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加拉罕
释义

人物简介

列夫·米哈依洛维奇·加拉罕,(Leo Karakhan ,1889-1937),苏联外交家。亚美尼亚人,本姓加拉罕尼扬。1889年2月2日生于第比利斯。父亲米哈伊尔·加拉罕尼扬是高加索的著名律师,1905年携家迁居哈尔滨,以后又去海参崴。加拉罕受过较完整的教育,在中学毕业后又于1910—1915年间入彼得格勒大学法学系学习。加拉罕是俄国革命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1904年他就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员,15岁就投身于反对沙皇的斗争。不久,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随父母离开高加索移居哈尔滨,其父在哈尔滨当律师,他补习学业,与哈尔滨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接上关系。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07年参与建立了出版社会主义思想书刊的印刷所,以后又参加了俄文报纸《新境报》的编辑工作。1910年他在哈尔滨被捕。被关押在道里监狱。因无证据,一个月后被释放。之后,继续在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深入中东铁路俄国工人中开展工运。

1915年9月他再次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2月革命后获得自由。不久正式加入布尔什维克组织。

十月革命后,被任命为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其间,他曾于1919年7月25日,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了由他签署的《苏俄对华宣言》,声明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1923年7月30日,他率苏联外交代表团来华,奉命来华谈判恢复外交关系事宜,当他路过哈尔滨时,受到哈尔滨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924年,他与中国政府谈判签订了《中俄协定草案》,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他出任苏联驻中国第一任大使。他任职期间,曾多次与孙中山接触和书信联系,并介绍鲍罗廷与孙中山会见。还与冯玉祥建立了友谊,积极支持中国北方的革命运动。他还多次到哈尔滨探亲,会见老朋友,发表演说,每次都受到欢迎。1926年8月离任回国,仍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1934年任苏联驻土耳其大使。1937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时遭到逮捕,并处以死刑。1956年2月给予平反恢复名誉。他为了发展苏中关系,支持中国革命做了很多工作。

相关信件

孙中山于一月二十三日接到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从北京拍来的贺电。这是大会主席团为孙中山代拟的中文电稿,由广州大本营外交部译成英文后发出。

北京全俄苏维埃代表加拉罕君:

尊电致祝全国国民党代表大会,情词恳挚,不胜感谢!

本会目的,在继续辛亥革命事业,以底于完成,使中国脱除军阀与夫帝国主义之压迫,以遂其再造。夫以积弱而分裂之中国,而自然之富甲于天下,实为亚洲之巴尔干,十年之内,或以此故而肇启世界之纷争;故为保障亚洲及世界之平和计,其最善及唯一之方,惟有速图中国之统一及解放。

本会深信,全<世>界之自由民族必将予以同情,而俄国人民来此先声,尤为吾人所感激。中俄两国人民行将共同提挚,以进于自由正义之途。文谨代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致敬于邻友全俄苏维埃。

孙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