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文林业局
释义

吉文林业局是国家大型二档森工企业,1958年建局,1998年进行了公司化改造,成立吉文森工公司,施业区总面积362970公顷,森林蓄积25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2%,吉文林业局是国家的木材生产基地、重点天保工程实施区和生态建设区。

简介

吉文森工公司(林业局)始建于1958年,是内蒙古森工集团所属的大型二档企业,位于大兴安岭东部南坡,行政区域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施业区总面积36297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1万多公顷,森林总蓄积量2050万立方米。

名字由来

居住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人,都知道林区有个叫吉文的林业局,但是对其名字的由来也许还不太了解。据史料记载,“吉文”系原始蒙古语,意为森林。吉文林业局则是以其施业区内崎岖蜿蜒的吉文河命名的。吉文河,如按其语词演变可排列为“室韦——锡窝儿——锡窝儿河——鸡窝儿河——吉文儿河——吉文河。

室韦即失韦,此名最早见于《魏书·失韦国传》,其后见于《隋书》、《唐书》等史籍中的“室韦”。在辽代《聊律延宁墓志》铭文中,如与契丹大字对照汉文,又为:“失围”。

在清代,达斡尔口语称“室韦”为“锡窝儿”,其原义为“森林”。达斡尔人称当时居住在大兴安岭森林地带的锡伯族为“锡窝儿爱满”,意为“室韦部”,实即“森林部族”。因“锡窝儿”系卷舌音,当时南方汉语中无卷舌音,只好将“锡窝儿”译写为“室韦”或“失韦”。

锡窝儿河,此名见于清末屠寄测绘的《黑龙江舆图》,在其43幅图上标定的锡窝尔河便是锡窝儿河的谐音。锡窝儿河是“锡窝儿”加汉语词尾“河”的合成词,其直意为“室韦河”,意译则为“森林河”。

“鸡窝儿”为汉语词,是清亡后民国年间汉人逐渐迁入而形成的地名。“鸡窝儿河”是“锡窝儿河”的谐音。“鸡窝儿河”这一通俗的民间汉语词,既沿用了原来不明语义的民族语言地名,又便于汉人理解而通用。因“鸡窝儿河”为民间俗语,不便于官方通用,后官方改写为“吉文儿河”。

全国解放后,为了支援国家建设,5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开发林区,在吉文儿河流域成立了“吉文林业局”,60年代初修建森林铁路,在吉文儿河河口又设置了火车站,并以“吉文”为站名,又以“吉文”为镇名,由此,在当地人的口语中便逐渐称“吉文儿河”为“吉文河”了。

建设

吉文林业局贮木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自治区有关部门检查,木材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这个场在木材生产质量管理上,从造、选、归各个生产实际制定实施了“模拟产值核算”的管理方法,把工资与产量、质量、售价挂钩,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去年经济材比重达87%以上。为确保外运装车的质量和载量,他们严格执行《木

材装车奖罚办法》,场主管领导、生产股长新临现场监督指导,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自1994年实行封闭式管理以来,单车载量比过去提高了8.34立方米,4年共多销木材7.35立方米。

发展

内蒙古吉文林业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及时调整林场布局,收缩林产工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仅一年,节约管理费用和多种经营创收二项达2000多万元;在木材收入减少2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仍确保了230万元的上缴,做到了职工工资、国税、地税三不欠。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林业局木材产量调减到6万立方米,有的林场已无生产任务。林业局及时将吉南林场、木奎林场、红花尔基林场合并到吉库林场,既能集中力量抓好护林防火、木材生产和经营管理,每年又节约费用200万元。在加工原料不足、原木涨价、木材初级加工贴钱的情况下,该局收缩林产工业,将投资600万元建成的地板块厂关闭,厂房出租、设备转让。40名职工转向养鹿,每年节约费用35万元。他们还以1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招商引资,与大连一家投资公司合作,建立了年产8万箱的卫生筷厂,使桦木杆得到加工增值,除每年收10万元租金外,还节约水电费15万元。

此外,这个局组织2000多人发展多种经营。转产的几个林场职工家属大搞黑木耳培植,去年产黑木耳25万公斤,创收1000多万元。今年又大力发展吊袋木耳,产量可达10万公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