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箕踞
释义

名词诠释

jī jù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stretched out]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箕踞失礼

较“蹲踞”更不敬为箕踞。《礼记·曲礼上》谓:“坐毋箕……”(箕,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即尻着地或着席,两脚伸前叉开而坐,形似簸箕。它与“蹲踞”之差,只在两脚,一为耸膝,一为伸脚。《史记》卷九十七《陆贾列传》云:“陆生至,尉他瞪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汉书》“箕倨”作“箕踞”,系指不敬之坐。故尉他起坐后,自认为失礼。《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郭解传》云:“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间其姓名,客欲杀之。”蹲踞,孔子只欲“以杖叩其胫”;箕踞,则郭解之客“欲杀之”,此不敬之差,一目了然。然两脚之伸,间呈异状,有时少伸,亦可称箕踞。晋皂甫谧《高士传·严光》述侯霸承光武命,遣吏奉书于光,有“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云云。虽为抱膝,然不名蹲踞,仍为箕踞,可知箕踞伸脚,亦有直伸少伸之别。(摘自黄现璠撰《我国坐俗古今之变》,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版第十二期,1941年4月16日;又载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11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踞姿详解

(箕、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膝盖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跟上,双手放在膝前。如果臀部坐在席上,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双手后撑;或者,双膝平放,两腿前伸分开,形如簸箕。这种姿态,古时,人们称为箕踞、箕倨、箕股,简称箕或踞。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石人像中,有坐者,也有箕踞之态。前者臀部坐于脚跟,后者臀部着地,非常明显。踞, 在古代日常生活中, 是最失礼的坐相。

史书举例

《史记》记刘邦自己踞床( 榻)接见郦食其。郦生见了不拜, 仅作长揖, 还批评他:“ 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刘邦自觉有愧,赶忙站起,整理好衣裳,请郦生上坐。不过,长时间席地而坐,也是够受的。孟子之妻,独自休息,在室而踞,并不碍于人。

孟子拘泥责之,这是一种挑剔,自然不妥。

《夜读拾得录( 八十六)·孟子自责》一文中,孟子见到妻子独自在房中踞,认为无礼,孟母反责他没有“ 向孰存”,这是孟子无礼。而从踞与坐的两种姿态比较,前者确是不如后者文雅。但是,老是膝盖着地而坐,谁也受不了,除非真有了过硬的功夫。所以,在单

独一个人时,伸开双足,臀部着地,也是允许的。孟子这样严肃对待,连他的母亲都不同意。礼,体现在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如果不在交往之中,也苛刻要求,便是无礼,反而显得失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