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极北蝰
释义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蝰科 Viperidae

属:蝰属 Vipera

种:极北蝰 V. berus

物种介绍

极北蝰是欧洲中部最常见的毒蛇,也是英国唯一的毒蛇,每年在英国会咬伤大约一百人。它是在北极地区唯一能找到的蛇类,栖息在各种区域,从森林、沙丘到沼泽都有。被极北蝰咬伤后,伤口附近会有剧痛,二十分钟后会有更严重的反应。受害者会产生肿胀、晕眩、呕吐,但要在六个小时后才会出现最严重的症状。极北蝰咬伤很少会致命- 有记录显示,英国自1900年至今,仅有十三人死于极北蝰咬伤,其中一人还是因为对解毒剂产生了不良反应。

体貌特征

吻钝,额鳞\\顶鳞\\眼上鳞为头部较大鳞片,额鳞前有小鳞约13枚。上唇鳞8-9枚,背鳞片多为21行,少数为19\\20\\22\\23行。腹鳞132-158,尾下鳞32-46对(雄)23-38对(雌)。肛鳞完整。

体型:因产地不同而大小不一,平均55cm,大者可达90cm(瑞典),甚至有104cm的记录

生活习性

食性:成体捕食鼠\\鼩\\鸟\\蜥蜴和蛙类等,幼体主食昆虫\\蠕虫\\小型两爬类,在长到30cm时取食习惯向成体转变。繁殖:卵胎生,每次产子3-20条,新生幼蛇长约17cm 。

冬眠情况:在英国的冬眠期为150-180天,在瑞典长达8-9个月.每年都有15%的成体和30-40%的幼体在冬眠期死去,寿命10-15年。

亚种: V. b. berus 、V. b. bosniensis 、V. b. sachalinensis身体颜色多样。

分布

分布于中亚和北亚森林草原地区、欧洲北部和中部山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吉林等地,多生活于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以及以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为其隐蔽场所。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国常见蝰科资料

圆斑蝰

俗名:金钱豹, 百步金钱豹, 金钱斑, 古钱窗。

栖息于丘陵地带多见于稻田 在通风凉爽或阴暗处…

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

国内分布:福建(诏安, 泉州, 惠安, 仙游, 南安), 台湾(花莲, 瑞穗, 台东, 高雄, 恒春, 成功, 屏东, 台北), 广东(韶关, 广州), 广西(南宁) 。

草原蝰

生活于草原、稀疏树林,头部背面鳞片光滑。背部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锯齿状纵纹,体侧有暗褐色斑点缀成的纵纹2~3行。

也见于海拔3000m的山区。吃蝗虫(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和蜥蜴。

分布于新疆,是当地的主要毒蛇。

白头蝰

这种可不常见.

世界罕见品种。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陕西有分布。

管牙类毒蛇,一般长 500 毫米左右,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朱红色横斑,头背具9 枚大鳞。背鳞平滑。主要发现于路边、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没于住宅附近。属晨昏活动类型。以食虫目动物为食。

尖吻蝮

尖吻蝮属(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竹叶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偶尔可能只有一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但世界上同样也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竹叶青亚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大吉岭、阿萨姆),缅甸,泰国(东南部)以及越南。以下例举一部分竹叶青名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台湾竹叶青Trimeresurus gracilis,扁鼻竹叶青Trimeresurus puniceus,墨脱竹叶青Trimeresurus medoensis,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海岛亚种竹叶青;哈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hageni;坎布里竹叶青Trimeresurus kanburiensis;大眼竹叶青Trimeresurus macrops,分布在泰国和中南半岛;坡普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p. popeorum;红树竹叶青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苏门答腊竹叶青Trimeresurus sumatranus;斯里兰卡竹叶青Trimeresurus trigonocephalus;缅甸竹叶青Trimeresurus erythrurus;冈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gumprechti

原矛头蝮

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

形态特征: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白眉蝮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