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肌痹 |
释义 | 基本概述肌痹为五体痹之一,凡风寒湿、热毒等邪侵淫肌肉,闭阻脉络,气滞血瘀,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随,谓之肌痹。 肌痹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流感病毒引起的肌炎,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 病因病机肌痹的外因是风寒湿邪痹阻脉络、肌腠。内因是脾虚,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肌腠,是一个虚实夹杂性病理机转。 诊断一般来说,肌痹初期多实,后期多虚,但往往多虚实并见。临诊时要辨寒热风湿孰轻孰重,虚实孰主孰从,诊断要抓住肌痛、肌无力、肌萎缩三个主症。 风寒湿邪阻闭肌络者,发病一般较缓,多见于女性,年龄多在40~60岁,发病时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以后再累及其他肌肉,其肌肉疼痛、压痛较轻,肌力明显减退,甚者肢体萎软,抬举困难,步履不行,肌肉萎缩。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多见儿童和青年,发病急骤,可见寒战高热,口渴咽干,呼吸急促,肌肉肿痛,便溏溲赤。 脾肾双虚证多见于疾病晚期。 诊断要点1.发病一般较急,男女都可发病,但女性较多。 2.病变在肌肉。以肌肉酸胀疼痛为主,初起皮肤肌肉酸胀,或恶风寒,继则肌肉、筋脉拘急,影响关节,活动不利。肌皮相连,且皮肤为人身之外卫,邪从外入,首犯于皮,所以皮痹、肌痹有时同见。有皮痹则手足逆冷,遇寒手足皮肤变自变紫,或伴有颜面、眼睑皮肤发生水肿,呈紫红色,或胸背部弥漫性潮红。 3.舌苔薄白。 4.病初脉浮或弦紧,晚期脉多缓弱或涩 5.参考西医学实验室检查、肌肉活检、肌电图和血清酶,尤其是CPK(肌酸磷酸激酶)为必要检查项目。其中肌肉活检出现本病特异变化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对其他引起肌肉疼痛、萎缩的疾患应根据西医怀疑疾病选做相应的检查项目。 辨证治疗毒热入络证证候:肌肉疼痛,手不可触,或肌肉肿痛,可见肌肉无力并见皮肤散在红斑,皮疹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或伴有发热恶寒、关节酸痛,或高热口渴、心烦躁动,或口苦咽干、大便噪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清热地黄汤加味。 水牛角20g 生地50g 赤、白芍各25g 牡丹皮15g 葛根25g 板蓝根25g 土茯苓25g 丝瓜络15g 方解:方中水牛角、板蓝根清热解毒,配土茯苓解湿热之毒,赤白芍、牡丹皮凉血活血,生地黄凉血滋阴除痹,葛根解肌清热,丝瓜络通络。 加减法:若热甚者加黄柏、连翘,表虚者加生黄芪。 湿热阻络证证候: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重,抬举无力,身热不扬,汗出粘滞,食欲不振,胸脘痞闷,面色虚浮,二便不调,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湿,解肌通络。 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羌活15g 人参15g 苦参25g 升麻10g 葛根25g 苍术15g 炙甘草15g 黄芩15g 茵陈15g 防风15g 当归15g 知母15g 泽泻15g 猪苓15g 白术15g 方解:方中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等配泽泻、猪苓清热利湿,用葛根、升麻解肌清热,苍术、白术、甘草健脾以养肌,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兼助脾之升机,并有祛邪达表之用,当归活血养血通络。诸药相伍有清热除湿通络解肌之功。 寒湿痹阻证证候:肌肉酸胀、疼痛、麻木不仁,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伴有晨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治法: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25g 当归15g 川芎15g 炙麻黄5g 桂枝25g 羌活15g 独活15g 防风15g 川乌5g 苍术25g 甘草15g 干姜15g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通经活络,配薏苡仁、苍术祛湿蠲痹,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散寒祛风,川乌、生姜湿痹散寒。本方治疗肌痹初期,寒胜于湿者。 加减法:若湿重于寒者加木瓜15g、防已15g、蚕砂15g、土茯苓25g,去麻黄、川乌、羌活、独活。 脾肾两虚证证候:肌肉萎缩、麻木不仁、松弛无力,四肢怠惰,手足不遂,或面色萎黄,或面色晄白,身体消瘦,脘腹胀闷,吞咽不利,毛发稀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血通络。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25g 山药25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5g 杜仲15g 菟丝子15g 制附子15g 肉桂15g 当归15g 鹿角胶15g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菟丝子补肾,杜仲壮骨强筋,山药健脾,当归、鹿角胶养血通络,附子、肉桂壮阳,阳壮则生机自强,精微物质得生,肌肉得以温养。 加减法:肌痹日久肌肉萎缩、无力明显时,加黄芪、党参,肉桂改为桂枝。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