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鸡与鸿鹄
释义

鸡与鸿鹄

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①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

燕立以为相。三年,燕之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闻之,慨然太息,为之避寝三月,抽损上服③,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

例题: 注释:①瀹:yuè,煮。②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抽损上服:降低享受的标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 察:审察,此为了解的意思。

B、臣将去君而鸿鹄举矣 举:振翅高飞。

C、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荫:树荫。

D、遂去之燕 去:离开

答案:选C(“荫”应为“动词,遮荫,乘凉”之意。)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敌在前敢斗者,勇也 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B、吾书子之言 燕之政大平

C、以其所从来近也 燕立以为相

D、何书其言为 为之避寝三月

答案:选B(B均为“结构助词,的”; A中前一个“者”为“语气助词,表示提顿”,后一个“者”为“代词,……的人”; C中前一个“以”为“因为”, 后一个“以”为“用、让”; D中前一个“为”为“语气助词,呢”,后一个“为”为“因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鸡有五种才能,却被鲁哀公煮来吃了;鸿雁不仅没有雄鸡的五种才能,而且还经常在鲁哀公身边作乱,但它们依然受到鲁哀公的器重。这是因为鲁哀公并不真正地了解它们。

B、雄鸡尽管在鲁哀公身边,而鲁哀公对它的长处却视而不见;对远在天边的鸿雁则盲目崇信。在这里田饶把自己比作雄鸡,而把一些在鲁哀公身边作乱的人比作了鸿雁。

C、本文这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人才。这就是要在了解人才的基础上,大胆地使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D、田饶在鲁国不被重用,只好去燕国,在燕国他被任为相国,于是他大展其才,在短期内政绩赫赫,令人叹服,这也说明了“外来和尚会念经”的道理。

答案:选D、(田饶在燕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说明了只有放手使用人才,也才能够留住人才的道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

②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

答案:①君王难道没见过那公鸡吗?它头上戴着红冠,是那样文雅。

②因为以前的不慎重,而带来后面的悔恨,上哪里再能得到田饶啊!

[译文]

田饶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可是不被哀公理解看重。一天,他对哀公说:“小臣将要离开君王,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了。”哀公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田饶说:“君王难道没见过那公鸡吗?它头上戴着红冠,是那样文雅;脚上长着尖距,是那样威武;劲敌在前它敢于搏斗,是那样勇猛;发现了食物就呼唤同伴一同享用,是那样仁爱;守夜报时从不失误,是那样诚信。雄鸡虽然具备这五种长处,可是君王还是叫人炖成汤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就在君王身边啊。那鸿雁就不同了:它们一飞千里,时而停歇在君王花园的池子里,时而吞食君王的鱼鳖,时而啄食君王的豆谷;它们没有雄鸡的五种长处,而君王还是珍视它们,这是因为它们不得远啊。所以我要像鸿雁那样高飞远走了。”

哀公说:“留下来吧!我把您说的话写下来(牢牢记住)。”田饶曰:“我听说吃别人食物的人,不毁坏他的器皿;靠树木遮荫的人,不折断树的枝条,放着有才德的人不重用,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田饶离开鲁国前往燕国。

燕国任用田饶担任相国。三年之后,燕国的政事十分安定,没有盗贼作乱。鲁哀公听到这个消息,慨然叹息,竟为此事而独居了三个月,并降低了衣食标准,以表示自责。他说:“因为以前的不慎重,而带来后面的悔恨,上哪里再能得到田饶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