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货币炼金术 |
释义 | 不久前,在从巴黎到波士顿的飞机上,我们偶然坐在一位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旁边,他声称自己曾应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的聘请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这位教授是一位身材矮小的法国后裔,他几乎刚坐下来就与左侧的一位妇女搭讪。后来知道她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经理。在得知他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以后(事实上他非常高兴让别人知道他是一位经济学家),这位经理想知道“贸易”是否会严重威胁生物科技行业的工资。“哦,某种程度上是的,”教授回答道,“但是我不担心……情况正在恢复,就业形势很快会大为好转。” 书名:货币炼金术 作者:(美)(NathanLewis)内森·刘易斯 译者:董梅,彭涛,赵娅译 ISBN:9787111260202 类别:图书> 金融与投资> 货币银行学 页数:279 定价:42.00 元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次:1 内容简介美元疲软?经济衰退?货币兴衰决定一国命运! ·亚历山大将整个地中海统一在一个坚固的银铸币体系之下,至今仍被尊称为“伟大的亚历山大”。 ·凯撒恢复了罗马货币的金本位制,至今他仍是罗马人崇拜的偶像。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美国实施金本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他的头像在10美元的钞票上熠熠生辉。 ·拿破仑恢复了法国货币的金本位,法国人拥他做皇帝。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整个世界陷入一片货币混乱之中,而他是至今为止唯一被赶下台的美国总统。 你知道吗? ·大部分中央银行都是私有的。 ·货币很少先印出来,而是先从央行一个特殊账户里创造出来。 ·历史上总是出现浮动的货币,但是像现在这样,所有的货币同时浮动还从未有过。 ·目前世界黄金供给量价值约1.4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基础货币为8000亿美元。为了给美元纸币提供100%的黄金储备支持,差不多要耗去世界黄金供给的一半——所有的婚戒、金牙、金表和图坦卡蒙的金棺都必须贮藏起来!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想获取黄金储备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如果你失去工作,无法支付按揭,那么你遭受的是金融危机;如果你不幸地又遇上了通货膨胀,那么你就又在遭受货币危机。 作者简介内森·刘易斯(NathanLewis),曾在某经济预测公司担任首席国际经济学家。现在,他为纽约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平时,他也为《金融时报》、《纽约日报》等媒体撰写文章。美国、日本和中东金融类电视节目上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编辑推荐与你息息相关的货币知识所有人都该读懂 你知道吗? 大部分中央银行都是私有的。 货币很少先印出来,而是先从央行一个特殊账户里创造出来。 历史上总是出现浮动的货币,但是像现在这样,所有的货币同时浮动还从未有过。 目前世界黄金供给量价值约1.4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基础货币为8000亿美元。为了给美元纸币提供百分之百的黄金储备支持,差不多要耗去世界黄金供给的一半——所有的婚戒、金牙、金表和图坦卡蒙的金棺都必须储藏起来!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想获取黄金储备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如果你失去工作,无法支付按揭,那么你遭受的是金融危机;如果你不幸地又遇上了通货膨胀,那么你就又在遭受货币危机。 目录推荐序 前言第1篇各种形式的货币 第1章 好的货币就是稳定的货币/1 人们如何通过货币合作谋生 第2章 硬通货和软通货/10 世界货币和经济: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21世纪 第3章 货币的供给、需求和价值/26 中央银行如何管理货币的价值和数量 第4章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浮动货币/40 货币扭曲对经济的影响 第5章 金本位/56 创造价值稳定的货币最有效的手段 第6章 税收/71 经济奇迹到经济灾难和治国之道 第2篇美国货币史 第7章 美国货币/87 从殖民地时期的白银和纸币到1929年的大萧条 第8章 中央银行的历史/100 从古埃及和罗马到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 第9章 20世纪30年代/120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失灵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 第10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制/140 战后的黄金时代与货币混沌期的开始 第11章 里根与沃尔克/160 货币主义惨败,减税政策成功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 第12章 格林斯潘时代/182 1987年股票市场的瓦解、经济的衰退与复苏,以及货币紧缩 第3篇世界范围的货币危机 第13章 日本的兴盛与衰败/197 减税、日元与黄金挂钩以及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政策 第14章 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16 对美元的不当管理造成全世界的货币动荡和经济灾难 第15章 俄罗斯、中国、墨西哥和南斯拉夫/240 计划经济下的金本位制和恶性通货膨胀下的崩溃 第16章 回归硬通货/263 优良的货币是好政府的基石 注释/272 …… 精彩书摘第1章 好的货币就是稳定的货币 人们如何通过货币合作谋生 铸币是用来度量所买卖物品的价格并加盖印记的金或银……因此,它是价值的计量单位。然而,计量单位必须总是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否则,公共秩序必然会被扰乱,买家和卖家就会以很多方式受骗,就好像码、蒲式耳或者磅这些计量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样。 ——尼古拉斯·哥白尼,“货币贬值概论”(1517) 当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储蓄是委托给个人投资者的,生产是交付给个人雇主的,正因为如此,它就必须保证价值标准的稳定,否则,资本主义是不能行之有效的,也许是无法存在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1923) 人类面临一个问题: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天上掉下馅饼,人们也还有更多的问题要解决。人类会遭受炎炎烈日、狂风暴雨,也会遭受疾病、虫子或野兽的折磨和攻击。人类必须找到配偶来繁衍生命,他们的孩子必须得到照管,否则这些孩子会夭折。即使这些都为人类做好了,人类也会很快死于百无聊赖。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采取行动。 一个人,孤独而赤裸,几近彻底的无助。他的行动是徒劳无效的。 “货币的”这个词主要是指货币价值的变化,而“金融的”主要是指信用关系的变化。危机可以是货币的,也可以是金融的。如果你失去了工作,无法支付你的按揭,那么你遭受的是金融危机,而不是货币危机。如果你太不幸,又遇上了极度通货膨胀时期,那么你同时也在遭受货币危机的影响。不过,极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可以解决你的金融危机,因为用贬值的货币偿还你的债务要容易得多。(这是通货膨胀吸引人的一个方面。)而你的债权人就会遭受货币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因为他借给你的钱会变得一钱不值。由于美联储不放贷也不借钱,因此不会“创造信用”,信用只是借贷的别名。美联储除了能够创造和消灭基础货币之外没有多少其他的权力。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供应多少基础货币以及何时供应。今天所有的统计和政策机构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产生于老百姓对持有货币的意愿。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从本质上说它是杂乱无章和不可预测的。实际上任何涉及货币的行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货币需求,影响或大或小。如果有人把一咖啡罐的纸币交给银行,那么他对货币的个人需求下降了。如果有人把纸币收集到咖啡罐里,那么他对货币的个人需求增加了。我们无法直接衡量货币需求。好像一个人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对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的需求可能是无限的,但是对货币本身的需求却是有限的。如果你钱包里有10美元,你可能觉得这不够你今天一天的花销,因此你会到银行取现金。你个人现在需要更多的基础货币。如果银行里没有现金了,它就会向财政部要求更多的现金,如果这家银行的储备已经很低,它将从联邦储备得到额外的储备(这也是它为何被称为联邦储备的原因)。然而,如果你钱包里有1000美元,你也许觉得太多了,因此到银行把它存到你的账户里,那么你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就减少了。你把钱换成了银行存 款,它是一种债券。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个人、公司或者政府都会做出类似的盘算,全部汇总起来就构成了货币需求。不为某人或某机构持有的货币是不存在的。作为实体的“经济”是不需要货币的。货币不是在经济中旋转的某种液体。人们需要货币,就美元而言,不仅美国本土而是全球各地的人们都需要它。因为货币需求取决于个人决策和因人而异的环境,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货币需求是变化多端的、不可预测的。现代货币可以看做是不生息的政府债务。老百姓可以决定选择多少不生息的政府债务以供交易之用,以及多少生息的政府债务作为长期资产持有。这里,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利息是显而易见的,它解释了为什么货币需求是有限的。必然地,机会成本随着政府债券名义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这就意味着,在利息率较低时,人们倾向于更愿意持有不生息的现金,而当利息率较高时,人们更不愿意持有现金。要注意的是,货币总需求会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轻易地发生变化。比如,人们习惯使用纸币,但是后来又采用借记卡、贷记卡或者其他会降低持有纸币需要的技术,那么货币需求就会收缩,或者至少增长没有以前那么快。如果央行没能成功地应对货币需求的相对减少,结果会导致货币价值下跌,或说通货膨胀。同样地,以现金形式将财产保存在自家保险箱里的狂热(就像最近在日本发生的一样)会大大增加货币需求,对此央行如果想避免通货紧缩的话,就要给以提供。在2000年到来之前,很多央行印制了大量的纸币,因为它们担心人们为防止电子支付系统的崩溃而采取防范性的措施会导致货币需求爆炸式的增长。货币需求往往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一个较大的、快速增长的经济往往需要更多的货币,而一个较小的、增长较慢或者正处于收缩的经济需要的货币较少。货币需求经常会因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而改变,因此政策的变化或者政客和政府官员随意的评论都会立即影响到货币需求,从而也影响到外汇市场。货币需求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比如,在日本,人们使用纸币比较多,而银行又有周末关门的传统,因此,人们在周五就会取出大笔现金以支付周末期间所有的花销,对纸币的需求因此上升了。在周末,这些纸币又从人们的钱包里转移到了商店和饭店的现金出纳机里。而到了周一,这些商店和饭店又会把钱存回银行,货币需求又下降了。货币需求也会在一年不同的时间里发生变化,例如,在征税的时候或任何要有大量交易发生的时候,像月底或者财政年度的年底。从历史上来看,秋季丰收的季节会发生很多货币性的交易,从而提高了对货币和信贷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大量短期的货币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中央银行在19世纪的诞生。坚持货币稳定政策的中央银行或者其他货币当局会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基础货币的供给。如果货币价值上升,央行会意识到基础货币的供给是不足的,它会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从而创造新的供给,直到货币价值再次回到目标价值,比如和黄金之间的比价。如果货币价值下跌,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从而收缩货币供给。如果央行愿意,它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买卖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最后会欠下外国政府的债务而不是本国债务。除了一些小的技术上的差别之外,过程和上面是一样的,其影响从根本上说也是一样的。尽管这一设法让供给满足需求的机制第一眼看上去有点陌生,但是从至少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它实际上一直是货币管理的基础,而且它仍然是今天货币体系的共性。为了解释这个体系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来看一个最平常的例子:1美元和25美分硬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在美国货币体系中不只有美元纸币,实际上有很多货币:1美分、5美分、10美分和25美分的硬币,1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的纸币,还有电子银行储备。每一种货币都有其供给(流通中有很多1分硬币),每一种货币也都有特定的需求。你需要25美分的硬币投到汽车停放计时器里,需要几美元来支付小费,需要20美元来买衣服,需要数百美元的货币来进行大额的非法交易。每一种货币也都有一个特定的价值和相互之间的交换比率:4个25美分的硬币可以换1美元的纸币,10张1美元的纸币可以换一张10美元的纸币。政府如何来管理这11种不同的货币呢?它如何知道要生产多少10美分的硬币和多少10美元的纸币呢?它们之间的交换比价为何不变呢?这些都不是小问题。无论是25美分的硬币,还是1美元的纸币,其本身都没有任何价值,诸如其金属含量或者作为商品的价值,使得其中一个的价值是另一个的4倍。仅仅是政府的法令也无法强行规定它们之间固定的比价关系,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导致硬币和纸币的黑市。比如,如果25美分的硬币相对于1美元的纸币出现了短缺,最终想使用汽车停放计时器或者投币自助洗衣店的人就会报出1美元纸币换3个25美分硬币的价格,它们的交换比价发生了波动。P29-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