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姬鹬
释义

姬鹬(学名:Lymnocryptes minimus)为丘鹬科鹬属的鸟类。体小(18厘米)、嘴短而两翼狭尖的沙锥。与所有其他沙锥区别在头顶中心无纵纹;尾呈楔形,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繁殖在欧洲北部至西伯利亚西部;越冬在南欧、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

中文学名:姬鹬

拉丁学名:Lymnocryptes minim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丘鹬科

属:滨鹬属

命名者及时间:Brünnich,1764

英文名称:Snipe,Jack

外形特征

姬鹬体小(18厘米)、嘴短而两翼狭尖的沙锥。与所有其他沙锥区别在头顶中心无纵纹;尾呈楔形,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尾色暗而无棕色横斑。与阔嘴鹬区别在嘴较直,肩部多明显条纹。飞行时脚不伸及尾后,翼前缘无白色。姬鹬头顶黑褐色,具金属光泽和淡色斑点。宽阔的黄色和皮黄色眉纹中央有一黑线,将眉纹分隔成两端联结,中部分开的双眉。眼先白色,有一粗的黑纹从嘴基到眼,到眼后黑纹变窄,并与耳覆羽的黑色斑和横跨颊部的黑纹相联。其余脸部、头侧、颏、喉皮黄白色。后颈呈褐色和灰褐色斑杂状,并具淡色斑点。翕、上肩、腰和尾黑褐色,富有光泽和缀有相当多的紫色和绿色,与四条平行的淡金黄皮黄色纵纹形成鲜明对比。下肩暗褐色,具红皮黄色和淡皮黄色斑纹。翅上覆羽褐色、羽缘皮黄色。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具窄的白色尖端。尾黑褐色,中央尾羽最暗,最长而尖,尾呈楔形,共由12枚尾羽组成。前颈和胸鸽灰色,具褐色纵纹;两胁也具褐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尾下覆羽微缀褐色纵纹。翅下覆羽和腋羽暗灰白色,稍具褐色条纹。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暗黄。叫声:被赶时通常无声或发出压抑的gah声。

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北京(1927年4月22日;颐和园)、天津、河北(北戴河,1915年8月底;1986—1989年9月底和10月)、内蒙古(哈拉哈河)、上海(1926年2 月3日;3—4月;崇明岛西)、江苏(镇江)、福建(福州,1896年1月,1900年10月12日和1969年11月11日)、甘肃(河西走廊)、新疆(西部喀什、塔里木盆地及天山)(旅鸟);广东(广州、佛山、江门[11月12日,见:Vaughan & Jones,1913])、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新疆(喀什,1930年1月19日)(冬候鸟,旅鸟);香港;台湾(Swinhoe 在1865年有1次记录。之后,1965年有1次采集记录;1988和1990年于台中大渡溪口曾发现,见:王嘉雄等1991;澎湖列岛;见:郑谦逊,1997)。

中国 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迁徙至非洲北部、欧洲南部和亚洲南部。邻区分布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生长繁殖

繁殖在欧洲北部至西伯利亚西部;越冬在南欧、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为罕见过境鸟及冬候鸟。迁徙时由中国东北经东部沿海,少量不定期地在广东南部和香港越冬,偶见于台湾。另有一群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越冬。

生活习性

姬鹬以蠕虫、昆虫、软体动物为食。性孤僻。繁殖期在繁殖地周围作“之”字形飞行表演。白天极少飞行,甚至有危险时也不飞。静止不动或步行至安全地带。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进食时头不停地点动。

生活环境

姬鹬不在中国繁殖,仅为旅鸟。迁徙季节出没于沼泽、水田、溪流浅滩和较为干燥的耕地。通常8—9月换羽,9月中旬出现于南迁的途中。4月中旬回到偏北的繁殖地。也有游荡者,在中国南部和西北部有少量的越冬种群。

物种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