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鸡场 |
释义 | 释义鸡场 拼音:jī chǎng 解释:指斗鸡场。 出处:唐·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鸡场潜介羽,马埒并扬尘。” 防疫措施正确诊断正确诊断是正确用药的基础,如果发现鸡有病即用药,一种药无效时,就更换另一种,再无效时再换药,这种治疗方法多半是失败的。更有些养鸡户在鸡饮水和饲料中天天投药,有病时加倍用药剂量。这种用药方法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使鸡消化道内菌群失调,使鸡的抵抗力下降。 正确选药根据技术人员的建议到质量有保证、信誉好的兽药经营单位购买药品,并注意每种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生产厂址、生产日期或保质期,以及使用说明书,严禁购买“三无”或过期变质的药品。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适中,无黑点、花斑,无破碎、发黏、变色,无异臭味。粉针剂应无黏瓶、变色、结块、变质等。水针剂药液必须澄清,无混浊、变色、结晶、长菌等现象。中药材要无吸潮霉变,无虫蛀、鼠咬等。 按疗程用药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要有一定的疗程,一般为3~5天。如果用药疗程短,鸡体内的病菌只是暂时被抑制,根本未被杀灭,一旦停止用药,受抑制的病菌将重新生长繁殖,以致出现更严重的临诊症状。 加强管理和消毒鸡有病时给药治疗,只是控制疫病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有些鸡患病是由于饲养管理方面的错误而诱发,若饲养管理不改善,则鸡发病的诱因仍然存在,难以获得好的疗效。而且,鸡在发病期间,分泌物和粪便不断向外排出病原体,污染鸡的生存环境,若不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鸡就一直处在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中。在用药物治疗时,由于药物杀死了体内的病原体,鸡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停止用药后,体内的药物很快被排到体外,鸡再接触到病原体时,很快又被感染发病。因此,要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和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使鸡不再有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消毒措施养鸡场门口 建立一个宽度与大门口一致,池深在20厘米~30厘米,长度可使进出车辆的车轮至少绕1周半以上的消毒池,消毒液用2%~3%的烧碱溶液,每周更换1次。 场区 先洒水清扫,后用0.3%过氧乙酸或氯毒杀或碘制剂按要求稀释均匀喷洒消毒,每周1次~2次。 鸡舍及饲养用具 鸡舍门口设立消毒池,供饲料车、集蛋车车轮和人员脚踩消毒,勤换消毒液,每周1次~2次。鸡舍进鸡前进行彻底清扫,对地网、鸡笼等饲养设备及器具、鸡舍墙壁、地面、屋顶一道冲洗干净,用2%~3%的烧碱溶液或0.3%过氧乙酸等多方位喷洒消毒,闲置15天左右。在进鸡前1天~2天将饲养设备、垫料、器具一并用烟客烟熏消毒剂每立方1克~3克密闭熏蒸8小时8以上,后开窗通风,待鸡苗入舍。 带鸡消毒好处 (1)使鸡体表面和鸡舍清洁; (2)杀死和减少鸡体和鸡舍空气中的病原体; (3)沉降鸡舍内漂浮的尘埃,抑制氨气的产生和吸附氨气; (4)夏季还可以降温防暑。 方法几种高效、毒副作用低的消毒剂交替使用,热天每周2次~3次,冷天每周1次~2次,发生疫病时每周3次以上。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应洗手,换工作鞋、衣、帽,条件好的还要洗浴,以减少人员传播疫(疾)病的机会。 其他 规模养殖,无论肉鸡还是蛋鸡,应尽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从雏鸡饲养到上市或蛋鸡淘汰,都应整批进、整批出,且整批统一从一个产地引进,要了解产地疫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的是,每个鸡场要针对本场实际,至少准备三种以上高效、低毒的消毒药,交替使用,以防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