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嫁接黄瓜根腐病
释义

中文学名:嫁接黄瓜根腐病

病原中文名:一种拟茎点霉

病原拉丁学名:Phomopsis sp.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黄瓜、南瓜、越瓜等葫芦科植物

为害症状

嫁接黄瓜在头1个月内发育正常,摘心后至收获期开始发病,接穗黄瓜病情进展较缓慢,初期叶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或阴天恢复原状,持续数天后下部叶片开始枯黄,且逐渐向上扩展,抑制侧枝生长致黄瓜发育不良;用作砧木的黑子南瓜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褐腐败,致全株枯死。发病轻的外部病症不明显,砧木和接穗的维管束也未见变色,但细根变褐腐烂,主根和支根一部分变为浅褐色至褐色,严重的根部全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后细根基部发生纵裂,且在不整形的纵裂中间产生灰白色的黑带状菌丝块,在根皮细胞可见密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态特征

该病原为一种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PSA培养基上能产生灰白色菌丝,形成褐色至暗褐色菌落,菌丝具隔,直径1.5~16微米,大小差别较大,有时形成黑色扁平不规则形菌核,大小0.02~10毫米,未见形成孢子;病菌在黄瓜茎叶加水琼脂培养基上,20℃连续光照10天,在黑色孢子器里生成A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7~11×3~4微米,未见B型孢子。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2℃,最低8℃,一般低温对病菌发育有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定植嫁接黄瓜易发病,地温15~30℃均可发病,20~25℃发病重。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育苗床或育苗温室土壤覆盖塑料膜,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土温38~40℃消毒24小时,42℃6小时,48~51℃10分钟即可奏效,经热处理的苗床,发病率低。

(2)选用抗病品种做砧木,据试验云南黑子南瓜较其他品种抗病,辽宁的南砧1号也可应用。

药剂方法

(1)土壤消毒。在苗床和温室土壤上覆盖农膜,利用太阳能消毒。土温38~40℃条件下24小时,42℃条件下6小时,48~51℃条件下10分钟即可杀灭土壤中大部分致病病菌。对发病重的地块或苗床可用多菌灵、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等,以1∶10配成药土,播种或定植前按每1/15公顷用药1.2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2)加强管理,提高抗性。定植后,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结瓜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并及时追肥,防止脱肥造成植株早衰。

(3)药剂灌根。发病初期,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毫升。

(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也可施用绿丰生物肥。

(5)发病初期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