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枝词十首 |
释义 | 作品名称:竹枝词十首 创作年代:清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方文 作品原文竹枝词十首(其二) 侬家住在大江东①, 妾似船桅郎似篷②。 船桅一心在篷里, 篷无定向只随风。 作品注释①侬:我。吴地方言。 ②篷:帆。 作品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夔州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其中有些情歌多表达怨苦之情。这是诗人学习民歌,依调填词创作的一首怨情诗。首句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点明她家住在长江下游一带,次句以“妾”自称,表明她是已婚女子。由于居住在大江边,常见舟船来往,所以次句以船桅与船帆来比喻她与丈夫的关系就十分自然了。按说,在人生旅程中,夫妻之间本该心心相印,同舟共济才是。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往往处于依附无权的地位,因而往往成为爱情婚姻中受害的一方。女主人公也不幸遭遇了这样的爱情悲剧。末两句诗就以鲜明的对比发出了她的不平之鸣:她对丈夫情有独钟,忠贞不二,好比船桅一心一意向着船帆,可是丈夫却是一个用情不专的负心郎,就象没有固定方向的船帆一样,随风转向,朝秦暮楚,此刻,说不定他的心又被哪个女人勾走了,女主人公的怨尤,积淀了深沉的历史内涵。这首诗采撷朴素生动的民间口语,运用俚歌俗调的形式,巧比妙喻,形象鲜明,音节和谐,语语可歌,强烈的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一腔怨愤,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一首《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比较起来,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诗歌所体现出的清新爽朗、自然流转的风格,脱尽文人习气,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对提高艺术表现力、推进艺术创新的有益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明朝桐城方氏,是一大家族,以仕官、治学称于世者甚多。著有《嵞山集》十二卷,续集《四游草》四卷(北游、徐杭游、鲁游、西江游各一卷),又续集五卷,共二十一卷。方文之诗以甲申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