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贾寨村 |
释义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贾寨村(地理位置简介 交通 教育 河流与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 绿化工程 支柱产业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陌坡乡贾寨村贾寨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陌坡乡东部,东邻下洼乡,占地南积4.3平方公里,人口2216人,耕地面积261公顷,辖3个自然村,分别是贾寨、竹园、贾楼。粮食复播面积206公顷,总产量953吨,油料面积66公顷,总产量169吨,村村通工程累计1.8公里。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贾寨村地理位置简介贾寨村位于石桥镇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焦枝铁路穿村而过,辖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408人,1150户,其中党员67人,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0亩,林地面积500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045元,村内平房、楼房林立,3个自然村已通上公路,户户通电话,家家有照明电,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人,农业人口主要以月季、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600余人,活跃在养殖、建筑、加工等各个领域,为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交通焦枝铁路穿村而过,张衡路口至小寨路口2.9公里的四级乡村环镇道路与豫02线贯通,交通十分便利,同时,村内50%的主干道已全部硬化。 教育区域内有小学一所,幼儿园1所,学生410人,教师28人,学校占地面积达6500平方米,教学办公大楼1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好。 河流与生态环境贾寨村具有很好的生态示范村潜在条件,全村有3条河流穿村而过(泗水河、南洱河、北洱河),泗水河两岸碧草垂柳、鸟语花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北洱河在农业缺雨季节能够很好的缓解农作物的灌溉和用水问题。 人文环境贾寨村35岁以下的男女老少有外出打工经历,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普遍都掌握了1-2门技术,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生产力,他们中的一部分已回乡创办了种、养殖业,下一步重点是引导更多的外出青年带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 绿化工程村中道路两侧、沟渠两旁、房前屋后绿树如荫,林业覆盖率达60%以上。 支柱产业全村全年养殖蛋鸡15万只,肉猪1200余头,集中连片种植月季500余亩,大蒜300亩,速生杨500余亩,食用菌30亩,大枣100余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政策扶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初见规模。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个体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贾寨村地理位置简介贾寨村位于商水县袁老乡西北部,距市区20公里,县城8公里。221县道穿村而过,辖3个自然村(贾寨村,付庄村,周庄村),7个村民小组(贾寨一组,贾寨二组,贾寨三组,贾寨四组,付庄五组,付庄六组,周庄七组),5408人,1150户,其中党员45人,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0亩,林地面积500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045元,村内平房、楼房林立,3个自然村已通上公路,户户通电话,家家有照明电,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人,农业人口主要以月季、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2000余人,活跃在养殖、建筑、加工等各个领域,为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交通袁老 平店、化河、固墙四乡镇交界距市区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村内50%的主干道已全部硬化。 教育区域内有小学一所,幼儿园1所,学生810人,教师28人,学校占地面积达6500平方米,教学办公大楼1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好。 河流与生态环境贾寨村具有很好的生态示范村潜在条件,村内有汾河流穿村而过,两岸碧草垂柳、鸟语花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北两河在农业缺雨季节能够很好的缓解农作物的灌溉和用水问题。 人文环境贾寨村55岁以下的男女老少有外出打工经历,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普遍都掌握了1-2门技术,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生产力,他们中的一部分已回乡创办了种、养殖业,下一步重点是引导更多的外出青年带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 支柱产业全村全年养殖蛋鸡15万只,肉猪200余头,集中连片种植月季50余亩,大蒜100亩,速生杨500余亩,,大枣100余亩,年产值300余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政策扶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初见规模。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个体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贾寨四组贾道皇编写。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胡底乡贾寨村基本情况胡底乡贾寨村是沁水县的东大门,紧邻历史上有名的高平关。东与高平相靠,南和泽州接壤。周围与老坟沟、管头、樊庄相邻,距坪曲二级路1公里。全村有389户,总人口1357人,耕地面积1720亩。村民居住集中,设有十个村民小组。 农业经济我村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部分养殖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我村居于山顶,阳光照射充足,土地肥沃保湿抗旱能力强。适宜传统的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 硬件建设近年来,在新的两委班子带领下,结束了村数年之久的派系斗争,统一了人心,加强了班子、干群的团结,促进了班子建设,夯实了党建基础,注重民生,不断夯实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新修了公共厕所,拓宽了出村主干道和田间道,硬化了舞台院和村小广场,兴建起了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场所,配置了数十个多功能健身器材,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多方努力促成煤矿谈判工作初见成效,与兰花集团达成初步收购协议,煤矿前期债务得以偿还。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夯实,各项工作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团结全村百姓走上了谋发展奔小康的道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