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寄韬光禅师 |
释义 |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作者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作者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 作品名称:《寄韬光禅师》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①。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②。 注释译文①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现在已不存。 ②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作品鉴赏该诗首联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遗址位于今杭州市,建于五代吴越时,现在已不存)。颔联与颈联都是写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并且这四句诗,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老子》也早有此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再从绝对的角度来看看这几句话。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都只是一些概念,并无实义。如果执着这些概念,那么东涧水流只能是东涧水了。如果无所执着,跳出相对的束缚,契入绝待圆融的自性真如,那真是东涧何妨流西涧水,但也不妨东涧水流东涧水。尾联点题,以一句“天香桂子落纷纷”的自然亲切,没有矫饰之场景,写照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是一首于禅于诗皆臻妙境的佳作。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