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集句词
释义

简介

宋词的创作,在按谱填词的前提下,经过词人的探索,产生了和韵、集句、隐括等创作方法。

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一般多用篇幅短小而形体整齐的词调,所集多为唐人五、七言诗句。它与和韵、隐括都是在某种限制之下进行创作的方法。

“集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首先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现存最早的完整集句诗始于西晋,傅咸的《七经诗》标志着集句体的初步形成,在诗词集句史上享有开创之名[1](P182)。从晋代一直到宋初,则出现长时期的空白。集句之名是宋人正式提出的,集句的创作方法则盛行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宋蔡蓧《西清诗话》明确指出:“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荆公,非也。”由此可见,集句的提倡者为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集句诗的作家,也代表了宋代集句艺术的最高水平。在王安石的影响下,集句诗得以空前发展,效之者亦不少,俨然成为一时风尚,如苏轼、黄庭坚、孔平仲、孔武仲等人都有集句诗的创作。至南宋以后,出现专集一家之诗(如文天祥的《集杜诗》)的情况,并开始出现别录成集的现象。

集句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宋代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这是因为集句能够满足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审美需要。用集句方法作词,既是宋人“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创作特点的体现,也是元佑学术影响于词坛的结果。宋代词人多数兼具学者品格,他们不但自身博览群书,泛滥百家,学富五车,著述丰硕,还非常注重学养对创作的作用,常常于论文谈艺时提倡多读多诵前人作品。集句词的创作与翻书觅句不同,不是临时性地从古人书中左抄右取,而是熟读默诵千万首之后,含英咀华,深叩其意,然后才能在创作时信手拈来,天然凑泊,左右逢源,用古人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似从自家心中、口中流出一般。优秀的集句之作往往是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

基本特点

所谓“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用这种方法所作的词叫做集句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词体。由于集句的要求是一首词全部使用前人诗句而不添减一字,所以,虽然有集经、史、文句入词者,但是,因谱调限制,难以做到没有出入,所以大多数是集近体诗句而成新词。

现存最早的完整集句诗始于西晋,傅咸的《七经诗》标志着集句体的初步形成。集句的创作方法则盛行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宋蔡蓧《西清诗话》明确指出:“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荆公,非也。”集句词大约是随着集句诗的盛行而同时出现的,一般把王安石当作集句词的最早作者。宋吴曾《能改斋词话》卷二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然而,苏轼的《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词有序曰:“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做墨竹词。”那么,苏轼作集句词的时间可能不会比王安石迟多少。

集句词出现于宋代的原因很简单:创作集句词的主要词人,就是推演集句诗风者。这也反映了诗坛词坛相互影响,以及宋人“以诗为词”的消息,也足以说明集句的出现是词体向诗歌靠拢的一个表现。

主要形式

宋人集句作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五七言体与杂言体。一般多用《生查子》、《浣溪沙》、《玉楼春》、《菩萨蛮》、《南乡子》等篇幅短小而且形体整齐的词调,所集多为唐人五、七言诗句。罗忼烈《宋词杂体》指出:“在《全宋词》里,集句词的数量相当多,全用小令。因为集句的来源以唐人五、七言近体诗为主,而小令有些是以五、七言为主的,句式和字声易于将就。但二、三、四、六言句诗中不常有,平仄也不易于合辙。所以,除《生查子》、《浣溪沙》、《玉楼春》、《菩萨蛮》等少数词调外,若用他调,遇着二、三、四、六言句,就要变动原来诗句,或加以割裂,或稍稍增减,或干脆自作一句来弥缝,方能合律。所以宋人的集句词,有些不是全部‘集’来的。”

(一)五七言体

五七言体,是指整首词皆辑取五言近体诗句与七言近体诗句构成,没有其他句式。如王安石的《菩萨蛮》词: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又如黄庭坚“戏效荆公”所作的《菩萨蛮》词: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又如石孝友的《浣溪沙》词:

宿醉离愁慢髻鬟(韩偓)。绿残红豆忆前欢(叔原)。锦江春水寄书难(晏几道)。红袖时笼金鸭暖(少游),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为谁和泪倚阑干(中行)。

(二)杂言体

杂言体是指词中除了五七言句式外,还有二言、三言、四言的句式,如苏轼的《定风波"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又如苏轼的《南乡子》三首,系二、五、七言句式,如“其一”:

寒玉细凝肤(吴融)。清歌一曲倒金壶(郑谷)。冶叶娼条遍相识(李商隐),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杜牧)。年少即须臾(白居易)。芳时偷得醉工夫(白居易)。罗帐细垂银烛背(韩偓)。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杜牧)。

至于黄庭坚的《鹧鸪天》(寒雁初来秋影寒、节去蜂愁蝶不知)词,郑少微的《思越人》(欲把长绳系日难)词,通体用三、七言句式;而晁补之的《江神子"集句惜春》词所用为三、四、五、七言句式。五七言句直接来自古人成句,二、三、四言句又取自何处呢?应该说还是辑自他人,只不过方式不同。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曾用“割切”一语,云:“若内用二字、三字、四字,当割切之于何人,而注为某某句乎?”形象地说明了这些短字句系割截他人之句而成。这里也反映出集句词在形式上是受到限制的,它不能自由地运用所有词调进行创作,但因难见巧,又正是文人慧业的体现。

当词人创作集句词时,是否自注出处?恐怕难以一概而论。今所见通行本王安石词不注出处,苏轼的《南乡子》词三首均注出处,于是有人以为自王安石后作集句词者大都自注出处,这是不确的。苏轼集句词固然有注出处者,然而不注者亦有,如墨竹词;而且,其注出处者未必出自作者之手,如《南乡子》三首,元刻本无出处,傅注本之出处很有可能是傅干所注。另外,黄庭坚、晁补之、郑少微数家同王安石一样,都不注出处。所以似乎可以反过来说:宋人集句词大都不注出处。

宋人集句作词,其所辑多为古人诗句,尤以唐人诗为主,如杜甫、韩愈、白居易、许浑、郑谷、李商隐、杜牧、韩偓等家之诗往往在选。然而,也有集辑同时人的诗词的。如苏轼《书曹希蕴诗》云:“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高,然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词语甚工。”而苏轼所作墨竹集句词的末句正是“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即是辑自“近世”人之诗句(其中“月移”、“月和”一字之别,当出于传写之异)。如晁补之的《江神子"集句惜春》除了“桂堂东,又春风”二句来自李商隐的《无题》诗外,其余均为本朝词人张先的《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等词中的句子。

但是,也有集经语而成词的。因为集经语句在韵律方面是比较难以合辙的,所以词作较少。如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词: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此外,还有一种集曲名的集句词体,是以曲牌名称联串而成的作品。这种方法在词曲中都有应用,最早也是出现在宋代。如哀长吉的《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词: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阿袁集秦观词

很多人知道诗人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善于集唐诗成诗联,其实,曾一同撰写出版《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均为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阿袁先生,他固然也是深擅宋词的,只不过是他为人极不张扬,以致很少在一些场合表现而不大使人知道罢了。要知道,集词成词比集诗成诗的难度不知更要难上几倍的。因为他不但需要对词牌的熟练程度,而且对所及宋词的谙熟,以及对语言艺术的深切把握。许多业内专家诵读阿袁先生的集词成词后,都不由得感叹:观止矣,要知道,这可是要比原作还更具韵味的啊!为了读者能够真切地领悟和欣赏,现在,笔者特将所能收集到的阿袁先生关于宋代大词人秦观的集词成词的佳作作一集纳,使读者能在其别开生面的优美词境中得以熏陶和净化。

虞美人·感旧集秦淮海句

碧纱影弄东风晓(虞美人影·碧纱),宝篆沉烟袅(海棠春)。画桥南北翠烟中(望海潮·广陵怀古),紫府碧云为路(一落索)、碧云重(江城子·南来)。 醉鞭拂面归来晚(梦扬州),秪恨离人远(虞美人·高城)。谁将彩笔弄雌雄(忆秦娥·楚台风并诗),春入柳条将半(忆仙姿·楼外)、倚东风(行香子)。

前调

秋光老尽芙蓉院(玉楼春),花影和帘卷(生查子)。月高风定露华清(临江仙),多少蓬莱旧事(满庭芳·山抹)、正销凝(八六子)。 醉鞭拂面归来晚(梦扬州),烟水秋平岸(虞美人·行行)。韶华不为少年留(江城子·西城),又是一钩新月(南歌子·香墨)、送归舟(虞美人·高城)。

前调

流莺窗外啼声巧(海棠春),妆点知多少(虞美人影· 碧纱)。南来飞燕北归鸿(江城子· 南来),豆蔻梢头旧恨(满庭芳· 晓色)、恨无穷(阮郎归· 宫腰)。 慿君碍断春归路(蝶恋花),不见联骖处(虞美人· 高城)。苎萝烟冷起闲愁(望海潮· 越州怀古),天外一钩残月(南歌子· 玉漏)、几时休(江城子· 西城)。

鹧鸪天·集秦少游句题旧日黎君见赠写真

谁记当年翠黛颦(南乡子),揉蓝衫子杏黄裙(南歌子· 香墨)。夜来酒醒清无梦(采桑子),雨打梨花深闭门(鹧鸪天)。 人不见(江城子/千秋岁),雁先闻(木兰花慢)。乱山何处锁行云(南歌子)。谢郎巧思诗裁剪(调笑令),水剪双眸点绛唇(南乡子)。

添字采桑子·忆昔集秦淮海句

高城望断尘如雾(虞美人· 高城),雾失楼台(踏莎行)。雾失楼台(踏莎行),烟水茫茫(点绛唇),白露点苍苔(满庭芳· 碧水)。 金凤簌簌惊黄叶(菩萨蛮),晓色云开(满庭芳· 晓色)。晓色云开(满庭芳· 晓色),山抹微云(满庭芳· 山抹),疑是故人来(满庭芳· 碧水)。

虞美人·续集秦淮海句

佳人别後音尘悄(采桑子),宝篆沉烟袅(海棠春)。无端银烛陨春风(阮郎归· 宫腰),遥夜月明如水(忆仙姿· 遥夜)、不言中(江城子· 南来)。 乱花丛裏曾携手(鼓笛慢),行待痴心守(满园花)。淡烟流水画屏幽(浣溪沙· 漠漠),争奈无情江水(虞美人· 高城)、水空流(虞美人· 西城)。

集秦观词作者简介

阿袁,即陈忠远,中国当代青年学者,格律诗人,文学家。字定之,号药愚居士,笔名阿袁、中元等;近年来,他多以“阿袁”为名发文和出书。他是温州永嘉人。就在读书时,陈忠远(亦即阿袁)便已加入了全国性的诗词组织中华诗词学会,并深受著名诗人霍松林、袁第锐、林从龙等前辈诗人的大力称赏。此后,他在就读大学期间,还拜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诗词组组长孔凡章先生为师,其诗词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其间所结集的诗词曲辑录《又新集》就是大为海内诗人词家称赞不已,从而纷纷飞书染翰为之评点的。其实 ,阿袁还擅长集唐诗联,被当代诗词名家称为一绝。

阿袁(陈忠远)先生曾先后出任温州市主流媒体暨北京国家级媒体记者、编辑,北京国家级出版社编辑等;现兼任特聘教授。其个人事迹传略分别被载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华人专家名典》、《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等多部辞书。阿袁(陈忠远)先生目前著有《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唐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唐诗三百首本事》、《宋词三百首本事》、《又新集》、《名家评点<又新集>三百首》、《诗祖陈子昂与女皇武则天》、《鲁迅诗编年笺证》、《鲁迅先生的心里话》、《裸眼》、《诗词正韵》、《药愚对韵》、《五斗门人诗话》、《鲁迅独具只眼看帝王》等十馀部作品,约410馀万字。

艺术要求

从创作艺术上说,因为词体婉转抒情,低回要眇,所以集句为词比集句作诗难度为大。同时,词体为长短句,集句为词往往要割裂原句以求符合句式。所以,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认为集句“必博学强识,融会贯通,如出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傅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又清沈雄《古今词活"词品》引《柳塘词话》曰:“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沈雄又给它增加一难:“曰打成一片。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六难之中,前三难属于格律偶对,第六难属于选择句子。总而言之,大致有四个方面。

集句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宋代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这是因为集句能够满足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审美需要。用集句方法作词,既是宋人“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创作特点的体现,也是元祐学术影响于词坛的结果。宋代词人多数兼具学者品格,他们不但自身博览群书,泛滥百家,学富五车,著述丰硕,还非常注重学养对创作的作用,常常于论文谈艺时提倡多读多诵前人作品。集句词的创作与翻书觅句不同,不是临时性地从古人书中左抄右取,而是熟读默诵千万首之后,含英咀华,深叩其意,然后才能在创作时信手拈来,天然凑泊,左右逢源,用古人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似从自家心中、口中流出一般。优秀的集句之作往往是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正如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所说:“集句别有机杼,佳处真令才人搁笔。”

因而,我们认为,集句虽然不是一种直接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升华并加以典型化的艺术创造,不是“即目”“所见”式的文学原创,但是,它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创作方法,其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形式美上,是作家通过对已有形式所作的别出心裁的改造,以获得新的美学意蕴,让欣赏者在形式感中获得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