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冀东烈士陵园
释义

冀东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唐山市南新西道,始建于1955年,1958年正式落成,向社会开放。先后隶属于河北省民政厅、唐山市民政局。是国家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 、唐山市委、 市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唐山市青少年道德实践示范基地”。

中文名称:冀东烈士陵园

类别: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地点:唐山市

竣工时间:1958年

开放时间:1958年

面积:75万平方米

基本简介

冀东,又称京东,它北据长城、南临渤海、东扼辽沈、西屏京津,是华北连接东北的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冀东,是中国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是中国北方早期工人运动基地。

陵园概况

全园面积75万平方米,系中轴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矗立着大门、纪念塔、纪念堂三大主体烈士纪念建筑物。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均被毁坏。10年后,陵园复建工程竣工。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冀东烈士陵园列入全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护改造项目,省、市两级共投资418万元对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及馆内基本陈列进行全面修缮和改造。至1999年9月底,所列项目全部竣工,维修改造后的三大主体烈士纪念建筑物面貌焕然一新,巍然矗立在陵园的中轴线上。

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根据地是全国19块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冀东是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重要支撑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间,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艰难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血洒这片热土。为了纪念牺牲的先烈,195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唐山市兴建冀东烈士陵园,1958年清明节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陵园设计

修缮改造

1997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冀东烈士陵园列入全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修改造项目,省、市两级共投资418万元,对园内主要建筑物及基本陈列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改造。1999年底竣工。修缮后的三大主体纪念建筑物焕然一新,巍然矗立在冀东烈士陵园中轴线上。

元帅题名

冀东烈士陵园最南端的大门,是仿古牌楼式建筑,高大而雄伟。门的四柱用汉白玉砌成,牌楼正中墨色花岗岩扁额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园名——冀东烈士陵园。

革命家题词

沿主甬路往北,在洁白的三层玉石护栏内,是通体汉白玉砌成的烈士纪念塔。塔高34.5米,汉白玉塔身顶部三重飞檐,飞檐上端是一颗硕大的钢化玻璃红星。它象征着烈士们崇高的献身精神。纪念塔巍峨挺拔雄伟壮观。塔身四面镌刻着党和国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林伯渠、彭德怀、萧克的题词:“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气壮山河功昭日月”;“烈士之血革命之花;“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阳光下,金箔贴敷的大字熠熠生辉,它体现了冀东英烈为人民牺牲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烈士的崇敬怀念之情。

知名烈士铜像

此外,唐山市委、市政府拨付专款60万元,雕塑了20位在冀东乃至全国有较高威望的知名烈士铜像,矗立在纪念馆前甬路两侧的苍松翠柏中。冀东烈士纪念馆位于园内中部,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规模为省内同级纪念馆之最。馆名由萧克将军题写。外墙用真石漆喷涂,建筑物顶部金黄色玻璃瓦压顶,使这座中西合璧式的大型建筑物更加古朴凝重、雄伟壮观。馆内由国家级专家设计布展,正厅安放着238名烈士英名录,基本上按《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陈列》展出。主展线长度为255米,辅展线长60米。陈列内容的时间跨度为1919—1949年(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

十年),空间跨度为河北、辽宁、内蒙及京、津二市部分地区。在内容设计上,除成功运用“人”“史”结合陈列体例外,着重加大了“物”的份量,现在冀东烈士陵园馆藏革命文物1073件,其中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57件、三极文物336件。形式设计是该陈列的重点,乃由国内著名专家设计完成,通过整体环境的合理布局,相关文物的有机结合,大型景观及现代声像技术的运 用,使陈列更具真实性、直观性。《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陈列》在冀东革命史的宏观背景下,着重介绍了38位烈士的斗争业绩。他们当中有中共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培、早期革命家于方舟、华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王平陆、八路军著名抗日将领包森、陈群、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和民族女英雄王册、爆炸英雄邵洪生等著名烈士的代表。

展厅分布

概况

修葺一新的冀东烈士纪念馆,馆名由萧克将军新近题写,真石漆喷涂的外墙使这座中西合壁式的大型建筑更加古朴庄重。全馆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由纪念堂、陈列馆、影视厅组成,共计8个展厅。

纪念堂

纪念堂陈列着全国238名烈士的英名录和遗像。他们中有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培、早期革命家于方舟、华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平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和民族女英雄王册等著名烈士。

在这次改陈中,陈列内容在原来成功运用“人”“史”结合陈列体例的基础上,着重加大了“物”的分量。所展文物、实物在全部千余件展品中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至60%以上。形式设计是这次改陈的重点,仍由国内著名专家担纲完成。通过整体环境的重新布局,相关文物的有机结合、大型景观及现代声像技术的采用以及新增加的近百米辅助展线,合理利用了陈列空间,提高了陈列的真实性、直观性、生动性。

馆藏展示

总体概况

冀东烈士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实物1072件(套),其中国家级革命文物338件。在新近展出的革命文物中,有数件堪称珍品。墓区位于陵园北端,由主墓区、侧墓区和两座集体墓组成,共166座。烈士墓用花岗岩砌成,统一规格的长方体,在这次维修改造中,规格整齐的广场釉面砖代替了原来陈旧的水泥地面;深邃光洁的黑色花岗岩卧碑更换了风化破损的旧式立碑;重新修订镌刻的碑文向后人追述着烈士的不朽业绩,四季常青的冷季型草坪和大型花坛,烘托点缀着圣洁肃穆的气氛。冀东烈士陵园绿树成荫、松柏葱郁,这里安息着先烈们不屈的忠魂:邓培、于方舟、江浩、洪麟阁、杨十三、节振国、黄天、今歌、王克如……

周恩来日本合影

安体诚等新中学会成员1919年与周恩来在日本京都的合影:安体诚是中共早期著名教育家、理论家,1917年毕业于天津法政专门学校,1919年~1921年公费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周恩来与他同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学校,早于安体诚半年赴日求学,共同的报国志向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新中学会是以在日本的天津南开学校和天津法政专门学校中的留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学生团体。这张照片是中华民国八年(1919)4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合影者除安体诚(存斋)、周恩来(翔宇)外,还有童启颜(冠贤)、于树德(永滋)以及铺青、东美、洗凡、子纶、朴岩共9人,其中大部分是新中学会主要成员。照片托版上安体诚亲笔书写的题款字迹清楚工整,照片中人物图像清晰,保存完好。它是周恩来、安体诚等中国早期青年爱国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前夕重要革命活动的见证,是中共党史的珍贵史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的周恩来在日本的早期照片,1998年曾于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司令员的望远镜

(国家一级文物):这架望远镜是1939年冀东抗日武装缴获日军的战利品,由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使用。1940年初,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率部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李运昌把这架望远镜赠给包森。包森将军指挥对日作战,战果辉煌,尤其是在打伪治安军战役的果河大战中,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与伪治安军第二集团展开激战,全歼第四团、击溃集团司令部及第三团,毙俘敌官兵千余人,缴获大量轻重武器,创造了敌后对日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1942年2月,包森亲临遵化北部前线指挥作战,在用这架望远镜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日军冷枪击中,光荣牺牲。这架望远镜作为烈士遗物又送还到李运昌司令员手里。李运昌继续带着这架望远镜指挥冀东抗战,直至胜利。这架望远镜记录着两位司令员之间的战斗友谊,又是冀东抗战史的重要物证。

1992年,李运昌把这架珍藏几十年的望远镜捐赠给冀东烈士陵园纪念馆,成为馆藏珍品。

冀东抗日联军红蓝袖标

(国家一级文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河北省委冀热边特委积极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于1938年7月成功地发动了冀东抗日大暴动,组成10万冀东抗日联军,收复9座县城,是敌后战场震惊全国的抗日壮举。红蓝袖标是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的标志,红色代表共产党,蓝色代表国民党,象征着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共赴国难。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这两种曾是水火不相容的颜色,联结在一起。它不仅是抗联标志的珍品,还是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的物证。这枚袖标是魏顺礼烈士的遗物,一直由其弟魏云生保存,于1959年捐赠给冀东烈士陵园收藏。?

节振国夺获的日军战刀

(国家一级文物):1938年春,节振国参加了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任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大队长。罢工胜利后,日本宪兵抓捕罢工领袖。节振国临危不惧,在家中用菜刀砍倒日军宪兵伍长,夺下这把战刀,又砍死砍伤几个日本宪兵,之后突围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成为一名威震敌胆的工人游击队长。1940年夏,毛泽东同志在王家岭听到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节振国牺牲后,这把战刀由他的工友保存,后由烈士之妻刘玉兰找回。1957年捐赠给冀东烈士陵园收藏。?

王册的银盾

(国家三级文物):王册是燕京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当民族危亡关头,她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在晋察冀边区阜平一区做宣传工作。1943年10月23日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刺刀,她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时年尚不满22岁。她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阜平县和一区公众分别于1944年1月和7月为她立碑纪念,称她为“民族英雄”。这尊银盾奖牌是烈士生前于1930年参加辽宁省小学语言竞进会获得一等奖的奖品。它不仅反映了烈士的聪慧,也折射出烈士对人生的选择,是优秀的知识分子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生动物证。

烈土事迹

邓培

(1883—1927)烈士是广东三水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生于贫苦工人家庭,14岁到天津天德泰机器厂学徒,17岁到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当工匠,曾参加同盟会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工人中组织职工同仁会和十人团,领导全厂工人和交通大学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1921年春他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领导成立唐山制造厂工会,被选为委员长。此后他积极开展工人运动,组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中共唐山制造厂支部,任书记。1922年1月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中国工人代表,受到列宁的接见。4月,任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书记,8月,被选为唐山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时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委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领导成员。1922年,先后发动唐山制造厂3000余工人大罢工、唐山启新洋灰厂7000余工人大罢工和开滦五矿3万余工人总同盟大罢工,掀起唐山工人运动的高潮。他不仅是唐山地区中共组织的创建人,而且成为北方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3年,被选为京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二七惨案后,积极发动唐山工人声援、募捐支持京汉路工人斗争。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后回唐山继续领导工人运动,并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1924年2月在北京参与领导召开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被选为委员长。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共中央驻唐山特派代表兼中共唐山地委书记。2月到郑州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5月赴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回唐山领导各界民众两万余人集会,声讨帝国主义罪行,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同年底被调到北京,专做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1926年2月在天津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继续被选为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不久作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代表兼任驻广东办事处主任,到广州工作。5月出席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再次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他领导广东铁路工人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并被选为广东省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2月到汉口参与主持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四次代表大会,任主席团委员。1927年4月,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新军阀逮捕,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坚贞不屈。6月22日,在广州从容就义。

于方舟

(1900—1928)烈土原名兰渚,宁河县表口村人。1916年考入直隶第一中学;1919年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和郭隆真、邓颖超等人发起了街头爱国演说,是天津革命青年的领袖之一。 后化名绍舜,考入南开中学读书,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李大钊同志领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改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方舟是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1922年经李大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方舟和江浩等同志在天津法租界普爱里建立中共顺直省委会。1923年蔡和森同志来津视察工作,并指示于方舟同志二次建党,于方舟同志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1923年冬,奉党决定,于方舟同志以天津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名义,去广州参加了1924年月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方舟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和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天津地委改组,于方舟任地委组织委员。1927年到玉田县搞农民运动,组织农民起义军,于9月16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京东农民大暴动。不料遭敌包围,于方舟被俘,于1928年被害。

包森

(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著名抗日将领,“中国的夏伯阳”,抗日民族英雄,原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幼年曾求学于蒲城县东槐院小学,后入三原省立三中、西安高中等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抨击时政,宣传革命,还多次参加抗暴斗争。“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祖国山河破碎,日寇暴行,当政者投降媚外积极反共政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曾参与怒砸泾阳县国民党党部牌子、痛打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事件,先后两次被开除学籍,一次被军警逮捕。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泾阳、三原、耀县等地下游击队,发动群众抗粮款、打土豪,扩大革命根据地。1933年再次被捕,以“危害民国”罪判刑十年。在狱中组织绝食斗争,迫使监狱改变了对政治犯的虐待。1936年被杨虎城营救出狱。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6月毕业,分配到平西(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任县长,后任四纵三十三大队团总支书记。从平西挺进冀东,开辟燕山根据地。六月十七日抵达兴隆县,半夜夺得县城。旋即东进,连克数个敌人据点,牵制敌人无法行动。遂后开辟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和盘山抗日根据地。他擅长用兵,精于指挥。采取奇袭、奔袭、分散、集中等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了日寇五次大规模“扫荡”和数十次的清乡“讨伐”。 1939年四月,包森巧施妙计,生擒了日本天皇的表弟、宪兵赤本大佐,并加以处决。这使日本朝野震惊,也使中国国威大振,包森也成了抗倭名将。

1940年元月,包森赴华北地区开辟新区。他率新成立的十三团,在几个月里,迎击了敌人五十多次“扫荡”,发展了部队。1941年七月,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调走冀东日军,改调四万五千治安军,建立“模范治安区”。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对付敌人十个团,歼敌千余人,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令嘉奖。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指挥了西梁子河、贾庄子等战斗,使日伪军闻风丧胆。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包森将军率部在遵化野虎山与日寇、伪满州军作战,观察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三十三岁。三月十七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包森撰写社论。其中说:“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英名永在”。叶剑英元帅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李向阳,就是以包森将军为模特塑造的抗日英雄。1982年,在包森将军殉国四十周年时,拍摄了彩色遮幅式故事片《剑吼长城东》,其主题歌:“千里击强虏,剑吼长城东。壮岁国难死,悲歌燕赵风。”概括了包森将军的英雄本色。

节振国

(1910—1940),原籍山东武城县刘堂村(今属河北故城)人,幼时随父逃荒到唐山, 在赵各庄煤矿做井下工。抗战爆发后,组织有一百多矿工参加的抗日游击队。后来节振国找到了党,游击队改编为党领导下的工人特务大队,节振国任大队长。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多次率部袭击敌伪警察所、伪商会以及鬼子据点,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39年冬党组织调他到阜平中共晋察冀北方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回到冀东。7月在一次截击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王册

(1920—1943),女,河北昌黎人,出生于富裕家庭。早年入燕京大学学习,秘密参加抗日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学校前往敌战区,坚持抗日斗争。194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初,由党组织派到阜平,代表平津敌占区妇女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会上,她痛斥了日寇的侵华暴行。后又由党组织派往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学习。结业后,由党组织派到阜平县一区,任中共一区区委副宣传员,深入工农群众,帮助妇女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发动组织群众抢收庄稼,坚壁清野;帮助游击组拟定战斗计划,和村干部一起,先后组织了7次反“清剿”。同年9月,在南刁窝村向区领导汇报工作时,遭敌包围,突围中被捕。面对凶恶的敌人,她镇定从容,毫无惧色。在敌人残酷折磨下,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连刺数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的口号,壮烈牺牲于阜平县一区南山口。中共阜平县委授予她“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在一区机关所在地西庄村为她建立了纪念碑。

相关作品

《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对我辈特赠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于先生犹见典型

《彪炳日月》

渤海毓雄民族之杰

霭霭风仪异质挺特

冀东义起倭奴气慑

瞻彼真容彪炳日新

冀东烈士陵园自1958年正式开放以来,一直是唐山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各界谒陵群众,成为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交通指南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陵园路12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