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黄 |
释义 | 急黄病是指因温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证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或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发斑等。 发病原因由于广范围的肝细胞坏死或急遽严重的肝功能破坏所致的凶险的临床综合征,是一切肝脏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结局。其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治疗难度极大。尽管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领域尚未起主导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疾病恶化,降低死亡率。 早期症状舌红绛,苔黄腻或燥。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黄连解毒汤、栀子丸、神犀丹、安宫牛黄丸等。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与后世瘟黄相似。 并发症与后世瘟黄相似。该病常伴有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化脓性胆管炎及钩端螺旋体病之黄疸出血型等。 中医辨证热毒与血淤互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诊》谓:“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刻,故云急黄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谓:“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淤发黄”。王清任《论痘非胎毒》篇也指出:“受瘟疫至重,瘟疫在内,烧炼真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究其病因病机, 主要在于毒、淤为患,毒为致病之因,淤为病理产物,两者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以至热毒淤血胶结,内蕴脏腑,气机失调、腑气不通、 浊气上冲、恶症丛生。 湿热疫毒由口鼻内侵入里后,迅速从脾胃弥漫,深入营血,导致煎熬熏蒸,炼血为淤;与血相搏,结而留络为淤;伤津耗液,阴伤血滞为淤;损络迫血,血妄离经为淤;壅滞气机,气滞血阻为淤。此都为因热致淤。同样瘀血的形成也可使邪热更盛。淤血内阻,则血脉不畅,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相互贯通,壅阻气机,使邪热难以清解,热毒壅塞体内,无以发越外解,淤血越甚热毒越盛,愈壅愈盛、愈盛愈壅,造成恶性循环。热毒血淤是重型肝炎病理损害的物质基础是比较公认的看法。 辨证施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黄连解毒汤、栀子丸、神犀丹、安宫牛黄丸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