿,每侧9-10个,每齿均具一细长钩状齿头,具小齿头1-3,愈往后侧具较多小齿头;下颌正中具一齿,中央齿头大,侧齿头细小,每侧5齿,长方形,内外侧具1-5小齿头。喷水孔细小,位于眼后缘上方。鳃孔7个。背鳍一个,小而后位,起点与腹鳍后缘相对,后缘凹入,上角钝圆,下角延长尖突;胸鳍宽大,镰刀状,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尾鳍狭长,尾椎轴低平,上叶不发达,下叶前部具显著三角形突出,中、后部间具缺刻。体背侧暗褐色;吻腹侧及腹部淡色;各鳍灰褐色;背鳍上部及尾鳍末端灰黑色。 栖所生态深海底栖大型鲨鱼,常在水深27~270公尺处活动,甚至可下潜至1000公尺深。肉食性,以小鲨鱼、魟、甲壳类和头足类为食。卵胎生,每次可产9~20尾幼鲨。 栖息于大陆棚或岛屿棚斜坡外缘的近、外海底栖大型鲨类,一般栖息深度在100-40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达1,000公尺,偶被捕获于水表层。主要以其它小型鲛类、小型硬骨鱼类、甲壳类及乌贼等为食。卵胎生,一胎可产下9-20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26公分。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除了东北太平洋外之世界各温带及热带海域。本省东北部及东部海域曾发现。 渔业利用偶由延绳钓、流刺网或底拖网捕获,肝具丰富之油脂,但非重要之食用鱼,一般以加工食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