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纪昌庄乡 |
释义 | 乡政府驻地纪昌庄村,位于县城东偏北22.3公里处,地势平坦,以轻壤质盐化潮土为主,属县东部边缘,。乡区面积62.48平方公里,耕地69660亩。 东界冀县、辛集市,南邻侯口乡,北靠四芝兰镇,西接大陆村镇、贾家口镇。辖纪昌庄、百尺口2办事处,15个行政村(12自然村),6563户,25944人。 纪昌庄乡农业概况乡区2004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达94440亩,总产达35153吨,棉花种植面积达25770亩,总产达1829吨,油料种植面积达3810亩,总产达771吨。果品种植面积达到8220亩,其中改良面积达2360亩,提质增效面积达2000亩,产量达到1960吨;奶牛养殖存栏750头,建成了百尺口、纪南两大奶牛养殖场。银杏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 纪昌庄乡 乡政府驻纪昌庄村。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59万。辖15个村委会:纪昌庄一、纪昌庄二、纪昌庄三、百尺口、郑家窑、桥河东、桥河西、西和睦、东和睦、西林子、东林子、清善头、清善桥、讲理、砖河。 经济发展随着该乡对基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实力也日益增强。去年底,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04.7万元。其中,国税35.2万元,地税35.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216元。在乡镇企业发展上,以机件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不断壮大起来。目前全乡共有各类企业摊点385家,固定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占17家。其中,小龙王泵业有限公司和龙圣泵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抢占了市场空缺。 招商引资纪昌庄乡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最近,该乡邢台百兴生物化土有限公司和美国尖峰企业集团签定投资意向书,计划投资200万美元合作开发银杏深加工产品。 6月1日,该乡党委书记张二英带领招商引资小分队到达上海,参加了上海物贸大厦举行的2005年国际中小企业对华产业投资暨中国重点项目合作推洽会。会上,张二英与美国尖峰企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就银杏深加工项目进行了深入洽谈,此项目计划投资200万美元,主要依托该乡的邢台百兴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设备与美国尖峰企业集团合作开发银杏深加工产品。项目投产后,年可转化利用银杏叶1200吨,生产黄酮甙30吨,产值1500万元,利税Q8万元。 美国尖峰企业集团成立于1983年,主要从事基础建设、能源、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推广。6月12日,该乡邢台百兴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美方签定了投资意向书,现正在就投资的有关细节问题作进—步的磋商。 医疗卫生事业立足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纪昌庄乡卫生院位于宁晋县城东北部的纪昌庄乡纪昌庄村,宁晋、辛集、冀州三县市交界处。该院占地 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 平方米,新建业务楼560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功能科、检验科7个业务科室,拥有显微镜、心电图机、PH值自动分析仪、制氧机等常用医疗设备10余台件,能够进行各种常规检查;专业技术人员 10名,能够进行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设有标准化手术室,能够开展外科、五官科、妇科等多科手术,医疗服务对象涉及全乡15个行政村的2.6万名群众。 建设与改革筑牢了卫生院发展的基石2006年以前的纪昌庄乡卫生院,房屋破败不堪,满院杂草丛生,业务无法开展,医务人员开不出工资,相继离岗自谋出路,原卫生院退化成为一所“家庭门诊”,是全县基础设施最落后、条件最差的卫生院,已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2006 年,卫生局通过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在全县启动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纪昌庄乡卫生院拔付建设资金20万元,该院又自筹15万元,在卫生院旧址上启动了560平方米综合业务楼建设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新业务楼于2007年7月终于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变化翻天覆地,群众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与此同时,成功实施的乡镇卫生院改革与综合业务楼建设协调推进,通过公开竞聘,选出了为纪昌庄乡卫生院院长,并配优配强了领导班子,充实了医疗技术人员,成为纪昌卫生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卫生院走上了复苏、发展、兴旺之路。 合作医疗使卫生院重新焕发了生机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命运。纪昌庄卫生院一班人深深意识到,乡镇卫生院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承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以及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等多项公共卫生职能任务。为此,纪昌庄卫生院积极配合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对参合群众住院实行出院即报,补偿情况每月进行公示,增强了基金使用的透明度,让参合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1-10月份全乡共计补偿387 人次,补偿款9.8万元。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三年来,有645名群众享受住院补偿款近20万元,大大缓解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该乡纪北村村民于香芬因病在卫生院住院花费1500多元,出院领到了1019元的补偿款,她逢人就说,在卫生院看病,既方便花钱又少,合作医疗还给报销,政府真是给农民办了件大好事。三年来,该乡参合率逐年上升,2007年,全乡参合农民达2.34万人,占全乡农业人口数的90%,累计补偿10余万元,补偿比例逐年提高,实际实偿比达到了64.9 %,不但缓解了群众的就医压力,也带动了卫生院工作的开展。今年1-10月份,该院实现业务收入 33 万元,较2006年增长100 %,较2005年增长140 %,卫生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人才是卫生院发展的"推进器"“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每一次看到痊愈的农民面带笑容地走出医院,我都会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纪昌庄卫生院院长、五官科医师邢云卿这样说。从事五官科临床工作已十多年来,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为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他先后在邢台市第三医院、省三院进修学习,对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开展各类手术,尤其擅长扁桃腺挤切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吸引了许多周边乡镇和县市的患者前来就诊;儿科主诊医师张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9年,先后在邢台市医院和省儿童医院分别进修学习半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对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肺炎有独特疗法,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内科医师李茂龙,毕业于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曾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修学习一年,擅长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内分沁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人才的汇集、精湛的技术、优良的作风,成为卫生院发展的有效“助推器”,使卫生院整体医疗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后,该院还将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继续多方筹资,建成标准化病房,购置X光机、B超等常用医疗设备,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以邢云卿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全院10余名干部职工,乘着国家政策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东风,开拓进取,务实拼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快人才培养,完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高超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为全乡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纪昌庄乡 位于宁晋县城东22公里处,乡政府驻地纪昌庄村,《列子.汤问》载纪昌学射,因得村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并乡扩镇,原百尺口乡并入。 乡区南部为轻沙质潮土,余为轻壤质盐化潮土,地势平坦,一干渠、七分干渠、三干改线分干渠穿境,地热热量较好,地下储有煤炭、岩盐。东界辛集市,南界冀州市和候口乡,西邻大陆村镇、贾家口镇,北依四芝兰镇。辖15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62.48平方公里, 6882户,26661人。2007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3亿元,财政收入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4元,城镇化率40%。 农业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步转变。全乡耕地4374公顷,人均耕地2.5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1996年由山东引进银杏,形成近万亩的银杏采叶园;果品种植面积8220亩,改良面积2360亩,提质增效面积2000亩以优质梨为主;蛋鸡存栏20万只,奶牛存栏1574头,有4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肉猪存栏1万头,西瓜5000亩,质地优良,远近闻名,食用菌产量915吨,优质麦1.5万亩,粮食总产量24564吨,农业产值11732万元,农机总动力64267千瓦。 工业 水泵业和水暖安装为优势行业。乡办企业在1995年前有汽车水泵厂、制砖厂、棉油厂、烟花厂、面粉厂等,1995年后部分停产,部分转为民营企业。水暖安装队伍众多,常年在北方各大城市流动作业,承揽过北京西客站、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工程。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百尺口月亮豹服饰、砖河小龙王精密液压水泵、纪中龙圣泵业、讲理宏达微丝、纪南汇源铸造等,全乡企业发展至130余家,工业生产总产值达到41652万元。 基础设施 2004年投资658万元的省道安新线贯通,2005年投资200万元乡道司荆线通车,和乡道百大线,形成了“两纵一横”的交通架构,2007年乡卫生院投资重建,生态村创建硬化街道累计投入26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广播、电视微波信号覆盖面100%;信用社2家,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01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1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358万元;35KV变电站1个,年度用电量1456万KWH;固定电话装机量5161部,移动电话拥有1958部,移动基站10个,宽带安装362个。 社会事业 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4528人,参合率为92%;初中2所,村办小学9所,幼儿园10所;全乡文明生态村13个,沼气池1360个,植树15.8万株,村民文体休闲广场4个,文化站6个,群众文体活动以会鼓、武术、扭秧歌、河北梆子戏班、红白事歌舞班、篮球、乒乓球比赛等形式存在,并随经济发展日渐活跃。 纪昌庄乡各村 纪昌庄 乡政府驻地。清《宁晋县志》载,“纪昌庄即纪家庄,为古纪昌所居,纪昌以善射名载列子”,详见《列子·汤问》所载“纪昌学射”故事。相传西临的草场(操场)村,原为纪昌带徒习练骑射之地,可以佐证。多少年来,纪昌庄、纪家庄同时并存,解放初定名纪昌庄。1221户,4717人,耕地630公顷。村内建有1945年建“抗战建国烈士亭”一座,属市级保护文物,1966年地震破损,迁址重建。1958年,划为纪昌庄北、中、南大队,1984年改称村。其中: 北村 345户,1242人,耕地189公顷。人均纯收入3709元。 中村 408户,1694人,耕地219公顷。人均纯收入3711元。 南村 468户,1781人,耕地222公顷。人均纯收入3718元。 讲理 在纪昌庄南偏西2.2公里处。相传,清初,滹沱河从此经过,村建港口处,名“港里”,渐变为讲理。因地处滹沱河故道两岸,土质沙性,盛产西瓜,瓤沙味甜,畅销乡里。808户,3324人,耕地580公顷。人均纯收入3715元。 清善桥 在纪昌庄东南4公里处。相传,清初,有人从外地迁来,依滹沱河上一座桥建村,名桥上村,后北面的野头庄改名清善头,桥上村随之改今名,但至今附近村民口语仍以“桥上”相称。解放前村内绑匪甚多,解放后恢复稳定。现以篮球运动闻名全县。506户,2054人,耕地365公顷。人均纯收入3717元。 清善头 在纪昌庄东偏南3公里处。清顺治初年,此村常出人命,称野头庄。后村人避村名太野蛮,更为今名。村民从事水暖安装人员众多,部分人组班出国包揽工程。933户,3687人,耕地588公顷。人均纯收入3714元。 砖河 在纪昌庄东北偏南2.5公里处。清雍正间,滹沱河屡次改道,村居滹沱河边,为保安全,沿河边用砖垒砌,称今名。474户,1790人,耕地281公顷。人均纯收入3720元。 百尺口 清《宁晋县志》载:“水经云:太白渠东入洨河,分为二水枝,津右出东南流,谓之百尺沟,俗称百尺口,声传讹也。在杨氏东”。清道光三年(1823年),滹沱河决口,淤平壕沟,改为今名。1145户,4434人,耕地768公顷。人均纯收入3716元。 桥河 在百尺口南3.3公里,位于邢、石、衡三市交界处。清乾隆间,村建于滹沱河分支河口处,名小河口。咸丰间,东半部归束鹿管辖,称小河口,西半部归宁晋,称百尺桥。抗日战争时期,两村合并,划归宁晋。村名各取原名一字,称今名,664户,2351人,耕地430公顷。1958年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其中: 东桥河 404户,1367人,耕地254公顷。人均纯收入3696元。 西桥河 260户,984人,耕地176公顷。人均纯收入3714元。 郑家窑 在百尺口西南偏东5公里处。清道光间,冀县西王庄郑氏在此建盆窑。后招婿樊仲宣在此建村,故名。村内樊、脱为两大姓氏,脱姓源自蒙古族,由新河迁来。日本侵华期间,该村村民曾在东北三省做水暖安装工作,技艺传于后人,带动周边邻村形成主导产业。92户,338人,耕地47公顷。人均纯收入3716元。 东和睦 在百尺口西南2公里处。相传,原名火木庄、邢家湾、西流庄三个自然村。北宋时,西流庄毁于战火,剩下二村,常闹纠纷,为搞好团结,和睦相处,取名和睦庄。后分二村,该居村东,而得名。259户,962人,耕地190公顷。村人王彦修,1976年在部队服役间,遇唐山大地震,舍已救人,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雷锋式的战士”,葬于宁晋县烈士陵园。人均纯收入3716元。 西和睦 在百尺口西南2.2公里处。原名和睦庄,后分二村,此村居西而得名。185户,782人,耕地123公顷。人均纯收入3717元。 东林子 在百尺口西偏北1.6公里处。相传,建村时,西边一片树林,古称林子。以林名村。225户,833人,耕地132公顷。人均纯收入3712元。 西林子 在百尺口西2.3公里处。相传,建村时,东边有一片树林,古称林子,以林名村。盛产产鸭梨、雪花梨,民风质朴,闻名乡里。370户,1389人,耕地241公顷。人均纯收入3719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