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林大学报 |
释义 | 《吉林大学报》创刊于1950年12月5日,复刊于1978年9月11日,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吉林省创办最早、全国创办较早的一批校报之一,也是“文革”后吉林省复刊最早、全国复刊较早的校报。 校报简介《吉林大学报》创刊于1950年12月5日,复刊于1978年9月11日,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吉林省创办最早、全国创办较早的一批校报之一,也是“文革”后吉林省复刊最早、全国复刊较早的校报。1999年3月,获得并开始启用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内统一刊号CN(G)22-0001,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0年1月1日,《吉林大学报》在全省、全国高校较早地推出电子版。当时提出的目标是:不是最早,力争最好。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校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原5张校报合并为新《吉林大学报》一张报纸,延续了原《吉林大学报》复刊以来的总期数。2001年1月1日,为适应新吉林大学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批复,《吉林大学报》由原来的4开4版旬报扩为对开4版周报,成为当时吉林省高校第一份、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对开周报。2006年1月6日,校报改成单面彩色印刷,成为吉林省高校第一张对开彩色周报。10年间,《吉林大学报》纸质版进行了扩版和多次改版,2008年3月校报电子版在中国高校校报官方网站进行名报展示。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每次改版都力求为读者“改”来新的印象,都能使校报的质量得到提升,都成为校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吉林大学报》编委会《吉林大学报》编委会是对《吉林大学报》的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和评估的组织机构。党委书记、校长任顾问,主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编委会主任。委员由学校党委、行政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的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组成。编委会的职责是:把握方向、制定计划、撰写言论、通报情况、提供信息、评估报纸,提出建议等。 1.《吉林大学报》编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听取编辑部的工作汇报,把握《吉林大学报》的办报方向,研究《吉林大学报》的办报方针,制定《吉林大学报》的报道计划,讨论《吉林大学报》的重大事宜,指导编辑部开展各项工作。 2.编委会委员同时是《吉林大学报》特约评论员,负责撰写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的新闻评论。 3.编委会委员要对《吉林大学报》进行审读,定期评估报纸,适时对报纸的编辑方针、报道内容和版式设计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对编辑部的工作提出发展规划和改革设想等。 4.负责通报《吉林大学报》的编辑计划和组稿内容,为《吉林大学报》提供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和重要信息,组织、推荐急需的稿件。 5. 负责审定所在部门《吉林大学报》特约通讯员的人选,并督导通讯员的工作。 光荣榜2001年7月 王淑芹 祖述凯 刘 红 陈彦强 段 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高等院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 “吉林省优秀高校新闻工作者” 2002年7月 陈彦强 被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共青团长春市委员会、长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长春市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3年10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为2002-2003年度“优秀学会工作者” 2005年12月 王淑芹 祖述凯 刘 红 陈彦强 段 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高等院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吉林省高校优秀校报工作者” 2005年12月 校报编辑部 被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高等院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校报编辑部” 2006年1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为2004-2005年度省高教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 2007年1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 2007年12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被评为2006-2007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 2009年12月14日 王淑芹 祖述凯 段 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授予“吉林省高校校报资深编辑” 称号,全省仅有13人获此殊荣 2010年6月25日 刘红 赵家彬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高等院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吉林省高校校报优秀编辑” 2010年6月25日 校报编辑部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高等院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吉林省高校优秀校报”荣誉称号 2010年7月9日 校报编辑部 被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校报”荣誉称号 获奖作品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2002年10月23日,5项作品获得2001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其中1项作品获一等奖;3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2003年9月26日,4件作品获2002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王淑芹、段为、刘飒采写的《我国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获消息类一等奖;王淑芹、刘飒、赵丽晶采写的《大学时代的郑培民》获通讯类一等奖;李云鹤撰写的《今天我以吉大为荣,明天吉大以我为荣》荣获言论类二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获版面类二等奖。 2004年10月25日,4件作品获2003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方悦、段为采写的《我校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大型晰脚类恐龙化石》获消息类一等奖;赵家彬、段为采写的《英雄》获通讯类二等奖;王军撰写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获言论类一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7月3日第一版获版面类一等奖。 2005年9月29日,4件作品获获2004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刘飒采写的《三年“教改” 助推创新教育又进一程》获消息类一等奖;刘红、段为采写的《于湘辉和他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获通讯类二等奖;甄岩撰写的《校园劲鼓学术风》获言论类二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12月24日第一版获版面类一等奖。 2006年12月5日,4件作品获2005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件。刘飒采写的消息《唐家璇:我对吉大情有独钟》获消息类二等奖;晓雯(王淑芹)、彭茜采写的《春风拂暖意 雪中送炭情》获通讯类二等奖;刘景辉撰写的言论《论学校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获言论类一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5年4月29日第一版获版面类一等奖。 2008年1月9日, 4件作品获2006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4件作品全部获一等奖。祖束恺等采写的消息《首个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结束》获消息类一等奖;刘景辉撰写的《不拘一格纳人才》获言论类一等奖;杜迈南等采写的《又是一年离别时》获通讯类一等奖;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6年3月31日第三版获版面类一等奖。 2009年1月6日,4件作品获2007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古迪采写的《我校在早期被子植物研究领域再获重大成果》获消息类一等奖;程山撰写的《“勤工”是否为“助学”》获言论一等奖;晓雯(王淑芹)、宋菲采写的《用生命感染生命》获通讯类一等奖;段为撰写的《浅论高校校报副刊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获论文类二等奖。 2010年7月9日,3件作品获得2008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晓雯、顾颉琛采写的《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在我校诞生》获新闻消息类一等奖;赵家彬、张玉超采写的《再现当年的白求恩》获新闻通讯类一等奖;赵丽晶编辑的第284期第3版获新闻版面类一等奖。 吉林新闻奖2002年6月20日,5项作品获第11届吉林新闻奖,3人获编辑奖。 2003年8月,2件作品获第12届吉林新闻奖,赵家彬采写的《我国首批MPA学员走进吉大园》获消息类二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6月13日第一版获版面类银奖。 2007年7月,2件作品获第16届吉林新闻奖,秦抒(王淑芹)、毛润杰采写的《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搞科研》获通讯类三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6年5月26日第一版,获好版面银奖。 2008年4月,3件作品获第17届吉林新闻奖。刘景辉撰写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获言论类二等奖;王淑芹撰写的论文《跳出会议写新闻》获论文类二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7年11月2日第一版,获好版面铜奖。 2009年7月,7件作品获第18届吉林新闻奖。晓雯(王淑芹)、顾颉琛采写的《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 在我校诞生》获消息类一等奖;段为撰写的言论《神圣的使命 艰巨的任务》获言论类二等奖;易水(毛润杰)采写的《一直在路上》获通讯类三等奖;鲍珣(王淑芹)、毛润杰采写的《任露泉:工程仿生研究的执著攀登者》获副刊作品奖一等奖;刘斯聪撰写的《历史的长河蜿蜒向前》获副刊作品奖二等奖;李笑月 撰写的《修竹晚节香》副刊作品奖二等奖;段为、刘斯聪撰写的《女性编辑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应发挥独特作用》获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2001年7月,9项作品获2000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有5项获一等奖;4人获编辑奖。 2002年7月,10项作品获2001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8项作品获一等奖;6人获编辑奖。 2003年11月20日,15件作品获2002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有8件获一等奖。赵家彬采写的《我国首批MPA学员走进吉大园》,王淑芹、刘飒、段为采写的《我国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均获消息类一等奖;王淑芹、刘飒、赵丽晶采写的《大学时代的郑培民》获通讯类一等奖;李云鹤撰写的《今天我以吉大为荣,明天吉大以我为荣》获言论类一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6月13日第一版、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均获新闻版面类一等奖;方悦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11月7日第四版、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11月11日第四版均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 2004年12月,15件作品获2003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方悦、段为采写的《我校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大型晰脚类恐龙化石》获消息类一等奖;刘飒采写的《吉大有了学术“咖啡屋”》获消息类二等奖;陈彦强、金祥雷采写的《“刷卡”200小时认定为体育课合格》获消息类三等奖;赵家彬、段为采写的《英雄》获通讯类一等奖;刘飒采写的《青山做伴书香飘》,刘红、张会勇采写的《西藏,圆我当兵的梦》均获通讯类二等奖;甄岩撰写的《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获言论类一等奖,何文桢撰写的《事关面子》、王军撰写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均获言论类二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5月29日第一版、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9月25日第一版、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5月22日第三版均获版面类一等奖,赵丽晶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6月19日第三版获新闻版面类二等奖;方悦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5月1日第四版、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5月8日第四版均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 2005年7月14日,16件作品获2004年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11件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居全省高校校报榜首。刘红采写的《90名韩语导游员来我校充电》、赵家彬采写的《初中生对话科学大师》均获消息类一等奖,段为采写的《科技考古:向大地求索》获消息类二等奖;何卓(王淑芹)采写的《实现人类挑战“江河湖海洋”低温极限“大满贯”》获通讯类二等奖,段为采写的《魏存成:我国成功申报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臣》、刘飒采写的《吉大校园里的洋教工》均获通讯类二等奖;于泳撰写的《诚信 离大学生有多远》、唐露薇撰写的《关好你身后的门》均获言论类一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12月24日第一版、刘飒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6月17日第二版、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3月29日第三版、赵丽晶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6月21日第三版均获版面类一等奖,赵家彬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3月15日第二版、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12月3日第一版均获版面类二等奖;方悦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11月12日第四版、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4年10月22日第四版均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 2006年6月23日,11件作品获2005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8件获一等奖。陈彦强采写的《冻干注射用重组抗肿瘤融合蛋白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荣获消息类一等奖,刘飒采写的《2005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赵丽晶、冯俣采写的《2006届毕业生市场开市 2万学子入市找“婆家”》均获消息类二等奖;赵丽晶采写的《山清水碧党旗飘》、刘红采写的《吉大鹏城展风姿》均获通讯类一等奖,田园采写的《校友王刚义母校“充电” 明年北极冰海科研探险》获通讯类二等奖;于春永撰写的《选择与被选择》、程山撰写的《请给他人以微笑》获言论类一等奖;赵家彬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5年11月4日第二版、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5年11月11日第三版均获版面类一等奖,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5年4月22日第四版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 2007年6月,15件作品获2006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11件获一等奖。段为采写的《“娇小长春龙”重见天日》、赵家彬采写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与我校科技联姻》、刘飒采写的消息《功高昭著校史 德硕垂范后人》均获消息类一等奖;刘飒采写的《我国油页岩、油沙“家底”首次被摸清》,赵家彬、王薇采写的《是什么成就了名师》,毛润杰采写的《成功源自内心的幸福感》均获通讯类一等奖;侯治水撰写的言论《师者言师》,宁佳、赵博撰写的言论《勿在网中迷惘》,均获言论类一等奖;刘学铭撰写的言论《对网络文学批评中“冒犯”的“冒犯”》,获言论类二等奖;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6年4月21日第三版,获版面类一等奖;赵家彬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6年3月2日第二版,获版面类二等奖。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6年12月29日第四版,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段为拍摄的新闻图片《重铸生命绿洲》,获新闻摄影图片类一等奖;祖束恺拍摄的新闻图片《运动会开幕式》、海珠拍摄的新闻图片《12位院士和我校学生共植“院士林”》,获得新闻摄影图片类二等奖。 2008年6月12日,16件作品获2007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1件获特别奖、7件获一等奖。刘红采写的《“QAD未来制造业领袖联合教育计划”在我校启动》、刘飒采写的《学业预警“绷紧”学习“弦”》均获得消息类一等奖,赵家彬采写的《现代大学生活图景吸引本科生》获消息类二等奖;何卓(王淑芹)、毛润杰采写的《母爱无边》获通讯类特别奖,段为、刘斯聪采写的《师能、师爱、师廉》获通讯类一等奖,程山采写的《一舞剑器动四方》、赵家彬采写的《老传统和新思维助推学院快速发展》均获通讯类二等奖;侯治水撰写的言论《教师当为怀远之人》获言论类一等奖;王义刚撰写的言论《要赢首先要学会输》获得言论类二等奖;祖束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7年5月25日第一版,获版面类一等奖;陈彦强编辑的2007年11月2日第一版、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7年12月23日第三版均获版面类二等奖;段为编辑的2007年11月9日第四版、2007年5月18日第四版,分别获副刊版面类一二等奖;许梦婕、尹颖、肖君子拍摄的新闻图片《百人锈党旗 喜迎十七大》获新闻摄影图片类一等奖;张寅、魏代梅拍摄的新闻图片《暑假生活》获新闻摄影图片类二等奖。 2009年8 月,18件作品获2008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奖,其中,1件获特别奖,9件一等奖。陈彦强采写的《我校科研队发现世界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群》获消息类 一等奖;赵丽晶采写的《我校研制成功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符合催化剂》获消息类一等奖;赵家彬采写的《我校强化信息沟通出台新举措》获消息类二等奖;秦抒(王淑芹)、赵家彬、王郁涵、张玉超采写的《托起生命的希望》获通讯类特别奖;杨国会采写的《成就梦想 乘风远航》获通讯类一等奖;赵家彬采写的《世界首例“抗猪瘟克隆猪”诞生始末》获通讯类一等奖; 丛晓霜、张宏强、任贝采写的《困境中收获 平淡中执著》获通讯类二等奖;刘文慧采写的《聚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获通讯类三等奖;孙月撰写的《书卷铺就人生路》获言论类一等奖;李超卉撰写的《会仰望才会被仰望》获言论类一等奖;殷宇《艰苦成就事业》获言论类二等奖;刘东升、蔚然(段为)、凌雪、刘文慧拍摄的《走进吉大》获新闻图片类一等奖;段为、孙民安拍摄的《心系汶川 爱在吉大》获新闻图片类二等奖;段为拍摄的《我校举行周其凤院士名誉教授受聘仪式暨报告会》获新闻图片类三等奖;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第288期第三版获得版面类一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第281期第一版获版面类二等奖;刘飒编辑的《吉林大学报》第305期第二版获版面类三等奖;段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第288期 第四版获副刊版面类一等奖。 长春新闻奖2001年5月30日,2项作品获2000年度长春新闻奖三等奖。 2002年3月19日,5项作品获2001年度长春优秀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奖。 2002年6月17日,2项作品获2001年度(第11届)长春新闻奖。 2003年3月19日,4项作品获2002年度长春新闻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奖,其中1项获一等奖。 2003年8月25日,2件作品获2002年度(第12届)长春新闻奖。陈彦强采写的《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赞誉〔最早的被子植物〕的发现》获消息类二等奖;陈彦强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获好版面奖。 2004年10月25日,2件作品获2003年度(第13届)长春新闻奖。赵家彬采写的《庭审走进校园》获消息类二等奖;祖述凯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3年5月29日第一版获好版面奖。 2004年11月2日,5件作品获2004年度(第14届)长春新闻新闻奖。其中,赵家彬采写的《中学生对话科学大师》获消息类三等奖;方悦采写的《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论坛关注“三农”问题》获消息类优秀奖;刘飒采写的《吉大校园里的洋教工》获通讯类二等奖;刘红、段为采写的《于湘辉和她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获通讯类优秀奖;段为采写的《刘东生院士印象记》获通讯类优秀奖。 2005年11月8日,6件作品获2005年度(第15届)长春新闻新闻奖,刘飒采写的《唐家璇:我对吉大情有独钟》获消息类二等奖;段为采写的《造福学生 责无旁贷》获通讯类二等奖;本报评论员撰写的《落实的关键在领导干部》获言论类一等奖;刘景辉撰写的《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获言论类二等奖;刘红采写的《辅导员老师献爱心 家长传书表心意》获消息类优秀奖;赵丽晶采写的《山青水碧党旗飘》获通讯类优秀奖。 2007年6月,1件作品获2006年度(第16届)长春新闻奖,刘飒采写的《成功置换延续生命之旅》获消息类二等奖。 2009年8月,1件作品获2008年度(第18届)长春新闻奖,刘红编辑的《吉林大学报》2008年1月11日第三版获优秀版面获。 通讯社简介《吉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以下简称通讯社)是由吉林大学报编辑部领导和管理的校内学生新闻社团,也是校内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媒体的重要力量。 通讯社前身是1988年9月成立的大学生记者站,1994年改为现名。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2000年11月15日校报编辑部在原五校学生记者队伍的基础上成立《吉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通讯社是学校和师生的耳目喉舌,参与完成吉林大学校报编辑部的采访、新闻写作等宣传任务。 通讯社每届均有300名学生记者,总社设在中心校区,设有秘书部、新闻部、文学部、宣传网络部、摄影部、外联部等6个职能部门;中心、南岭、新民、朝阳、南湖、和平6个校区分别设有分社。 合校10年来,通讯社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在校报编辑部的领导下,以多种形式深入各个校园,参与新闻报道,用正确舆论引导和影响校园文化。通讯社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学校党委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通讯社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学校党委的重视和关心,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通讯社学生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通讯社组织6个校区分社成功策划、开展了迎新、纳新、新闻培训、主题征文、校区参观与交流、献爱心等各类活动,在形成团队精神、加深各校区之间的融合与友谊、培养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凝练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