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机械原理 |
释义 | 机械原理(machines and mechanisms,theory of),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人们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机构是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机器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用来作有用的功或完成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 概述不同的机器往往由有限的几种常用机构组成,如内燃机、压缩机和冲床等的主体机构都是曲柄滑块机构。这些机构的运动不同于一般力学上的运动,它只与其几何约束有关,而与其受力、构件质量和时间无关。1875年 ,德国的 F.勒洛把上述共性问题从一般力学中独立出来,编著了《理论运动学》一书,创立了机构学的基础。书中提出的许多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1841年,英国的R.威利斯发表《机构学原理》。19世纪中叶以来,机械动力学也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出现了把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合在一起研究的机械原理。1934年,中国的刘仙洲所著《机械原理》一书出版。1969年,在波兰成立了国际机构和机器原理协会,简称IFTOMM。 机构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中的各种常用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以及组合机构等。它的研究内容是机构结构的组成原理和运动确定性,以及机构的运动分析和综合。机构学在研究机构的运动时仅从几何的观点出发,而不考虑力对运动的影响。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或机器的组合。研究内容是确定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真实运动规律及其调节、摩擦力和机械效率、惯性力的平衡等问题。 按机械原理的传统研究方式,一般不考虑构件接触面间的间隙、构件的弹性或温差变形以及制造和装配等所引起的误差。这对低速运转的机械一般是可行的。但随着机械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还必须研究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运动变化。因而从40年代开始,又提出了机构精确度问题。由于航天技术以及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机构精确度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机械原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书信息书 名: 机械原理作 者:王跃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301154250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内容简介《机械原理》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而编写的,旨在满足全国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机械类人才的需要。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简介,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各章后还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以利于学生学习。 《机械原理》可供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供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第1章 绪论 第2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4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5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第6章 机械的平衡 第7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8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第9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10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11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第12章 其他常用机构 第13章 工业机器人机构及其设计 第14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2.图书信息作者:郑文纬 吴克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91 页 出版日期:1997年 ISBN:9787040059663 装帧:平装 开本:32 市场价:23.50 内容简介本书是在前六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5年修订版)》进行全面修订的。 本书除绪论外共十三章,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机构的平衡、机器的机械效率、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计算机在机构分析和综合中的应用。此外,书末还附有各章思考题和习题以及常用的图表。 目录绪论 §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 §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0—3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1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1—2 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1—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1 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2 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2—3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2—4 用解析法求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5 运动线图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3—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3—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3—3 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3—4 实现连杆给定位置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 §3—5 实现已知运动规律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 §3—6 实现已知运动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4—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4—3 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曲线——作图法 §4—4 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解析法 §4—5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5 4—6 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5—1 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5—3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 §5—4 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5—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6 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加工及根切现象 §5—7 变位齿轮 §5—8 变位齿轮传动 §5—9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5—10 交错轴斜齿轮机构 §5—11 蜗杆机构 §5—12 圆锥齿轮机构 §5—13 其他曲线齿廓的齿轮机构简介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6—1 轮系及其分类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6—3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6—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6—5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6—6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及谐波齿轮传动简介 第七章 其他常用机构 §7—1 万向联轴节 §7—2 螺旋机构 §7—3 棘轮机构 §7—4 槽轮机构 …… 第八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第九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第十一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十三章 计算机在机构人杂质和综合中的应用 思考题和习题 附表5-1至5-6;附表10-1 附图10-1 主要参考文献 …… 3.图书信息机械原理 书号: 30407 ISBN: 978-7-111-30407-4 作者: 杨巍 何晓玲主编 印次: 1-1 责编: 周璐婷 开本: 16 字数: 537千字 定价: 35.0 所属丛书: 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10-08-12 目录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 第二节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3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4 第四节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简述5 本章学习要点6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7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7 第二节机构运动简图9 第三节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13 第四节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19 本章学习要点25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6 第一节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26 第二节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26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相对运动图解法30 第四节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解析法43 本章学习要点55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摩擦及机械的效率56 第一节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56 *第二节构件惯性力的确定57 第三节运动副中的摩擦分析60 第四节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图解法65 第五节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解析法73 第六节机械的效率76 第七节机械的自锁79 本章学习要点84 第五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85 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85 第二节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85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93 第四节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100 *第五节多杆机构简介115 本章学习要点117 第六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18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和应用118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其选择122 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131 第四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141 本章学习要点152 第七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53 第一节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153 第二节齿轮的齿廓曲线155 第三节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156 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158 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63 第六节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原理172 第七节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和渐开线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176 第八节变位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178 第九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90 第十节蜗杆蜗轮机构及其设计198 第十一节锥齿轮机构及其设计202 本章学习要点206 第八章齿轮系及其设计208 第一节齿轮系及其分类208 第二节定轴轮系的传动比210 第三节周转轮系的传动比213 第四节复合轮系的传动比216 第五节轮系的功用219 *第六节行星轮系的效率222 第七节行星轮系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226 *第八节其他形式行星齿轮传动简介232 本章学习要点235 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236 第一节棘轮机构236 第二节槽轮机构242 第三节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246 第四节不完全齿轮机构247 第五节螺旋机构249 第六节万向联轴器251 第七节组合机构253 本章学习要点257 第十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258 第一节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与机械的运转258 第二节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260 *第三节机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真实运动规律266 第四节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调节270 本章学习要点276 第十一章机械的平衡278 第一节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278 第二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279 *第三节挠性转子动平衡简述290 第四节平面机构的平衡292 本章学习要点296 第十二章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298 第一节机械系统和基本机构298 第二节机构的变异创新301 第三节机构的组合创新308 第四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312 本章学习要点328 附录329 附录AⅡ级机构运动分析子程序329 附录B渐开线函数表(invαK=tanαK-αK)节录335 参考文献337 读者信息反馈表339 机械原理杨家军版基本信息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平装: 37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0947693, 7560947697 条形码: 9787560947693 商品尺寸: 23.4 x 16.6 x 1.6 cm 商品重量: 458 g ASIN: B001UME0FI 内容简介《机械原理》是一门介绍各类机械产品中常用机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原理》以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以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主线,面向产品设计,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边界再设计,通过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工程设计能力。《机械原理》重点讨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机构等常用机构的设计和机构系统动力学、机构创新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将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有机地融合,通过理论学习与不断实践加强创新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机械原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第0章 绪论 0.1 机械设计概述 0.2 机械系统 0.3 机械的组成 习题 第1章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2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3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习题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变及其应用 2.2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共性问题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4 平面连杆机构的解析综合 习题 第3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3.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分类 3.2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3.3 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3.4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3.5 轮机构设计 习题 第4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4.1 齿轮机构的类型与特点 4.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4.3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4.4 直齿锥齿轮机构 4.5 变位齿轮传动 4.6 其他齿轮机构简介 习题 第5章 齿轮系及某设计 5.1 定轴齿轮系及其传动比 5.2 周转齿轮系及其传动比 5.3 复合齿轮系及其传动比 5.4 齿轮系的应用 5.5 行星轮系设计 5.6 新型行星传动简介 习题 第6章 其他常用机构 6.1 间歇运动机构 6.2 广义机构 6.3 具有其他功能的机构 6.4 螺旋机构 6.5 万向联轴节 习题 第7章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7.1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7.2 执行机构运动规律设计 7.3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7.4 机械运动循环图设计 习题 第8章 机构创新设计 8.1 机构选型 8.2 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 8.3 基于功能分析的机构设计 8.4 机构系统设计实例 8.5 机构设计方案的评价 习题 第9章 机构系统的动力学设计 9.1 平面机构的平衡设计 9.2 作用在机构上的力和机构的运动过程 9.3 机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 9.4 机构系统的真实运动规律 9.5 机构系统的动力学设计 习题 第10章 机构优化设计 10.1 机构优化设计概述 10.2 平面连杆机构优化设计 10.3 平面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 10.4 齿轮变位系数的优化选择 习题 综合练习题 参考文献 序言发展是硬道理,而改革是关键。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得多么好:“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是这位改革派的伟大心声。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这是一大改革。为满足各高校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宽口径新专业教学的需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世纪之交,千年之替,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推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这套系列教材是在众多院士支持与指导下,由全国20余所院校数十位长期从事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的教师经多年辛勤劳动编写成的,它有特色,能满足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这套系列教材的特色在于,它紧密结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与“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集中反映了华中科技大学和国内众多兄弟院校自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来,在改革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这套系列教材是完全按照两个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所提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宽口径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课程来编写的。这一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专业基础课按课群方式设置,即由力学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测控系列课程,经营管理系列课程等七大课群组成,有效拓宽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体现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01年出版图书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7月1日)外文书名: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丛书名: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 平装:247页 正文语种:英语 开本:16 ISBN:9787040092349 条形码:9787040092349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 cm 商品重量: 381 g ASIN:B0054N882K 内容简介《机械原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和科研的成果而编写的。《机械原理》以培养学生基本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强化解析法和机构综合内容,反映了机构学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十二章,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结构分析、机械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它常用机构、组合机构、机械平衡、机械系统的运转及其调速、机构系统创新设计。大部分章节均附有相当数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为方便中国学生阅读,书末附有英中词汇对照表。 《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教材及专业英语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机械原理》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编者:叶仲和 蓝兆辉 (英国)史密斯(M.R.Smith) 目录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Study Object 1.2 Study Content 1.3 Purpose Chapter2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ianar Mechanims 2.1 Planar Kinematic Pairs and Planar Mechanisms 2.2 The Kinematic Diagram of a Mechanism 2.3 Degree of Freedom of a Mechanism 2.4 Points for Attention during the Calculation of DOF 2.5 The Composition Principle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Problems and Exercises Chapter3 Kinematic Analysis of Mechanisms 3.1 Tasks and Methods of Kinematic Analysis 3.2 Velocity Analysis by the Method of Instant Centres 3.3 Kinematic Analysis by Analytical Methods Problems and Exercises Chapter4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s 4.1 Characteristics of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s 4.2 The Types of Four-bar Linkages 4.3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Fou-bar Linkages 4.4 Dimensional Synthesis of Four-bar Linkages Problems and Exercises Chapter5 Cam Mechanisms 5.1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m Mechanisms 5.2 Follower Motion Curves 5.3 Plate Cam with Translating Roller(or Knife-edge)Follower 5.4 Plate Cam with Oscilating Roller Follower 5.5 Plate Cam with Translating Flat-faced Follower 5.6 Plate Cam with Oscillating Flat-faced Follower Problems and Exercises Chapter6 Gear Mechanisms 6.1 Types of Gear Mechanisms 6.2 Fundamentals of Engangement of Tooth Profiles 6.3 The Involute and Its Properties 6.4 Standard Involute Spur Gears 6.5 Gearing of Involute Spur Gears 6.6 Contact Ratio of an Involute Spur Gears Set 6.7 Manufacturing Methsds of Involute Profiles 6.8 Addendum Modification on Involute Spur Gears 6.9 Helical Gears for Parallel Shafts 6.10 Worm Gearing 6.11 Bevel Gears Problems and Exercises Chapter7 Gear Trains Chapter8 Other Mechanisms in Common Use Chapter9 Combined Mechanisms Chapter10 Balancing of Machinery Chapter11 Mo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s and its Regulation Chapter12 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sm Systems Vocabulary References 前言 机械原理(双色版)机械原理 书号: 34228 ISBN: 978-7-111-34228-1 作者: 王德伦 印次: 1-1 责编: 余皡 韩旭东 开本: 16 字数: 393千字 定价: 34.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11-09-07 内容简介本书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设计为主线,方案设计为牵引,运动与动力性能设计为支撑”的新体系。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主要介绍机构及其应用、常见机构类型及应用特点、机构组成原理及其演化变异、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颜鸿森机构创造技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设计;中篇为机构运动设计,主要阐述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轮系与齿轮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设计;下篇为机械动力性能设计,主要论述机械系统动力学、转子与机构平衡、机械效率与摩擦。通过这一新体系,力求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 作者简介姓名 王德伦 性别 男 年龄 51 职称 博士生导师 教授 职务 机械基础教研室主任 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通讯地址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邮编 1 1 6 0 2 4 个人、著作及成果曾获最高奖励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图书目录目录 前言 上篇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第1章机构及其应用1 知识拓展世界机械发展史概要16 第2章常见机构及其特点18 知识拓展自行车的发展史42 第3章机构组成原理与演变43 知识拓展著名的七桥问题55 第4章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56 知识拓展颜鸿森教授简介67 第5章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68 知识拓展新型内燃机的开发88 中篇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 第6章平面连杆机构91 知识拓展从蜘蛛网到坐标系116 第7章凸轮机构117 知识拓展凸轮发展史简述142 第8章齿轮机构143 知识拓展齿轮发展史简述171 第9章轮系172 知识拓展光阴的故事——话说钟表186 下篇机械动力设计与分析 第10章机构的惯性力平衡187 知识拓展探讨现代汽车动力性与舒适性203 第11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204 知识拓展防抱死制动系统(ABS)223 第12章机械中的摩擦与自锁225 知识拓展离合器简介及其发展历程243 参考文献245 图书信息(陆宁著)书名:机械原理 书号:9787302190684 作者:陆宁 定价:19元 出版日期:2008-12-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内容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的平衡、机器运转和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传动中运动副的摩擦及机械效率。在编写中现实地考虑了目前本科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内实际教学时数,按照实际可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目前教学实际通俗易懂,恰如其分地讲述机械原理的课程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参考。 前言本书是根据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目前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在机械原理课程上安排的实际教学时数编写的。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为本书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编排次序是: 先机构后机器,先运动学后动力学,在每个章节的安排上贯彻先分析基本概念后讨论设计方法的思路。本书首先讨论了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从而使读者对机构及其运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然后再讨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轮系;最后介绍转子平衡和转子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效率等内容。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系统性强且有利于讲清基本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讲解中力求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恰如其分地讲述机械原理的课程内容,在讲清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力求减少篇幅使之适合目前实际的教学时数。 为方便读者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另外配套出版了《机械原理教学课件》,此课件所使用的动画素材全部制作成了可执行文件及影视文件,供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时选用。由于各位教师的讲课风格和特点存在差异,光盘的内容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课件素材,以利于读者有选择地使用。 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有: 樊江玲(第0, 1, 2章),陆宁(第3, 5章),滕兵(第4, 6章),韩丽华(第8, 9章),许勇(第7, 10章)。由陆宁统稿。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参考。 编写符合新时代特色的立体化教材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由于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8年12月 目录0 绪论1 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1 0.2 机械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要内容2 0.3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3 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 1.1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4 1.2 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4 1.3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6 1.4 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9 1.4.1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9 1.4.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1 1.4.3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12 1.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15 习题19 2 机构的运动分析22 2.1 进行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2 2.2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3 2.2.1 速度瞬心的概念23 2.2.2 机构瞬心的数目23 2.2.3 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23 2.2.4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5 2.2.5 瞬心法的优缺点26 2.3 相对运动图解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6 2.4 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29 习题32 3 连杆机构34 3.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34 3.2 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36 3.3 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40 3.4 平面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43 3.5 平面四杆机构的实验法设计44 习题45 4 凸轮机构49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49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51 4.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54 4.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56 4.4.1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56 4.4.2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58 4.5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59 习题60 5 齿轮机构63 5.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63 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64 5.3 渐开线齿廓64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67 5.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及连续平稳传动条件70 5.6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及根切74 5.7 变位齿轮76 5.8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79 5.9 蜗杆机构83 5.9.1 蜗杆的形成83 5.9.2 蜗杆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84 5.9.3 蜗杆传动的优缺点86 5.10 圆锥齿轮机构86 习题88 6 轮系91 6.1 轮系的类型91 6.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91 6.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93 6.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96 6.5 轮系的主要功能97 6.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99 习题103 7 其他常用机构106 7.1 棘轮机构106 7.2 槽轮机构109 7.3 不完全齿轮机构111 7.4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13 习题114 8 机械的平衡115 8.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115 8.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计算116 8.3 回转件的平衡试验119 习题121 9 机器运转和速度波动的调节122 9.1 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122 9.2 等效力和等效力矩123 9.3 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124 9.4 机器的运动方程124 9.5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126 习题131 10 机械传动中运动副的摩擦及机械效率133 10.1 移动副中的摩擦133 10.2 转动副中的摩擦135 10.3 机械效率的求法及自锁条件137 习题 140 主要参考文献14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