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甲沟炎
释义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在手指,多由于刺伤,撕剥肉刺或修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过紧引起,大多发生在拇指。甲沟炎多见于青少年或妇女。一般它可发生于手指,或者发生在足趾,发于手指者常有啃手指的不良习惯,发于足趾者常由嵌甲继发感染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过紧引起,大多发生在拇指。

基本简介

甲沟炎刚开始时指甲的一侧轻度疼痛和红肿,之后加重化脓,脓液向另一侧或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在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使深处指甲与甲床分离。在足趾嵌甲的一侧常有慢性肉牙组织增生,使伤口长期不愈。

指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皮肤沿指甲两向远端伸延,形成甲沟。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类

甲沟炎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甲沟炎、慢性甲沟炎、化脓性甲沟炎、单纯性甲沟炎、嵌甲性甲沟炎。

1.急性甲沟炎: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存在于人的皮肤上,一般情况下人体不易被感染,它们一般通过倒刺、甲廓损伤或慢性刺激(如水和去污剂)引起的表皮破损处进入引起甲沟炎。急性甲沟炎炎症迅速扩展可蔓延到整个甲沟,甚至形成甲下脓肿。局部疼痛剧烈,呈搏动性,手臂下垂时加剧,所以患者常将手抱于胸前。发炎的手指随着心跳而跳痛,也就是十指连心,有明显触痛感。

2.慢性甲沟炎:多由急性甲沟炎治疗不及时或再次被感染而发生,指甲变得凹凸不平而带坑纹。指甲下可能呈现绿、黄或黑色的感染征象。多由真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以及那些双手经常浸在水中工作的人,如家庭主妇、渔民、清洁工人、酒吧侍者、厨师等容易患上慢性甲沟炎。

3.化脓性甲沟炎:化脓性甲沟炎是急性甲沟炎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化脓性炎症。甲沟有轻度红肿、疼痛、甲小皮剥脱,少量脓液由甲沟流出,甲的边缘和甲沟处变黑,且可逐渐产生结节状或蕈状突起的炎症肉芽组织,不时分泌出脓液,易擦伤出血,部分甲受损,甲变形缩小,甲上有纵脊或横沟,甲下有脓液潜行。严重时,甲可以完全松动,脱落。

4.单纯性甲沟炎:单纯性甲沟炎大多数位于足部第一趾,趾甲前端的一个角或两个角刺入甲沟深处,长不出来,每隔2周到1月,足趾就会有胀痛感,不小心碰到就会有钻心的剧痛,用小刀剪掉后疼痛就会消失,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出现。长时间行走或不修剪趾甲,足趾就可能肿胀发红,甚至在甲沟处出现渗液和肉芽样组织。

5.嵌甲性甲沟炎:嵌甲性甲沟炎是由于趾甲长到肉里而引起的甲沟炎。足趾甲沟存在炎症超过3周后,就要考虑是由于嵌甲所致。多见于大拇指,向侧面生长的甲板长入甲皱壁中,导致疼痛和发炎,严重者出现化脓症状。

危害

甲沟炎嵌甲不治疗不会自行痊愈,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出现化脓。长时间不治疗趾甲会严重变形,导致甲床破坏,最后趾甲缺损,严重者甚至导致不长指甲。如果趾甲反复发炎,容易引起甲下脓肿,严重的有可能引起骨髓炎。有的患者长时间不治疗,导致指甲部位的免疫力降低失去了指甲的天然保护屏障的作用,导致感染真菌性疾病甲癣(灰指甲),甲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性疾病,如不治疗可能会引发头癣,手癣等一系列的疾病。

甲沟炎、嵌甲不治疗的后果:

(1)甲沟炎、嵌甲不治疗一般不会自行痊愈,总是一瘸一拐地走路,很影响形象的。

(2)趾甲会严重变形,导致甲床破坏,最后趾甲缺如。

(3)趾甲反复发炎,容易引起甲下脓肿,严重的有可能引起骨髓炎。

所以有了甲沟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疾病描述

甲沟炎刚开始时指甲的一侧轻度疼痛和红肿,之后加重化脓,脓液向另一侧或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在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使深处指甲与甲床分离。在足趾嵌甲的一侧常有慢性肉牙组织增生,使伤口长期不愈。

指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皮肤沿指甲两向远端伸延,形成甲沟。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沟炎并发症

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存在于人的皮肤上,一般情况下仅为污染,并不发生感染,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功能。只有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甲周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或致病菌数量、毒力过大时,才会引起感染。慢性甲沟炎多由于经常受到潮湿、浸渍而造成绿脓杆菌、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及普通变形杆菌等的感染。处理不及时则形成甲下脓肿,亦可发展成慢性甲沟炎及慢性指骨骨髓炎,出现慢性窦道,肉芽组织自窦口向外突出。

1.甲下脓肿甲沟炎处理不及时,脓肿向甲下蔓延,甲板与甲基质间也发生感染。皮肤指甲周缘肿胀、疼痛剧烈,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部分病人会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脓性指头炎甲沟炎加重,感染蔓延至指末节皮肤,使指头肿胀、刺痛。

甲沟炎症状有哪些

甲沟炎症状有哪些?如何通过辨别甲沟炎症状来得知自己是否患上甲沟炎?了解甲沟炎症状,及时防治甲沟炎。

甲沟炎症状有哪些?甲沟炎症状主要表现为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红、肿、痛,有一小部分会自行消退,但有的却会迅速化脓,脓液就会顺着甲沟一侧蔓延到指甲根部的皮下以及对侧的甲沟,形成半环形的脓肿。甲沟炎症状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或妇女。甲沟炎症状既可发生在手指,也可发生在足趾。甲沟炎症状发于手指者常有咬手指的不良习惯,发于足趾者常由嵌甲继发感染引起。

甲沟炎的初期症状

甲沟炎的初期症状为指甲一侧的组织红、肿、疼痛。进一步发展则化脓,脓液自一侧甲沟经甲根部皮下蔓延到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处理不及时则形成甲下脓肿,亦可发展成慢性甲沟炎及慢性指骨骨髓炎,出现慢性窦道,肉芽组织自窦口向外突出。

症状体征

甲沟炎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表现红肿、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能及早治疗,炎症可能好转消退。否则病变内成脓,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点,但不易破溃出脓。炎症还可发生于甲根处或扩展到另一侧甲沟,感染加重时就常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指甲阻碍脓性物排出,感染可向深层蔓延而形成指头炎。

临床表现

开始时,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发生红、肿、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却迅速化脓。脓液自甲沟一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甲沟炎多无全身症状,如不切开引流,脓肿可向甲下蔓延,成为指甲下脓肿,在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使该部指甲与甲床分离。指甲下脓肿变可因异物直接刺伤指甲或指甲下的外伤性血肿感染引起。如不及时处理,可成为慢性甲沟炎或慢性指骨骨髓炎。慢性甲沟炎时,甲沟旁有一小脓窦口,有肉芽组织向外突出。

病因

病菌主要是常存于皮肤表面的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可发生在手受各种轻伤后,如刺伤、擦伤、小切割伤、剪指甲过深、逆剥新皮倒刺等。在古典医学中有“蛇眼疔”、“代指”之称。是由于外伤感染或者病邪入侵甲沟造成气血瘀滞,热气盛则肉腐成痈,属于疮疡的范畴。

1.趾甲剪得太短,旁边的软组织因为没有趾甲覆盖,会向上长,结果趾甲长出来后,就刺到软组织内。

2.穿不合适的鞋子。不适合的鞋子,如尖头皮鞋,前面太窄,会把足趾的软组织挤起来,时间一长,也会形成嵌甲。

3.足趾曾经受过外伤。由于踢足球、碰撞、砸伤等,使足趾产生破损,影响到甲床或甲母细胞时趾甲也会出现畸形。

4.另外,感染真菌、身体过胖等也是诱发因素。

5.极少数人认为是人类进化的阶段造成的,

病理生理

嵌甲不伴感染时甲沟软组织角化增生,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当发生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常有分泌物,且慢性感染甲勾内常伴有肉芽组织形成,严重时可引起淋巴管炎。

有学者认为嵌甲的病理改变有三种情况:

1、正常趾甲,但甲缘有刺或沟长入周围软组织

2.趾甲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内翻生长,压迫甲沟内组织

3.指甲正常,但甲唇肥大,阻塞甲沟。

4.先天性拇趾趾甲弧度较明显即弯曲度大者,又习惯将趾甲剪得过于深入,使趾甲剪缘与周边甲沟形成锐角,而导致发病。

局部压迫可能是嵌甲发生病理的主要原因,炎症只是其结果,损伤则加速其病理改变进程。因此解除甲勾的压迫的有效容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其复发。

诊断

1.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之近端发红,肿胀、疼痛,继而出现脓点,流脓后可见肉芽组织。

2.感染蔓延至甲床时,局部积脓可使整个指、趾甲浮起、脱落。

3.处理不及时则形成甲下脓肿,亦可发展成慢性甲沟炎及慢性指骨髓炎,出现慢性窦道,肉芽组织自窦口向外突出。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存在于人的皮肤上,一般情况下仅为污染,并不发生感染,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功能。只有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甲周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或致病菌数量、毒力过大时,才会引起感染。

甲沟炎与嵌甲

区分甲沟炎与嵌甲

由于甲沟炎的早期症状具有多样性,与其他指甲疾病有类似的症状也是常见的。其中对分辨甲沟炎造成最大困难的疾病就是嵌甲。两者作为常见的指甲疾病具有非常相似的症状,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者的区别进行分析。

嵌甲是指趾甲(指甲)刺入软组织中,反复挤压而形成的足趾疼痛、肿胀、化脓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甲沟炎是指趾甲(指甲)两旁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也有疼痛、肿胀、化脓等症状。患有嵌甲,往往易引起甲沟炎;反复出现甲沟炎,会引起趾甲变形,形成嵌甲,两种病是相辅相成,可互相转变。两种疾病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不愈的慢性甲沟炎多见于足第一趾的内外侧。

甲沟炎和嵌甲的分类

1.单纯性甲沟炎

常见于手指,从事餐饮、洗涤等工作的人易患,传统外用金黄膏、鱼石脂、酒精浸泡等方法治疗,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2.单纯性嵌甲(后期易发展成甲沟炎)

大多数位于足部第一趾,趾甲前端的一个角或两个角刺入甲沟深处,长不出来,每隔2周—1月,足趾就会有胀痛感,不小心碰到就有钻心的剧痛,用小剪刀剪掉角刺后,胀痛感就立即消除。这种类型的人数众多,到医院治疗,医生说这不是病;到修脚场所又不放心,所以大部分人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假如长时间行走或不记得修剪,足趾就可能肿胀发红,甚至在甲沟处出现渗液和肉芽样组织,这时嵌甲已经转化成甲沟炎。

3.嵌甲性甲沟炎

这种类型就是困扰全国众多患者的“难治之病”。当足趾甲沟存在炎症超过3周后,就要考虑是由于嵌甲所致,通常只有治愈了嵌甲,甲沟炎才能痊愈。而嵌甲治疗并非易事,国内医学界通常采用拔甲术,但趾甲拔掉后,长出来大约有70%还是原样,周艳雄教授指出,在临床上曾遇到拔甲13次的患者;修脚界则统统采用“修治”,只可以暂时帮患者解除痛苦,但过了一个月还要来,越修就越深,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要不停地修脚,正因为这样,在全国各地造就了许多“一把刀”。趾甲的生长方向没有改变,那么根治嵌甲几乎是不可能的,随之而来的甲沟炎也无法治愈。

4.霉菌性甲沟炎

常与手足癣并存,以念珠菌甲沟炎多见,表现为甲沟处潮红,轻微肿胀疼痛,时常有少许渗液,趾甲色泽常有变化,民间称为“灰趾甲”。这种类型的甲沟炎治疗起来也较麻烦,往往需要数月才能痊愈,彻底杀灭真菌是治疗的关键。

5.霉菌性嵌甲性甲沟炎

也就是说,“灰趾甲”、嵌甲、甲沟炎三者同时存在。这样的话治疗难度就会升级。但万物是相生相克的,周艳雄教授分析,在临床中发现,灰趾甲和嵌甲似乎存在相互对抗的关系,按理说三者并存会达到最严重状态,然而有些嵌甲患者在感染上霉菌后,症状反而减轻了,究其原因,原来霉菌有“吃趾甲”的特性,趾甲感染霉菌后,趾甲前端会出现粉末,这样就难以形成一个“角刺”,患者反倒没有疼痛感了,真是“物极必反”。

中医治疗甲沟炎

中医释名

蛇眼疔是疔毒生于指甲两旁,形成蛇眼。见于《外科大成》,又叫"虾眼疔",俗名"沿爪疔"。清代以前的文献叫"代指"。如《证治准绳·疡医》说:"代指者,先肿性热痛,色不黯,缘爪甲边结脓;剧者,爪皆脱落,但得一物冷药汁溻渍之,佳。爪者筋之余,筋赖以血养,血热甚注于指端,故指肿热,结聚成脓,甚则爪甲脱落。"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指(趾)甲是筋膜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筋为肝脏的精气所生,爪的营养来源和筋相同。说明爪也是肝脏的精气所生,筋为肝所主,肝与筋的虚实情况,可以从爪甲的变化反映出来。爪甲的荣枯,可反映肝血的盛衰。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血充足者,筋力健壮,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者,筋衰无力,爪甲失养,则爪甲软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

中医诊断

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的近端边缘处,有轻微的红肿疼痛,一般2~3天即可成脓。如不及时治疗,可蔓延到对侧而形成指甲周围炎;若脓液浸入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脓肿,则指甲背面上可透现出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造成指甲溃空或有胬肉突出,延长疗程。

体征

初起时,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发生红、肿、疼痛,进一步发展则组织坏死化脓,脓液可自甲沟一侧蔓延到甲根部或对侧甲沟的皮下,形成半环形脓肿,或脓肿向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在指甲可见黄白色脓肿,指甲与甲床分离,压之下陷。甲下脓肿也可因异物刺伤指甲或甲下,外伤血肿感染而引起。甲沟炎一般疼痛不剧烈,多无全身症状。如局部处理不当常形成慢性甲沟炎。甲沟旁有一,小脓窦儿肉芽组织向外突出,有时继发真菌感染。

中医治疗

1.中医内治: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如毒盛肿甚者加大青叶、皂刺等;如高热口渴可加生石膏;如大便干结可加大黄、玄明粉等;如剧痛难忍可加西黄丸。(仅供参考)

2.中医外治:局部红肿未溃,选用碘酒涂抹即可;若已成脓则按溃疡治之,给八二丹或九一丹放于疮顶,再用或外敷,如脓出不爽,加用药线引流;

治疗措施

早期可用纯中药产品、热敷、理疗等,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已有脓液的,可在甲沟处作纵形切开引流。感染已累及指甲基部皮下周围时,可在两侧甲沟各作纵行切口,将甲根上皮片翻起,切除指甲根部,置一小片凡士林纱布或乳胶片引流。如甲床下已积脓,应将指甲拔去,或将脓腔上的指甲剪去。拔甲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甲床,以免日后新生指甲发生畸形。

甲沟炎的一般保守疗法:

(1)抗生素

种类较多,有肌注、静脉用药、外用药等类型。

优点: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缺点:对于物理性趾甲刺入所致的嵌甲,似乎没有作用。

(2)消炎镇痛剂

如水杨酸制剂等,有口服、软膏、注射等类型。

优点:可减轻疼痛和肿胀,适合于疼痛难忍时使用。

缺点:对治疗嵌甲无效,如果长期使用,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患有胃肠病的人慎用。

(3)尿素软膏

优点:可软化皮肤,也可软化趾甲,有助于矫正。

缺点:软化趾甲所需的时间很久,非常麻烦,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也就是,即使软化的趾甲,而不使用矫正手段,也难以治愈趾甲变形。

(4)硝酸银

优点:治疗时疼痛较小,通常不需要麻醉,可使肉芽组织平覆,对脓液和渗液有抑制作用。

缺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会使皮肤和趾甲的颜色变黑,严重影响美观。只对肉芽组织有作用,趾甲的矫正帮助不大。

(5)塞垫法

优点:简单方便,可自行处理。

缺点:容易脱落,填塞力不足,效果较差,易复发。

用打点滴的胶管或棉花,来填塞在甲沟处,并用特殊的胶水粘合。

(6)中医中药疗法

中药制剂外敷,中草药浸泡等,或传统的修脚技术等。

优点:通常没有什么副作用,对于消除炎症效果较好。

缺点:根治效果需要根据医师的个人经验来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7)手术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甲沟炎患者都适合切开引流术,临床上甲沟炎有脓液积聚者,应切开引流。术前准备:

1.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

2.对严重手部感染,全身情况衰弱者,应注意改善全身情况,提高身体抵抗力。

3.手部较深脓肿切开时,宜用止血带控制止血,使手术野清晰,保证手术安全。

[麻醉]

1.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术或甲下积脓拔甲状,一般采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剂内不可加用肾上腺素,以免小动脉痉挛,造成手指血运障碍。

2.掌间隙脓肿、化脓性腱鞘炎或手部滑囊炎切开引流时,采用臂丛神经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

[手术步骤]

沿病变侧甲根角作一纵行切口。如为全甲沟炎,则在两侧各作一纵行切口,近端不宜超过甲床基部平面。再用尖刃刀插入指甲根部和皮肤之间作锐性分离,向上翻转皮瓣,放出脓液,置胶皮片引流[图1]。如伴有甲下积脓,在作甲沟炎引流的同时,应拔除指甲,排出脓液,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包扎。对仅有指甲根部的甲下积脓,也可作部分切甲引流术,将甲根挑起剪去。须注意将甲角全部切尽,以免残留而影响愈合。

[术后处理]

1.手部感染切开引流后,应注意仔细换药。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伤口,一面嘱患者轻轻活动患手或患指,一面用无菌棉花清洗伤口,以利脓腔中残留脓汁排出,然后用干纱布把患手皮肤擦干,并用酒精消毒,用胶皮片或凡士林纱布条引流后包扎。

2.一般术后3~5日即可拔除引流条。待红肿消退,疼痛减轻后,即应开始作手指功能锻炼,以免肌腱粘连、瘢痕挛缩而造成功能障碍。

(8)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甲沟炎效果好。 笔者以及多名朋友多年前均因甲沟炎拔过趾甲。近年来找到更简单且无痛苦无创伤的方法:用疮疡膏(可能已停产)或拔毒膏,用电吹风加热软化,敷于患处。

预防

1.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2.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5.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6.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愈。

7.穿鞋选择大小肥瘦适当、合适轻便的鞋。

8.勤剪脚趾甲,剪成弧形,甲沟两侧不留趾甲尖,不随便剪甲沟,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意拔除倒刺,一旦出现倒刺要用剪刀剪,切忌硬性拔除。

10.剪指甲不宜过短,手指有微小伤口,可涂碘酊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护,以免发生感染。

护理

1.早期可用热水浸泡患肢,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外涂碘酊也可以。

2.用三角架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

3.甲沟皮下已出现脓液时要及时治疗。如发生甲下脓肿时应将患甲拔除。

保健

1.穿鞋选择大小肥瘦适当、合适轻便的鞋。

2.勤剪脚趾甲,剪成弧形,甲沟两侧不留趾甲尖,不随便剪甲沟,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意拔除倒刺,一旦出现倒刺要用剪刀剪,切忌硬性拔除。

5.剪指甲不宜过短,手指有微小伤口,可涂碘酊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护,以免发生感染。

甲沟炎营养与饮食疗法

1.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是维持健康指甲所必需的,蛋黄是蛋白质的好来源。燕麦片、核果、种子、谷物、豆制品都富含植物蛋白。

2.多吃蔬菜水果

水果和蔬菜应占每日饮食的50%。

3.补充营养素

①蛋白质(含各种单一基酸)

用量依产品标示,氨基酸是指甲的组成物,使用氨基酸较快被吸收及利用。

②维生素A或维生素A乳剂

用量每天分别为15000IU或每天25000IU。体内若无维生素A,则无法利用蛋白质,乳剂较快被吸收利用。

③啤酒酵母

用量依产品标示。含各种必需营养素,并富含蛋白质。

④钙及镁及维生素D

用量依产品标示。它们是指甲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⑤明胶

用量依产品标示。指甲的基本构成物。

⑥铁质

用量依产品标示。缺铁会造成汤匙指甲和纵向突脊。

⑦L-半胱胺酸和L-甲硫胺酸

用量依产品指示。含硫的氨基酸,是皮肤及指甲生长所必需的。

⑧硅(燕麦杆茶及木贼)

用量依产品指示。是头发、骨骼及指甲所需之物。

维生素B添加核黄素(B2)、B12、叶酸

缺乏维生素B,易使指甲脆弱。

⑩维生素C

用量每天300毫克。倒刺及指甲附近的组织发炎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