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加勒比危机
释义

加勒比危机又称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简介

加勒比危机(Caribbean Crisis)

1962年10 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 、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冲突。又称古巴导弹危机。

1961年4月加勒比地区发生吉隆滩事件。1962年夏,美国准备再次对古巴进行武装干涉。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下半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 ,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的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J.F.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3日肯尼迪又签发禁止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从24日起,将拦截并强行检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同时,美国在古巴周围集中了大批武装力量,驻西欧和远东的美军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中的盟国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外交官否认在古巴有苏联导弹。10月23日,苏联政府表示将继续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拦截。但24日,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开始返航。26日,H.C.赫鲁晓夫给肯尼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交换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27日,肯尼迪复信赫鲁晓夫并发表白宫声明,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 。11月1日,F.卡斯特罗拒绝联合国视察。11月2~26日,苏联对古巴施加压力。11月8~11日苏联从古巴运走了42 枚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船靠船的观察”。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将在30天内撤走在古巴的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 ,同时宣布美国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2月 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苏联轰炸机撤出古巴。至此,加勒比危机遂告结束。

历史背景

整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全世界反殖民主义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国家纷纷独立。远在加勒比海的古巴,也发生了革命,推翻了亲美卖国、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政权。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革命胜利之初,并未引起世界的重视,因为中、南美州一向是动荡不安的,各种政变和革命不断发生。最初美国试图拉拢古巴新政权继续走半殖民地道路,希望能继续维持美国在古巴的特权:如驻军、治外法权、特殊商业利益等等。但是古巴人民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古巴。于是美国就开始着手颠覆古巴新政权了。

1961年1月,美古断交。1961年4月,发生了著名的“猪湾事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下,由美国海空军提供支持,1400名全副武装的古巴流亡分子在猪湾登陆,企图突袭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权。然而这次行动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古巴军队全歼了这些叛徒,400名叛徒被打死,1000人被活捉。当时中国与古巴的情况非常相似,东南沿海地区也不断受到美蒋特务武装的骚扰,有时规模达到上万人,但总是被中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卡斯特罗特从猪湾缴获的战利品中特地挑选出一件礼物送给毛泽东主席,现在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礼品馆里。这是一支美军制式的M1911A1型手枪,枪柄上镶有一块灰色的金属牌刻着它不凡的来历。按美国颠覆外国政府的惯技,低成本低风险的代理人战争失败之后,就轮到美国军队赤膊上阵了。当时的古巴军队非常弱小,主要装备是轻武器,显然无法抵挡美国的入侵。因此只有求助于苏联的帮助。

苏联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派出了顾问团。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古巴距美国仅140公里,距苏联11000公里,苏联也没有能力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和美国对抗。正如后来的历史证明美国没有能力在越南和中国对抗一样。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面对美国的核优势,一直热衷于发展火箭核武器,一直对常规部队建设采取压制的态度。因此,当时赫鲁晓夫手中只有一张牌可打——中程弹道导弹。苏联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一行动如果成功,将改变苏联在美国核武器包围之下的不利地位。对古巴来说,苏联导弹可以平衡美国的军力优势。因此,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苏联导弹协定。揭开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帷幕。

危机过程

1962年7月,第一批苏联导弹运抵古巴,但当时美国情报机关认为这些是萨姆-2防空导弹。这批货物中确实有萨姆-2防空导弹,但它们的任务是建立掩护中程弹道导弹的防空网。8月29日,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建设中的地对地导弹发射阵地,这些阵地和防空导弹阵地有很大差异。此后美国又发现了运输巨型导弹的专用货船,其货箱尺寸远远超过萨姆-2防空导弹。这些迹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的怀疑,直到10月15日,由鲁道夫·安德森少校驾驶的美国U-2飞机拍摄到了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美国最后确认苏联已经在古巴部属了16~32枚导弹核武器。1962年10月16~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对策,当时提出了7种方案:

(1)不采取行动;

(2)外交行动,把问题提交联合国

(3)派特使去苏联,私下解决问题

(4)用威胁和利诱手段离间古苏关系

(5)进行封锁

(6)空袭

(7)全面入侵

当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空袭和封锁二策上,最终温和派占上风,决定对古巴进行海空封锁。为此,美国调动了180艘舰船(包括8艘航母),68个空军中队、另外有5个师的部队集结在佛罗里达准备入侵。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宣布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美国决定开始封锁。同时,美国摆出一副核大战的样子,战略空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出海,全球美军处于核战备状态。

在肯尼迪打出他的“王牌”之后,就轮到赫鲁晓夫出牌了。但在海军、空军方面苏联无好牌可打。在以后的几天里,美苏高层交换了很多充满火药味的信件,10月26日,苏联提出建议:美国公开宣布不入侵古巴,并从撤走土耳其导弹;苏联公开宣布不入侵土耳其,并从古巴撤走导弹。

在美苏高层相持不下的时侯,1962年10月27日短短1天里发生了多次“擦枪走火”事件。在苏联远东地区一架U-2飞机几乎引起了美苏空战,在古巴上空,另一架U-2飞机被苏联防空导弹击落,曾发现苏联导弹的鲁道夫·安德森少校当场毙命。同日,美国准备轰炸古巴进行报复,而苏联则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刻,核大战一触即发。

危机转机

1962年10月28日,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同意了苏联建议,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回信: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在假定此项工作已迅速完成的情况下,我就指示我在纽约的那些代表,要他们在本周末,在取得代理秘书长和你们的代表的合作下,按照您10月26日来信所提出的方针制定出一项永久解决古巴问题的计划来。看了您的来信后,觉得您的建议,就我的理解,这一建议一般说来是可以接受的,主要精神有下面几点:1、同意在联合国的适当的监督和核查下,从古巴撤走这些武器系统;并以适当的保证,答应不再把类似的武器系统运入古巴。2、我方则在通过联合国建立适当的安排以保证这些义务得以履行和继续履行之后,将同意:

(1)马上取消目前所实行的隔离措施,

(2)保证不进攻古巴。我确信西半球的其他国家将同样准备这样做。

如果您将给您的代表发出类似的指示,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说我们不能完成这些安排,并在一两天内将此事向世界宣布。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所产生的影响,将使我们能够像您在您已公开发表的第二封信里所建议的那样,为在"其他军备方面"作出更为广泛的安排而努力。我愿意再说一下,美国对减少紧张局势和停止军备竞赛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您的信件标志着您已准备讨论影响到北约组织和华约间的缓和问题的话,那么,我们也已完全准备同我们的盟友考虑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以及采取措施使这种武岂不能使用。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危机结束

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他认识到,长崎容忍无法打破而又日益加强的封锁不利于苏联,封锁拖得越久,苏联的损失比美国就越大。在作出这一决定时,他已经来不及、也不想与性格倔强的卡斯特罗商量了,因为他已通过情报部门获悉,如果第二天不给美国答复,美军就会在1962年10月29日或30日轰炸苏联的导弹设备和古巴的军事目标,然后,入侵该岛。再拖延下去,就意味着死亡。1962年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信中说:“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 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随着这一句话的播出,这场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信中没有再提撤出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为对等条件。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1962年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肯尼迪同时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命令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加勒比海又平静了下来。

历史影响

1、美苏关系的转折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 2、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在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

3、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和1972年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

4、苏古矛盾而对于第三者古巴而言,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

由此,加勒比危机进入多云转晴阶段,虽然后面还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是问题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来。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了42枚导弹,危机结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