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徒壁立 |
释义 | 家徒壁立,成语,基本含义是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也常常说成家徒四壁)形容家中贫穷。 成语资料【成语】家徒壁立 【注音】jiā tú bì lì 【释义】徒:只,仅仅。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相近词】家徒四壁 【反义词】家给人足 【押韵词】如履平地、尽如人意、刓方为圆,常度未替、清风高谊、忘本负义、因人而异、医时救弊、织当访婢、沉心静气 成语出处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成语故事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成语示例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