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贾志刚 |
释义 | 1 体育记者、剧作家贾志刚,男,1969年生,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系系主任。中国古代史专业隋唐史方向,历史学博士,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 人物简介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其中《副处长》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官场、职场进化手册”,自2008年7月出版以来,已经累计销售近10万册。 其中,《无间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巨著《侠义无道》创作中。 另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 专著《唐代军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 课题主持陕西省社科项目《在经济和财政之间的唐代军费问题》, 2005年10月立项; 主持西北大学项目《唐代军费与财政问题》,2003年1月立项。 ◎ 论文《唐代外交出使费用探析》,《人文杂志》2004年第3期; 《唐肃代之际河西军费问题试析》,《敦煌研究》2005年第2期: 《唐代军籍虚占与军费》,《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唐代羊业研究》,《中国农史》,2002年第1期; 《唐代剑南道军费刍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9辑,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2002年11月; 《唐代供军使、院及其相关问题探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8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从唐代墓志再析十将》,《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索引《1996-1997年唐代学术研究概况:大陆地区史学篇》,《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八期(台北,1998年); 《2003年中国大陆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论著要目》,《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3辑,2003年版; ◎ 读史札记《〈旧唐书·吐蕃传〉(上)的一则校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旧唐书·德宗纪〉一则校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 合著《二十世纪唐研究》(政治卷)胡戟、张弓、李斌城、葛承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两唐书辞典》赵吉惠、赵文润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 2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简介贾志刚:1954年4月12日出生,北京人,祖籍辽宁沈阳。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阿甲、黄克保。199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沈达人。博士学位论文《论建国后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若干问题》被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1983年至1985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担任记者、编辑,1993年毕业留院至今,主要从事戏曲导表演理论、近代戏曲、戏曲社会学等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著作、论文200余万字,主要学术专著有《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戏曲体验论》、《昆曲表演艺术论》(合著)、《中国近代戏曲史》(主编),合作完成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戏曲史》、《黄河文化丛书》、《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新时期文艺主潮论》等。 先后参加了全国艺术科学“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当代戏曲史》、省级重点项目《黄河文化丛书·艺术卷》、部级课题《中国戏曲表演史论》、院级重点课题《新时期文艺主潮论》等重点章节的撰写工作。担任“十一五”国家重点选题、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课题《中国近代戏曲史》主编,国家重点课题《京剧艺术大典·表演导演典》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导演分支副主编。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昆曲导演艺术论》项目负责人。 同时担任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曲艺学会理事。曾任教育部2010年重大攻关项目评委,第十一届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委,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评委,第四、五、六、七、八届中国“金唱片”奖评委,第三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评委,以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等评委。 在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坚持文学创作。1986年以来,先后以欧阳散人的笔名出版和发表长篇小说五部,其中新派武侠小说四部,即《一剑情》、《猛龙狂蛟》、《天罡地煞剑》、《京都大侠》;历史言情小说一部《吕布与貂蝉》,共计约三百万字。1993年以来,作为编剧共完成8部长篇电视剧,其中12集电视连续剧《土地的呼唤》、24集电视连续剧《生命无罪》、20集电视连续剧《滴血玫瑰》(改编)、30集电视连续剧《川东游击队》已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参与修改的30集武侠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泪》和20集电视连续剧《任弼时》也已播出。目前已完成30集电视连续剧《头牌》、30集电视连续剧《吕布与貂蝉》、20集电视剧《燕都四怪》等。 ◎ 主要发表论文论李玉茹的传情写意 戏曲艺术2011年第1期 一锅乱炖风味诱人——评《新暗恋桃花源》《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13日 论戏曲表演文学 《中国戏剧》2010年第1期 物之神,己之神?——论尚长荣表演特征及其他 《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为诗化原则而守节 《东方艺术》2009年第S2期 恪守京剧本体守望艺术精神——京剧《北风紧》众人谈 《中国戏剧》2009年第4期 梅兰芳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人民 《中国文化报》2009年2月13日 创新路上的艰难跋涉 《中国文化报》2008年11月15日 论阿甲的戏曲理论成就 《戏曲艺术》2008年第1期 戏曲用景的两大发现 《中国戏剧》2008年第9期 论阿甲的戏曲理论成就 《戏曲艺术》2008年第1期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袁慧琴 《中国戏剧》2008年第2期 时代呼唤诗化原则的回归 《福建艺术》2008年第5期,《中国文化报》2008年10月18日 阿甲的成就与启示 《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4日 京剧还能回归民间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4月5日 体制对不起马兰,马兰等不起体制 《艺术评论》2006年第9期 三种传统的选择——论当代戏曲的生存之道 《艺术评论》2006年第1期 剧种联姻新探索——《文成公主》三人谈 《中国戏剧》2006年第7期 雅俗共赏 《文艺报》2006年8月8日 一种独特的精神回归 《中国文化报》2002年10月15日 道德文章卓尔不群 《戏曲艺术》1999年第2期 潜心耕耘、默默奉献——记沈达人研究员 《艺术教育》1999年第1期 实践的总结理论的升华──读李紫贵的两部著作 《戏曲艺术》1998年第4期 古今接续史论并重 《中国戏剧》1998年第10期 十年磨一剑 《大舞台》1998年第6期 沈达人:美学园地的辛勤耕耘者《戏曲研究》第55辑 论戏曲电视剧的诗化原则 《戏曲研究》第54辑 一次成功的尝试——谈湘剧《琵琶记》的改编演出 《戏曲研究》第47辑 潘之恒文艺观及表演理论探索 《戏曲研究》第31辑 神鬼戏之我见 《戏剧艺术》1993年第4期 导演在戏曲创作过程中的中心位置 《艺术生活》1992年第3期 思维的民族化与模式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1992年第1期 机能疲软—现代戏创作的症结所在 《剧影月报》1990年第10期 浅议戏曲导演 《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戏曲导演的创作观探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1990年第2期 且慢创立情境说 《新剧本》1989年第4期,该文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1年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强化戏曲电视剧的本体意识 《电视园地》1989年第3期 胡祗遹和他的戏曲见解——《紫山大全集》有感 《戏剧》1989年第1期 一场纠缠不清的官司——论戏剧排练过程中的导演中心 《艺术研究》1989年第1期 裂变中的雏形 《戏剧评论》1988年第5期 戏曲的本质及其它 《当代艺术》1988年第3期 一个有价值的预示——对东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分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1988年第2期 戏曲当代意识管窥 《文艺报》1987年8月1日 探索性戏剧初析 《剧作家》1987年第5期 3 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贾志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到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主讲本科生《物理化学实验》。曾从事普鲁卡因工艺路线改进研究,纳米晶构筑的过渡金属多孔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目前主要开展无机功能材料合成及其用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5篇为SCI期刊收录。获授权专利2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