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寄生草·饮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仙吕】寄生草·饮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姓名:白朴 作品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仙吕 曲牌名称:寄生草 作品原文【仙吕】寄生草 饮①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②。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③。不达时皆笑屈原非④,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⑤。 注释译文【注释】 ①饮:此曲一说系范康(字子安)所作,曲题《酒》。 ②“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化用《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语意。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③“糟腌”三句:言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糟腌:用酒糟腌渍。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醅淹:用浊酒淹没。渰(yān):同“淹”。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酒糟。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④屈原(前330?—前278):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终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自班固以来,就有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的。 ⑤知音:知己。陶潜(365-327):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译文】 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万丈凌云壮志。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作品鉴赏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这首小令是“强为旷达”之作。它以《饮》为题,而在多方歌颂酒乡的背后实寓藏着对现实的全面否定。作者不可能忘却个人功名、国家兴亡,只因他既背负着学生的国恨家仇,不愿出仕新朝;同时他已身为亡国之民,又不能投身于抗元斗争之中,自觉已无资格关心兴亡大事。这都是时代使然,真个旷达,本可淡然置之。而曲里还需提到这些,还要借助酒去排除这些,正说明其未能忘情,实难遣此,只是“强为旷达”。最后两句讥笑屈原,赞美陶潜,其实也是无奈之语。 此曲句句不离饮酒,其实“意不在酒”,不过是借题发挥以抒写其身世之恨、家国之痛,以表达其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而已。 作者简介白朴 (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