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价值主义 |
释义 | 价值主义的理论在价值论中,至少有下列四种理论:(1)价值是主观的;(2)价值是客观的;(3)价值是非主观的,又非客观的,而是关系的;(4)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本文观点本文认为,这四种学说,都不够周延,所以提出一种新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即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必须有一个主体,但我们都在追求对许多价值的共享,如果对某一价值的共享程度很高,那么主观的价值看起来像是客观的,这种价值称为“准客观”;同时认为价值具有统计性。文中论述了价值与效用、评价、幸福等名词有区别,并批评了客观主义价值论、关系价值论等非主观主义价值论。 价值主义的高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价值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相并列。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各门特殊的具体的人文学科中共同性的、即一般的价值问题为对象,从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研究。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的最一般基础部分。 马克思对价值主义的理解依据对价值和评价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形成了自己实践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占人类绝大多数、并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民群众为唯一的、最高的价值主体。人民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着的范畴。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认为,无论何时,都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4)追求和实现人类价值目标的现实途径,在于革命地改造现实社会,否定人剥削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使人与人的社会分裂和对抗彻底消失并不能再产生的历史条件,逐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统一。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具体形式;(5)在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长期、尖锐的社会斗争。这些斗争表现为不同阶级、阶层、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敢于和善于处理这些矛盾,战胜敌人,同时也不断改造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价值主义对人类生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人的在价值生活方面的一切精神活动的看法,坚持彻底的、全面的能动反映论,是能动反映论的评价学说。 评价学说(1)它承认哲学和一切具体科学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是以人类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价值现象、价值关系为对象,是思维反映、认识存在的一种活动。这样它就承认了价值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承认了价值论的存在和发展要受生活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就排斥了将价值论完全主观随意化、直观化、非理化的倾向。(2)在区分价值的客观形态和主观形态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在具体的价值关系中,主体关于客体价值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认知和评价,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现实价值关系在精神上的表现形式。它要求区分一定客体对一定主体事实上的价值与这一主体对它的看法、态度,并用前者来说明后者,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就把价值和评价区别开来,从而反对任何用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念等等价值意义来代替客观价值的倾向。为确立评价理论的客观性标准提供了基础。(3)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并不否认,评价表达了人对客体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但是它并不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态度、情感、兴趣等等本身,是人本身的现实结构、需要、能力等等即人的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反映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最终是由主体存在和实践方式所决定、所制约的,是受它们检验并最终要服从于它们的。 客观的依据因此,人们对价值加以评价的精神形式及其标准的主观性,仍然有其客观的依据。把握评价及其标准的客观依据,是正确认识评价的本质,树立自觉的、科学的价值观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评价理论的这一观点,将对评价的理解同主体的自我意识联系起来,明确了人在以自己的尺度衡量事物价值的时候,要正确认识自己和提高自觉性水平的责任,从而同情感主义、意志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的评价观相区别。 评价观区别(4)依据上述观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其确定的标准仍然是对对象的反映是否与对象相符合,其检验形式最终在于实践。这样,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论就是达到了与真理论的贯通和一致。关于认识之真理性的涵义和标准的原理,对评价也适用。所不同的是,在真理论中,思维所要与之相符合的对象,仅仅是指被思维的客体;在评价论中,这一对象则主要是指主体自身的客观事实,即由主体本身的客观存在、地位、需要、能力,以及来自客体的影响所引起的结果等等,所构成的客观实际状态。依据真理的客观性质,马克思主义评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以人类历史主体的存在和发展为标准,只有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主体,才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的、科学的价值标准,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够建立和实现最合理的、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